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书推介     
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这个旅程中学生要与新的世界、新的同伴和新的自己相遇。只有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指出:"世界各国的课堂正在发生静悄悄的变化。如今,在许多国家,中小学的课堂用粉笔和教科书进行教学,教师在黑板和讲台面前,面对排列整齐的课桌椅展开单向传递的课堂情景,正在进入博物馆的资料室。在新的课堂里,二十多个学生围坐在几堆课桌前,展开合作学习。"这里,佐藤学把"合作学习"理解为宁静的课堂革命,认为它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介     
《全球教育展望》2012,(10):2+97
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这个旅程中学牛要与新的世界,新的同伴和新的自己机遇。只有促进学牛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  相似文献   

4.
<正>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这个旅程中学生要与新的知识、学习同伴和发展中的自己相遇,这些相遇需建立在倾听和对话上。通过倾听,一方能够在另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去思考,并形成多方面思维和经验的连锁,从而将学习和合作引向深入。课堂上的倾听关系既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倾听,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互相倾听才能产生高效的交流,在灵感涌动的课堂上形成和谐的氛  相似文献   

5.
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这个旅程中学生要与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丁志云 《教师》2014,(28):97-97
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总喜欢先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这对"填鸭式教学"而言是一种革命,但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有效课堂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又明显露出许多局限性:学生思考的问题都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这种教学好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  相似文献   

7.
现在,全区学校的课堂中都进行着小组合作学习,跟世界的"宁静革命"如出一辙。都主张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性课堂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学校不仅是儿童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所在,而且还是教师作为教学实践专家的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所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倾听",是研学后教下数学宁静的课堂革命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江飞 《语文天地》2016,(4):29-30
语文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和组织,学生是在教师浓厚的文化底蕴引领下的课堂的主人。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产生了位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也罢,理念也罢,改来改去,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怎么上?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怎么学;二是教师怎么教。下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学习实现全面综合的发展,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体验的生命旅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难看出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方式、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变得开放起来。笔者就从高中英语阅读时课堂开放性方面探讨,希望对这个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的同行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课堂讨论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资料,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完善认识,提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成果展示——评价完善。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实施课堂讨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当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历经一场重大变革,其核心是生本的回归和以学定教的转型,翻转课堂的出现顺应了这场学与教的双重革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基于此,本文试图探讨初中地理翻转课堂模  相似文献   

12.
适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体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探究式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将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诸方面的改革.面对新的挑战,教师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思想,建立新的教育观念.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必要的教学条件和课堂氛围,主动积极地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自己探索和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绝不是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教师课前的科学设计和课堂的精心指导。  相似文献   

14.
构建生命课堂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教育观、学习观和发展观。这需要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自己的角色,师生之间密切合作,教学相长,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刘宗慧 《科学教育》2007,13(4):73-74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新课程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应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自己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尤其像生物这种不属于中考学科的课堂,学生的“插嘴”现象更容易出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把学生的“插嘴”作为一种资源,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16.
变“万人一书”的学习方式为多元多样的研究学习“万人一书”的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是 :人人都学着毫无差别的数学 ,课堂是一个封闭的狭小世界 ,天天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 ,上演着毫无趣味可言的教案剧 ,学生变成一个毫无个性的演员 ,教师牢牢控制着自己预设的课堂。现在 ,改革课堂教学 ,转变这种学习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提倡凸现学生个性的多样多元的研究性学习。因为研究性学习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五个转变 :即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自主探究转变 ;由重课内向重课外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  相似文献   

17.
正在深化课堂改革,倡导新课程的新形势下,对于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否对学生产生兴趣,是这种实效性的关键。对此,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笔者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一、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墨画对大多数同学来讲画好是有困难的,但教师的课堂示范可以感染他们的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好的学习效果。要说的是教师的笔墨功夫要熟练,宣纸要铺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8.
陈颖 《教育文汇》2023,(11):63-64
<正>如何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从传递、讲解、评价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触发、交流、分享的项目课程?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以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从相互倾听、有效串联和活动反刍等方面,诠释了宁静课堂革命的三个着力点,为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改革提供范例。一、相互倾听伏尔泰说,  相似文献   

19.
孙琦 《青海教育》2004,(4):23-24
风靡世界的《学习革命》一书的作者戈登·德莱顿说:“真正的教是为了真正的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复杂劳动,它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规格,更不提倡千人一面的教学风格。语文教学必须使教师和学生形成最大、最佳的合力,以和谐共融来提高课堂效率,以有机的互动来达到教学目标。而这之中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教的风格面对学生这一主体;学生学的风格接受认知矫正,从而形成教与学的有机互动。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在理论上警示自己: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索、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技能的殿堂,是师生交流沟通的主要场所.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我们教师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活跃,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我们广大小学英语教师也已经或正在适应自己的新角色,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