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在经历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型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大量劳动力进入到城市生活和就业,但农村转移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能缺乏,其较低的人力资本存量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举步维艰。为了提高其在城市中谋生的能力,必须面向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必要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及培训。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特点的经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式,反映了我国的劳动力要素配置方式和效率,也影响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从空间上看,我国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区域差异性、空间流动性、乡村城市不连续性.对我国农业有不利影响,也使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农民工利益流失,城市化推进困难。应采取4个方面的对策,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与与城市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3.
当今,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快速推进,农村就业转移却呈缓慢趋势,究其原因,有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有自发性和无序性、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工业发展缓慢、整个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也与农村兼业劳动和经营群体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比较收益发生变化密切相关。为此,需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彭志斌 《教育导刊》2006,(10):59-61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农村向城镇过渡,大中城市周边的乡镇正在迅速融人城市。在这种势不可挡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城市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指导好学生择业、就业、创业,使农村劳动力有序、合理转移到城市,成为新一代合格的城市人,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校提出了“城市化意识教育”这种办学新理念,指导本校的职业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城市的转移。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就业政策,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本身的问题,使得再依靠投资增长来带动就业的增长是不可能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下降,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下降趋势表明,如果我们要想长期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必须从宏观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加之新成长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大,出现了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局面.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坚持不懈,才能有效地改善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其社会地位,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地决策和转移过程中就业环境认知内涵的基础上,以安徽省四个样本村为例,使用多项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就业环境认知对就业地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首要选择是经济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对距离接近和社会联系都有很强烈的倾向,对就业属性不满意的较多,对就业地的生活设施比较满意,对就业地社会自然环境的整体认可程度不高。农村劳动力是在对就业地的形象、距离、就业属性、生活设施和社会自然环境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基础上,做出就业地决策的。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受教育水平较低、转移就业缺乏稳定性和有序性等困境。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有效转移的重要渠道。要顺利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因此,提出以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实现职业教育和劳动转移的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琳琳 《成人教育》2011,31(2):19-20
通过教育与培训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只是教育功能发挥的一个层面,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体发展需要来看,实现该群体的市民化,使其成为城市新市民,才是教育与培训在更高层次的目标定位。为了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发展,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优势,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全面提升,推进其成为新市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学术简讯     
农民工流动就业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已经形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转移。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民工队伍已经达到1.2亿,成为城市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的主要力量。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由目前的43%提高到2020年的60%,每年仍然会有大约10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各项权益和工作、生活质量,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不断加快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过剩数量不断增加,为使农村女性劳动力能顺利并稳定的转移到非农产业,提高其素质是重中之重。在对提高山东省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问题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为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需要农村女性转移就业观念,树立新型就业观;通过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同时应注重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使其得到持续发展,从而获得较好的职业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自发转移,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农村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乡村文化繁荣,也加剧了农村的社会问题,给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严重困难。为此,我国应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路,由农村劳动力主要向城市和异地转移变为兼顾农业内部吸收和就地转移,由强调农村劳动力的分业转移转向鼓励和支持兼业转移;同时,还要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种种后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必定要经历的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进城务工就业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要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就要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都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必须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记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据统计,1999年在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达 6 000多万人。“十五”期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目前,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还较低,这不仅制约了他们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制约了其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自身发展。广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青年人)对接受更多的教育与培训有十分强烈的要求和愿望。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学习要求,教育部决定加强中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户非农产业群体主要是指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目前这一群体的就业人员已达1.5亿人。他们在转移和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样本,对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进行调查分析,结论认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在遂年扩大,以东部地区为主要目标地,组织化程度较低,就业层次不高,具有一定的兼业性和季节性;提出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重视和解决公共服务不足、就业环境不佳、衍生社会问题突出等同题,重点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资,大力推进区域内的转移,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样本,对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进行调查分析,结论认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在逐年扩大,以东部地区为主要目标地,组织化程度较低,就业层次不高,具有一定的兼业性和季节性;提出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重视和解决公共服务不足、就业环境不佳、衍生社会问题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云南“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00万人左右等目标,面临着就业岗位增加难度大、劳动力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所提出的就业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困难,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制定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让农村劳动力能够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与城市劳动者平等竞争就业的政策措施,从而拆除劳动力市场城乡壁垒,打破城乡劳动力就业二元化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