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东亚朝贡体系是近代以前独立存在于东亚的世界体系。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本质上是儒家的天下理论与东亚的政治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追求。与西方殖民体系相比,朝贡体系虽然也表现出不平等的一面,然而它却有着与后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儒学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史学近代化趋势的审视陈其泰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取向与史学近代化自孔子创儒家学派,至19世纪末,儒学曾经历不同的演变阶段,而它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虽可溯源至十七八世纪,但具有实质意义的输入,并...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亡的辛酸史,一部民族解放的斗争史,而日本近代对外史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施暴东亚社会的侵略史.追本溯源.近代初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地侵入,东亚中日两国思想界面对这种全新的外来文化采取了不同的认知态度,介绍西方史地、政治、军事、科技知识,成为当时具有先进思想知识分子的主要工作,其中以<海国图志>为代表的新书,已成为当时东亚社会内部介绍西方文化的重要汉籍.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教会在粤东客家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梅州为中心的粤东客家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西方宗教势力发展的重要地区。西方宗教传入粤东客家地区,进一步激化了当地的社会矛盾,同时,他们也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化的学校,传播了近代西方文化,特别是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为粤东客家地区乃至整个广东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西方传教士又把粤东地区的客家文化传入西方各国,在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了解方面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西方交流的文化差异,及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引进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并且探讨了在口语教学中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语言一直以来都存在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中西方在语言方面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对口语学习者的表达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忽略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习,交流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是提升口语表述能力的保障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謇在上世纪初创建南通博物苑,其要旨是利用西方近代发展起来的博物馆文化形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强国富民理想。张謇提倡和普及结合科学与人文的大教育,融中国传统人文文化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于一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林则徐致力于了解夷情,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经济思想、法律知识等;同时,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开创了中国近代初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因此,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接受外来新事物,介绍西方情况,吸收外来文化,开启了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潮,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实践者。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林则徐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值得学术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后 ,上海逐步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随着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海地区居民的衣食居住礼仪也发生了显著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从近代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所引起的文明的冲突,到传教士为了传教创办教会学校,乃至研究中国文化、认同并主动传授中国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可以从冲突走向交融。近代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向中国人输入西方文化,到后来一些传教士反而成为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行者——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传递和交流的使者。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危害,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日韩东亚三国在相同的儒学文化背景下,拥有相似的表达方式,其爱情电影的叙事模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阐释与表达。电影是一种产品,更是民族文化的展演方式之一,中日韩三国文化的多元性就决定了其相互融合与排斥的特质。新近流行的小清新风格电影,中日韩三国具有各自的叙述模式,无论采取何种叙事模式,其展演的立足点永远是本国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社会文化的复合杂糅。  相似文献   

12.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所指出,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运动都会涉及政治与经济两方面的动机。为应对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已开始进行合作,其潜在动机是使东亚地区在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中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一起形成"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平衡局面。对中国而言,东亚合作对中国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本文拟对中国参与东亚合作具有的战略意义、有利条件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保山地处东亚、南亚、东南亚的结合点,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通往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国家最便捷、最经济的陆路通商口岸。在滇缅印这条通道中,保山一直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30年来,保山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胡锦涛总书记桥头堡战略的提出,让保山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把保山建设成为面向南亚的区域性商贸中心,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东方的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它对西亚、南亚、中亚、东南亚、东非和西非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常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种文化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自从上古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消亡之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文化摇篮渐渐聚合成四种地区传统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西欧文化。西欧文化扩大到美洲,称西方文化。东亚、南亚和西亚合称东方。东亚是东方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东方。东亚文化以华夏文化为基础,发源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传到越南、朝鲜和日本。南亚文化以印度吠陀文化为基础,印度的主体民族和主流文化都是外来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宗教,是印度的特色。西亚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基础。西欧的文艺复兴得力于阿拉伯文转译的古代希腊著作。西方文化包括西欧和北美,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基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这500年间,西方文化发生了改换人间的突变。以上四种地区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人群活动范围的扩大,聚合成覆盖全球的国际现代文化,同时保留各地的传统文化。凡是能为全人类造福并受到全人类欢迎的事物和意识,合成"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凡是没有被全人类认同的,仍旧保留在传统文化之中。现代是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的双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适度异化与文化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化和归化的矛盾是我国翻译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当前,由于国际间的化交流日益频繁,异化这种翻译手段在引进外域化和丰富译入语方面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过度异化或归化的做法给化交流带来了许多障碍和不利。为了消除化障碍和提高化交流的信息度,笔就化差异或不对应问题,提出一种折中主义-适度异化原则。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的前沿枢纽。广西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考虑根据中国—东盟发展的需要,设置与东盟各国语言、经济、文化等有关的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具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8.
海南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省份,通行语言和方言多达12种。但是,在执行推广普通话政策过程中,政府对海南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不够重视或其它原因导致很多海南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面临边缘化甚至逐渐衰落的威胁。本文旨在通过对与海南文化背景类似东南亚地区语言政策与规划的研究,了解他们语言政策与规划失败教训或成功经验,希冀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过程中,政府重视对海南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制定出合理的语言政策与规划,满足海南国际化和本土化需求,让海南多元文化能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来中日韩三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之所以有意无意地参照美国之先例,除了世界各国共有的理由之外,也与三国独特的历史经验不无关系.美国高等教育自19世纪即向东亚移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对中国有较为突出的影响,而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未能上升至制度层面;战后美国模式被大举引入日韩两国,影响极为深远,而在中国却因苏联模式的引入而式微.尽管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在三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它的移植及其变种,都深刻地影响着三国的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东亚传统是本地区在全球化时代文化选择的不容回避的基本背景,在东亚共有传统和认知的基础上,重构适合自身和全球社会共同利益的东亚价值观,不仅利于提升东亚各国和人民在"东亚"这个"想像的共同体"内的文化共性和认同,促进东亚内部多方面的对话与合作,也堪为东亚为建设"和谐世界"贡献的一种积极的"东方式"文化交往理念.本文同时指出,东亚价值观的当代重构应立足于东亚共有传统和价值系统,积极吸收世界不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通过参与世界文化的整体性建设为全球文化提供普世性内容,从而验证和焕发其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