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里贴春联,扎灯笼,挑新衣;春节里春年糕,包粽子,裹饺子;春节里守岁压岁,拜新年,放鞭炮……真是有吃有穿又有玩。小朋友最喜欢过春节,今儿个让我们一起读古诗,迎新年,过春节。  相似文献   

2.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3.
春节的起源,说法多,无须去纠缠。春节的意义,对中华民族来说,却无穷无尽。  相似文献   

4.
学会过年     
日子越来越好,年味儿却越来越淡。相反,与春节临近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大行其道。千百年来,曾经给人们带来无穷诗意和价值满足的春节,今天却变得衰败甚至无聊乏味了。为此,很多年轻人干脆选择旅游来度过春节七天假期,欧洲、澳洲、美洲,哪远去哪,团聚甚至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分离,“捍卫春节”的呼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5.
在书店过节无论春节阳光明媚还是阴雨连绵,无论春节热闹还是冷清,如果想过一恬静的充实的春节,书店绝对是一上佳去处。  相似文献   

6.
春节知多少     
马佳 《中学生英语》2007,(2):4-4,32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它也被称作中国的新年。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如同圣诞节对西方人那么重要。春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在春节以前,人们通常会打扫和装饰房屋,还会到花市去买一些花。春节期间,大人们通常将压岁钱用红包装起来发给孩子们。在除夕,人们通常合家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有些人会在晚餐上吃饺子。剪纸、写对联和放鞭炮都是春节传统活动。  相似文献   

7.
写作文,换成了编寓言;抄词语,改成了收集春联;数理化.变成了尽孝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宁波各中小学布置给学生的寒假作业讲究个性化,学生们还过起了孝心春节、绿色春节、民俗春节等特色春节。  相似文献   

8.
主持: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孩子们的记忆中,最美好的春节发生在哪一年?因为什么而变得特别美好呢?我们请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来分享一下,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春节以及那个春节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方式的进步,过节形式也在变化.如何使春节过得更科学、文明、健康,更符合人的需要,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春节在我国源远流长,它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传统的春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民性。我国绝大多数民族与地区都把阴历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开始,进行隆重的庆贺,后统称为春节;二是连续性.春节一般从头年腊月一直延续到新年整个正月,特别是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节日气氛更为浓厚;三是综合性.春节包含了喜庆丰收、祭祀祖先、崇拜神灵、阖家团聚、祈…  相似文献   

10.
快乐春节     
从心 《广西教育》2005,(1C):68-71
快乐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盼望与亲人团聚。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在我们民俗文化的底蕴深处,可说是根深蒂固,流传甚广,仿佛是打在每个人身上难以磨灭的烙印。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春节知多少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它也被称作中国的新年。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如同圣诞节对西方人那么重要。春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老北京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初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根据任务情境,在一组学习任务中深入文本,比较思辨,策划完成“北京春节文化展区”,学习作者详细介绍北京春节主要部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目。因工作关系,我曾在国外度过了三个春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的不同,在国外过春节较之国内也就有了另一种感受。  相似文献   

14.
春节,是阂家团圆的节日,春节的家更是对每个人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守着家,却又好像没有家,对于春节。他们的热切超过了任何人。如果把孩子们等待时踮起小脚的高度连在一起,足够搭起一座通往千里之外的桥吧?  相似文献   

15.
过春节     
源远流长 春节是我国的农历新年。它在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心目中,是最为隆重的节日。在这几天,外出的游子要回家团聚,儿女们要回到父母身边,欢欢乐乐、团团圆圆地度过这一节日。春节期间,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具喜庆气氛的日子。无论你家是穷是富、有钱没钱,春节是一定要过的,而且要过得尽可能的热闹。老北京有这样一首歌谣,唱的就是过春节:“十冬腊月好冷的天儿,缩着脖子抱着肩儿。进茶馆儿,靠炉台儿。找朋友,借俩钱儿。又买米,又买盐,又娶媳妇又过年儿。” 春节,为什么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这就要说到春节的起源了。 过春节,在我国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称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传说夏朝的春节,是在相当于现在的二月。直到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在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建议下创立了太初历,这才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这些关于春节的确定及变迁,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天文知识、历法研究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过春节的调查1.性别2.年龄3.职称4.职务5.教龄6.所教专业或科目7.春节期间,您准备做什么?①②,③。8.您认为最能体现职校教师特点的春节活动是。9.您认为春节期间最好的轻松方式是10.从以往的经历看,大多数春节您过得。①很累②既累又有乐趣...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是春节。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节目。现在的家庭多是三口之家,无论是做主人还是做客人,孩子都在场。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春节的礼仪呢?  相似文献   

18.
1.春节到了,全家人乐呵呵地坐在一起。妈妈问:“今天是春节,你们想怎么过?”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新年都打着时代深深的烙印。上个世纪50年代末,人们最时尚的新年活动是写信慰问人民志愿军;60年代,最流行的春节活动是发票看电影、办游艺会、团拜;70年代,人们春节的娱乐方式则是看样板戏、革命电影:到了80年代,每到除夕,大家都守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2008年的春节,你是怎样过的?  相似文献   

20.
乡村年味     
我60年代初出生在农村,留在脑海里的春节,仿佛春夏秋冬是一根椭圆形的网环,从正月初一绕到腊月三十,那链条的接口就是春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