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散文精神内核的审美传达,主要通过"异域想象"的文学途径来实现,而甘建华新近出版的西部散文集《冷湖那个地方》摒弃了这种异域想象,善于从西部自然、社会、人生的原生态中表现西部实有的地理景观,并提取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真人真事,对西部进行还原式的原貌书写。新闻记者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把新闻散文化的叙述拓展转换为散文新闻化的叙述,并把西部之西的地理辞典和柴达木的文苑逸事融汇在模块式的散文结构中,书写着柴达木独有的石油文化和崇高的石油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作品题材、意识和传统继承这三个角度,分析了秦牧、余秋雨两位学者散文的共同点,并指出:余秋雨在题材的绝对广度上不及秦牧,但在“人文山水”这一特定范畴内,题材多姿多彩,五光十色,体现了气贯古今,吞吐千年的“大品”气度。秦牧散文的理性批判较多地集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余秋雨散文的理性批判则更注重揭示传统文化整体性的暗昧色彩,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成为作品的重要内容。秦牧散文承载起作家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义务,传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余秋雨的散文通过对事物具象的刻画,表明自己的审美倾向和思想观点,以对历史、现实及文化的真知灼见昭示读者,给人以感染、教育和启迪,实现了当代散文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化散文广受关注,也饱受争议。赞誉者认为,文化散文拓展了散文的艺术表现空间,带来了全新、震撼的审美享受。批评者认为,文化散文的提法本身值得质疑,哗众取宠,是浮躁世风在散文中的折射,阻碍了散文的发展。本文以文学本体观作为理论的基点,重于整体性的把握,试图梳理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化散文发展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4.
《文化苦旅》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兴衰荣辱进行了冷静的反省。同时,《文化苦旅》对传统的散文观念有所突破,对当代散文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散文是90年代众多散文类型中的一个分支,相较于此前散文的语言方式,它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征,在世界汉语文学界掀起了新的散文气象。新生代散文作家们处在一个逐渐开放、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加之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文学观念及审美理念,具有不同于传统散文的艺术风格及价值观念。另外,他们在思维方式和写作策略上有极强的探索意识,勇于冲破各种固有的散文观念及模式的桎梏,将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淋漓尽致地流淌于散文作品中。  相似文献   

6.
刘萌 《职大学报》2002,(1):32-33
本文对马丽华的西藏之旅散文和王英琦的遗址文化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大散文"内涵,作了探索和剖析,并进而指出了她们的作品与男性作者的"大散文"之间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国时期的散文大家,中国传统文化在朱自清的散文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主基调,其中又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在他的散文中,总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整合各种先进文化为他所用。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创作风格又离不开传统文化深深的影响。朱自清"风格即人格"的思想在多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发扬光大,在其作品中,涵盖了传统文化中君子的风骨和气节、道德修养、淳朴和诚挚的感情、逍遥之情和名士风流等多重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林清玄的散文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禅宗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境界。推究其成因,除了作家内在的因素外,还有许多不可忽略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生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台湾现实社会和文学思潮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地方文献反映出一个地方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它对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地方文献的功能并不局限于“存史、资政、励志”,应该从区域系统的角度全面分析它的对内与对外功能。地方文献的对内功能主要表现在“传承、积淀和弘扬”地方文化、服务地方学术研究、服务地方建设决策,地方文献的对外功能主要表现在宣传地方历史文化和塑造地方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小说在文学史是以闲适恬淡著称的,同样他的散文也带有浓郁传统的文化特色,在创作中体现了鲜明的闲适平淡的文化意蕴特征。这与他平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吸收以及他本人所追求的闲适平淡的世界观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本文主要从他散文在取材、语言风格、审美情趣三方面来论述汪曾祺散文对传统文化中闲适平淡的品质的继承及其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力图对学术知识渗入散文的现象加以理论分析。学术知识对散文的渗透确有其出现的积极意义,它满足了人的“审智”需求、提升了散文的思想深度、增加了散文的知识趣味;但是它的过度侵入也易造成学术对散文的“谋杀”,即破坏散文最为尊崇的自我及作者与读者间的亲切感;学术知识要融入散文需要做到———以情融之,以审美化之,以文化视角审之,并坚持思想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作为文学家,他的散文创作在其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王阳明散文中道义与担当的传达体现了王阳明士大夫的本色.在其散文理论中,王阳明担当起破心中贼的社会重任,主张诗文创作应当注重内心的道德义理的修养.王阳明散文的思想内容,充分表现出了一位中国封建社会士大夫对道德义理的伸张和对社会重任的担当.  相似文献   

13.
中日文化有很深的血缘关系。本文以散文为视点,论述文化传统与作家创作的关系,对作家心态的影响。中日散文不同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散文题材多样,取材广泛,涉及面广,思想深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行文跳跃性大,生动形象的语言,蕴含着丰满的艺术形象,并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描绘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以散文大家的风范给后人留存了不可多得的散文经典之作。今天研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艺术,对我们现代散文创作会起到巨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李乔散文作了总体概述,取材广阔自由,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其中又因内容和风格上的差异,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从李乔散文的发展轨迹中体现了他的散文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化,它和时代、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李乔散文艺术风格的成熟,主要体现在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之中,形成了一种质朴清新、淡雅宜人的风格。文章进而分析了这种风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社会语言学将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在特定区城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拟对蒲城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展示蒲城的文化内涵和淳朴、豪放的民风.  相似文献   

17.
叶灵凤和余秋雨同为学者散文的代表作家.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叶灵凤与九十年代的余秋雨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笔触抒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拟从“关注文化和文明的方式”和“虔诚心态”两方面对叶灵凤的读书随笔和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创作中的异同点一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们各自的散文特点.  相似文献   

18.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衔接是高职教育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打造地方文化旅游品牌以及培养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涉外旅游人才的需要。将地方文化资源引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把地方文化旅游景点作为其实践教学基地;以地方文化资源为素材编写中英双语版校本教材,翻译并规范当地旅游景点和城市街道的双语标示牌;加强与当地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是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与地方文化资源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创作形成了四、五代代代相继的创作主体,也形成了由乡愁言说到性别抗争的主题演变轨迹。从书写感性散文到书写具有知性美特质的散文,从书写单纯的抒情散文到书写哲理散文、杂文和文化散文等所谓大散文,从书写个人感受的温婉审美风格转向具有粗粝豪放的阳刚之气的散文,台湾女性散文创作显示出独特的审美创造,充满创新意识。从审美的二重特性看,我们所感受到的台湾女性散文及其罗兰散文的“短小轻薄”现象,是其寻求突破、追求多样化的文学审美创造迹象,对于现代散文诗学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散文以世俗琐事入笔,谐趣生动地描写普通市民的生存状态,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理性认识,呈现对卑微生命的哲学思考。散文中的幽默话语有的合乎现代言语幽默语言学层面的标记信息量原则;有的通过漫画的笔触突出放大局部描写,造成与常规认知框架不一致的现象,形成读者的认知反差,产生幽默效果;有的则是通过嘲讽或自嘲人性缺陷,渲染世俗生活的繁琐,在贬抑之后反映的是真实性情的比量标准。散文中的幽默元素不仅为从语言学层面考察现代汉语幽默提供素材,更为现代汉语幽默在审美范畴提供典范。散文中呈现的幽默观既是对人性缺陷、文化固执的嘲讽,更是对真挚、自然的守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