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十一五"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过渡的必经之路,甘肃省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老工业基地,有着较强的设施基础和人力资源。就做好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建设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陈  相似文献   

3.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未来五年中国将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包括航空航天装备等八大行业。除了政策长期利好外,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产化替代的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  相似文献   

4.
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表示,工信部根据《中国制造2025》十年目标制定了工作计划,全面启动五大工程,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五大工程主要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这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5.
<正>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这是"十二五"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近日召开的三届二次会员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结合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国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广州消息,智能装备制造业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工业4.0"也离不开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一个产值数十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已经初步成形。2014年底,该区集聚智能装备企业48家,年实现工业产值52.3亿元,近五年  相似文献   

7.
<正>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具体承办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于6月23-27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浙江等1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我省从事装备制造相关领域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80余人围绕"大数据时代装备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装备制造业的精益生产与精益制造"、"装备制造业的精益研发与流程再造"、"装备制造业的质量系统改善与六西格玛"进行了专题研讨,相互交流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和发展经验,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创新动力和智慧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6.8%,这是今年前2个月机械工业累计增加值增速,不仅低于同期制造业0.7个百分点,而且低于装备制造业1.4个百分点,与全国工业持平。这是近些年少有的"未高于全国工业、同时低于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现象。对此,在中机联专家委召开的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蔡惟慈表  相似文献   

9.
<正>到2015年,德阳新兴产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30%。近年来,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德阳紧紧把握国际产业转移、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重大机遇,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来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新能源产业东汽从引进消化吸收迈向自主研发制造说起德阳工业,不得不提到东汽。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是我国研究、设计、制造大型电站设备的高新技术国有企业和中国三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发挥德阳作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已有的重大技术装备计量测试资源优势,发挥其在德阳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本人提出"建设德阳装备制造业公共计量测试技术平台"的构想。通过推进德阳公共计量测试平台建设,使之成为重装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为德阳国家重装基地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竞争格局中,真正有战略价值的部分在于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不断提升的高端制造业。一旦以高铁、核电、商用飞机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相对稳定的资源配置力与市场影响力,既能有效满足国际市场的相关需求,也是中国蓄力提升经济增长能级的外部效应表达,更是构建全球性高端产业竞争体系的内生性要求。中国制造需要重量级名片从李克强总理的那句"让‘高大上'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到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期间中国高铁、核电以及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的频频亮相,再到不久前英  相似文献   

12.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代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理论界和政府职能部门对装备制造研究大为加强,产业政策也明确向装备制造业倾斜。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装备制造业被列入经济区发展的重点之一。天水作为西部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西部地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肩负着发挥甘肃东部桥头堡作用。天水市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以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以产业集聚作为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方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促进天水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发展西部经济和振兴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所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人才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毕业生实战训练不足,缺乏创新和敬业精神。从职业教育供需理论和产学结合历史来看,产教融合是培养懂技术、精技能、能创新的德技兼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工匠的有效途径。在政府统筹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航发北京航材院、中国二重万航模锻、东方电气集团、中科院成都分院等联合进行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产教融合的装备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1331"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具体承办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于6月23-27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浙江等1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我省从事装备制造相关领域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80余人围绕"大数据时代装备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装备制造业的精益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预计2017年我国装备工业生产、出口增速将继续回升。赛迪智库专家近日预测,2017年我国装备工业将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继续回升,全年有望保持在11%左右;出口交货值将实现同比增长,预计2017年全年累计增幅在2%左右。专家认为,我国装备工业将呈现新的发展形态和趋势,轨道交通装备、增材制造、通用航空等将成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相关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智能装备业绩持续上年度快速增长的势头,智能装备销售和利润同期相比大幅增长。继移动互联网之后,人工智能浪潮已开始掀起。今年5、6月,国务院连续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两个国家战略层面的文件,将我国智能产业推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其中尤以智能装备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德阳装备制造业已形成"龙头——中小"两极共生共长态势,但中小配套企业却不能适应龙头企业需要,为此,构建起它们共生共长的服务体系,对于将德阳打造成为全国和世界知名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意义。中小装备制造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应按照国家、省上的部署和要求,构建起基本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德阳企业需要的、具有德阳特色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及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大的状况,提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等概念的定义;阐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所具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剖析国外企业"两业"联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值得我国思考的10点启示;在分析我国制造业、物流业及"两业"联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两业"联动的6大趋势,归纳出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7个问题并提出7项建议,指出从拥有走向控制应该成为"两业"联动共同的核心价值和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目标是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并最终迈入制造业强国行列。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重点领域代表着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表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企业利润增幅等达到近年最好水平。消费品行业中,约5000种产品实现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从"贴牌"到"品牌",从"制造"到"创造","中国制造"正实现历史性跨越,向制造强国迈进。五年来,在面临周边国家低成本竞争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夹击下,我国制造业规模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智能化、定制化、绿色化为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