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开放式创新的角度出发,区分专利产出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种典型的创新绩效衡量方式,运用高技术产业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回归模型,着重研究引进购买外部技术投入对两种不同创新绩效衡量方式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进购买外部技术投入对以专利产出和新产品产出衡量的创新绩效影响差异较大,引进购买外部技术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但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同时引进购买外部技术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随RD投入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上述结果意味着在实际经营中,高技术产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创新发展目标而确定不同的引进购买外部技术投资额,不应将专利产出与新产品销售收入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
外部技术来源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99-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就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和三资企业科技活动溢出等外部技术来源形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以专利为产出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稳步增长,而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的创新绩效增长缓慢;国内技术购买和三资企业科技活动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的重要外部技术力量,而国外技术引进能显著提高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的创新效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典型相关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呈相关性,且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2)RD项目数和RD全时人员当量对于提高产品产值的正向作用显著,但是对于新产品销售收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RD项目经费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正向作用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相比传统的自主研发创新、内部研发,开放式创新条件下寻求外部知识源化,重视非研发创新途径是有效的创新转型策略。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2009-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外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创新路径特征、地区异质性和发展趋势,实证考察了其对专利产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开展外部源化、非研发创新活动的经费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外部研发支出和非研发创新投入比重要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地区异质性显著,空间分布活动存在差异;高技术产业通过外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创新整体上对专利产出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利用;而现阶段中国高技术产业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创新与内部研发之间的协同驱动效应呈现出不显著或微弱的负向作用,多样化有效创新路径正向协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研究为高技术产业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探索独特、有效的多样化创新路径提供了有效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2009—201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新产品研发支出和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作为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在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创新产出的分析中,新产品研发支出贡献较大,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都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产业利润对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在以专利数为创新产出的分析中,研究与开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贡献较大,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和产业利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都显著。  相似文献   

6.
分析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各项科技活动支出的绝对量及变化、支出强度及变化,构建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运用2005—2011年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科技活动对产出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各项科技活动的支出均呈增长态势,其中RD内部支出增速最快;除了RD内部支出的强度在增加外,其余五项的支出强度在减弱。(2)RD内部支出、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对工业销售产值有显著正影响,RD内部支出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引进技术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的产出弹性;RD外部支出对工业销售产值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内技术支出对工业销售产值存在显著影响,但弹性系数为负值,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效应。并分析原因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相关数据,就江西省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RD投入并不引起总产值的增加,但是,它对新产品产值份额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优于非高技术产业;相对于物质资源的投入,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出的作用更为明显;江西省高技术产业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非高技术产业则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政府应重视高技术产业的产出质量,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8.
区域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使用1998-2007年我国地区工业企业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创新产出指标,应用明确包含地区异质性的随机前沿模型对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可观测地区异质性有显著影响,如果未加以考虑和控制,这些效应被包含进无效率项将导致估计的效率有明显的偏差;知识的内部获取和外部获取对创新产出有不同影响,自主研发和技术消化吸收有显著正的影响,国内外技术引进有负的影响;制度环境差异是导致创新效率差异的重要因紊,政府支持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市场机会多的地区创新效率也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外资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外资企业RD经费支出、外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外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等4类指标,分别从行业视角和区域视角,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RD外资依存度进行测算与比较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99-2008年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方法,从企业RD支出与创新产出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了政府RD资助与金融信贷的知识生产效果。研究发现,不论是在促进企业RD支出还是创新产出方面,政府RD资助都比金融信贷更有效;同时,二者的知识生产效果与企业规模、产权结构显著相关,企业规模对政府RD资助与金融信贷的知识生产效果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产权结构对二者的知识生产效果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研发活动一直是创新研究的焦点,而其内部不基于研发的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活动常常受到学术界的忽视。实际上,此类创新活动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当他们面临着资源约束时,能通过有效利用手边的研发和非研发资源,整合构建起自己的创新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但现有研究对于资源约束情境下企业研发与非研发创新活动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交互效应缺乏关注。本文基于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调查,实证探索了非研发创新与研发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技术采用与改良、产品/服务定制、组织和市场创新三种非研发创新活动和研发创新活动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上呈替代效应;外部技术采用与改良和研发创新的替代效应不稳定;模仿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于中小企业如何依靠行之有效的多样化创新模式(如非研发创新)提升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优化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武  杨大飞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2019,37(9):1712-1720
将R&D投入分为资本投入和人员投入,构建资本投入指数和技术创新绩效指数,利用门限回归模型检验资本投入和人员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2006-2015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人员投入和研发机构数量对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促进作用,技术获取及改造呈显著抑制作用。资本投入存在单一门限,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先促进后抑制,人员投入存在双重门限,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先降后升。样本产业普遍过度重视资本投入,投入数量超过门限值,人员投入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是形成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经济就业贡献。研究以浙江省33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样本,基于创新价值链开展创新效率评价和关键因素识别,发现生产规模和发明专利申请量是影响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且发挥正向影响,政府资金对创新效率发挥消极影响,而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有研发活动企业数等影响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区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存在研发投入产出不匹配的短板,为提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提供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评估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支持其发展。本文收集了2006-2017年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67项创新政策以及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数据,通过量化评估政策文本、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创新政策对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技术创新规划、研究开发活动、产业化活动等对专利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第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已经走出宏观勾画轮廓的初级阶段,趋向于专业化和精细化;第三,创新政策存在着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视不足、核心部门联合颁发的政策较少、力度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产生的技术创新绩效。选取2004-2015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并购行为产生正向技术创新效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总专利申请量影响不稳健;随着公司并购经验的积累,公司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并购技术绩效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出现异质性,民营企业的并购行为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边际效应更高。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R&D expenditures and the pattern of US manufacturing exports and foreign affiliate sales across industries and regions for the years 1966 and 1976. While differences in relative research capabili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ve narrowed over this period, research effort still significantly explains the pattern of US sales in foreign markets. For any region, the export and foreign affiliate sales performance of research-intensive industries exceeds that of non-research-intensive industries.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formed is greater in regions with larger market size and high per capita income. The analysis also reveals that over the time period studied the ratio of US exports to foreign affiliate sales has generally fallen for all industries and foreign markets.These observations accord with a broa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duct cycle theory.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has lost its uniqueness as a location of innovation, the ability to develop and market new products through R&D expenditures is still a strong force behind its exports and sale abroad. The decrease in exports relative to foreign affiliate sales may reflect a more rapid shift in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such products to foreign locations. Hence the positive effect on US exports of development of any given new product may be becoming more short-lived.  相似文献   

17.
杨超  黄群慧  贺俊 《科研管理》2020,41(8):142-147
中低技术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部门,与高技术产业具有不同的技术范式与发展路径。本文构建一个以创新作为中介变量的模型,以木材加工业作为中低技术产业代表,运用该产业下4个细分行业的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创新对中低技术制造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创新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与企业所处的价值链位置有关,只有终端产品厂商的创新活动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中间产品厂商的创新活动对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有限。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省际2003~2008年内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技术转移、消化吸收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从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两种不同的技术转移渠道考察,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引进一方面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研发经费投入对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国内技术购买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消化吸收投入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贡献明显。进一步讨论,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要注重消化吸收投入,提升技术吸收学习能力;要进一步繁荣国内技术交易市场,为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实施国内技术购买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