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反映了中华先民由原始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化的过程 ,《周易》的成文及在占筮过程中使用的思维符号是“象” ;此“象”有四种形态 ,三种思维形式即“直观表象思维”、“象征思维”、“意象思维” ,本文立足于《周易》 ,结合原始人类学知识 ,分析论述《周易》中所存在这三种“象”思维。  相似文献   

2.
《桃花源记》开创了中国“洞穴故事”的先河。其后,中国洞穴故事多以《桃花源记》为范本进行演绎,这些故事虽然与《桃花源记》有相似之处,却在思想境界上难以超越《桃花源记》,但是依然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洞穴思维”文化。  相似文献   

3.
余党绪老师发表了《批判性思维:革除语文教育痼疾的良方》一文.他期望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给学生一点点学术训练.他希望能找到介入的最佳路径,以让批判性思维走进中小学教育……他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批判性思维便可以“革除语文教育痼疾”,并且言之凿凿地称之为“良方”.本文认为,语文教学改革是缓慢进行的,“批判性思维”只是反思思维中的一种方式,更多地表现为教师的批判性阅读,而不宜过度强调其功能,不宜盲目扩大其边界.  相似文献   

4.
在每年的中考压轴题中,总有一些题目是由多个层次清晰、梯度分明的小题构成的,这些问题不仅前后条件、图形有所变化,而且结论也有所变化,因而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实际上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前后有相同之处,即类型相同、构成相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相同,可以说“同型、同构、同思维”.  相似文献   

5.
《庄子》“体道”在思维方式上运用直觉思维、意象思维等具体思维方法,强调主这合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使其与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审美心理活动具有了同构性。“体道”不仅奠定了民族审美心理的哲学基础,而且直接孕育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和理论。  相似文献   

6.
比兴思维是诗性思维,它兼有隐喻性与转喻性,其在作品中的建构机制,赋予作品一个诗性结构。《红楼梦》的“象征一隐喻”/“寓言一转喻”转换的寓言性叙事结构,正体现了比兴思维“象征一隐喻”/“寓言一转喻”转换的诗性建构机制;《红楼梦》通过“以象运事”、“预叙”控制和比兴思维多种表现手法的交融,呈现出叙事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徒跃林 《历史学习》2007,(12):22-22
苏联解体后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前苏联”这个词。直到今天,各种媒体中还在使用,我认为,“前苏联”的“前”字应删去。  相似文献   

8.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一文中认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否定式思维方式与《老子》“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思想中否定式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思辩途径,否定式思维方式在《老子》一书中起到了建构哲学体系、丰富古典思维理路的作用。以此为立论基础.我们重新评价了《老子》“三论”。  相似文献   

10.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一个执政党避免重蹈“历史周期率”的时代要求,也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世人留下的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11.
有幸拜读了本刊2005年第4期《谁偷走了张大娘的两个鸡蛋》一文后,深受启发。笔者认为,这不是19天与20天合伙捣的鬼,这是“思维定势”捣的鬼。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对苏共失去信心和信任,导致苏联党群关系的破裂,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经验教训所作出的科学回应当前,我们只有真正坚持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将人民群众团结在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周围,才能获得群众的衷心爱戴.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庄子》"寓言"、"重言"和"卮言"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寓言”是《庄子》一书的表达方式,“重言”和“卮言”都是“寓言”。“重言”概括了“寓言”的使用方式,“卮言”概括了“寓言”的特点。从思维发展的深层原因上看,庄子选择“寓言”的方式来立言达理是由战国时期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庄子》的寓言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同时理性精神在逐渐增强;“重言”反映了《庄子》的理性精神,“卮言”反映了《庄子》的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游记》的结构模式,这主要表现为“天人同构”观念支配下“尚三”思想所导致的三复情节、三极建构和圆形框架。  相似文献   

15.
建国前后,丁玲从她在陕北后期业已定型的政治化创作思维出发,在《欧行散记》中对“一边倒”政治路线作出了图解。这种具有先验色彩的“一边倒”政治倾向,泯灭了她作为创作主体对生活的独到发现;政治上的“一边倒”又催生了她文化上的“一边倒”——弃置了自主审视的理性,表现出了“唯苏联是从”的神化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解体与以叶利钦为代表的苏联激进"民主派"的活动直接相关。本文着重研究苏联解体前后,苏联国内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所谓激进"民主派"政治崛起的原因、特点,以及这一过程对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曾给前苏联的辉煌作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从经济的“休克疗法”和政治的“全盘西化”带来的危机,转而走向实用主义的所谓“第三条道路”。在这一剧烈的变革之中,俄罗斯职业教育一直在苦苦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偶翻《思维与智慧》,看到这样一则小幽默,题目为“不得要领”。全文如下:“救人!救人!”电话里传来了紧急而恐慌的呼救声。“在哪里?”消防队急救部门的接话员问。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曾给前苏联的辉煌作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从经济的“休克疗法”和政治的“全盘西化”带来的危机,转而走向实用主义的所谓“第三条道路”。在这一剧烈的变革之中,俄罗斯职业教育一直在苦苦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隐喻认知被广泛应用在传统典籍的解读中,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隐喻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莱考夫等划分的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以及方位隐喻对《老子》中的“象”进行重新分类,可以发现本体隐喻有较好的适应性,而结构隐喻则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因传统思维立足于“时间”产生,故《老子》中的方位隐喻并未达到预期的重要性,反而关于时间的“象”更加重要。故“本体”展现《老子》对“道”的探讨,又通过“结构”与“方位”来形容“道”,使“道”在保留超验性的同时可以进行言表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