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的教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它有别于客观标准的科学世界。科学世界是简单的线性世界,它探寻世界的规律性,具有直线性、单维性的特点;生活世界则是复杂的情境性世界,它充满了偶然性,具有非线性、多维性的特点。科学世界里倡导简单性思维,它寻求事物的确定性,而生活世界则依靠复杂性思维,它探寻对象的情境性。教学世界应是生活的世界,它应该是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单凭简单性思维不能捕捉到课堂生活中最精彩最动人心弦的地方。因此,我们主张把日常的课堂教学生活放在复杂性思维的视域下来考察,通过复杂性思维对课堂生活进行观照,重…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体验教学是近年来德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项新探索。体验情境是引发课堂体验、有效推进体验教学生成和发展的基本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体验情境只有真切展示生活世界时空场,达成生活世界与教育性的融合、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融合,才能把握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旨趣,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文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的生活世界、独特的心灵世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新的阐述和定位:注重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而生活本身就是“大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这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并以生活为发散点,拓展文本,给学生创设一个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乐趣的空间。语文教学融人到真实的生活中,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复杂性思维审视下的体育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八十年代,传统的科学范式发生重大转折,复杂性科学应运而生。科学革命作为科学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环,它自身发生的根本变化,必然伴随着思维方式的相应转变。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由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转化。体育教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我们以现实的体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八十年代,传统的科学范式发生重大转折,复杂性科学应运而生。科学革命作为科学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环,它自身发生的根本变化,必然伴随着思维方式的相应转变。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由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转化。体育教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我们以现实的体育教学实践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数学即生活.而生活最本真。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明确“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从数学的发展过程看,数学概念凝聚着人类认识事物的思想精华。“如何确保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了数学学科教学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方向。“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供教学知识所必需的课堂环境,而且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笔者通过把“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意在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为情境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一直是教学难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学习、文学常识的学习,忽视了对于阅读材料本身的理解. 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阅读教学的结合。阅读本来是满足学生认知好奇心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阅读探究世界、了解生活,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习的情境理论不满于认知理论对于知识目标的过分关注,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建构性、复杂性,它给我们展示了另一幅学习的图景,它也展示了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科学"认为,情境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具有整体性、非线性、自组织性等诸多特性。基于整体性、非线性、自组织性视角,可以建构复杂性的课堂教学情境。运用"复杂性科学"指导情境性数学课堂教学,能让数学课堂情境性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是马克思科学世界和意义世界的基础和根源.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体现的是生成性思维和对生命个体解放的关注,它为原理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以马克思生活世界观为指导,提出“走进生活世界”的原理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它包括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世界是一个人为构建起来的为人的世界,它有目的性、工具性、精致性三个特点。生活世界是处于自在状态下的,以传统、习俗、常识、自然资源等自在因素自然而然地展开的一切活动,具有感性、体验性、经验性三个特点。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既是紧密联系的,又是相对独立的。站在历史的基础上,反思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世界"的合理性,形成互相促进、相互发展的动态统一。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界关于"教学(教育)回归生活"的困惑和争议仍在持续。在教学论层面深入探讨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教学论(和教育学)话语中,我们可以从三个世界,即教学世界、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视角来认识教学世界与其它世界的关系。教学世界是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中介,是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双向二重化,即化科学世界为生活世界和化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教学就是在这种双向二重化的过程中,将其转化的结果沉淀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最终实现教学之目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提法失之片面,正确的提法应当是:教学面向生活世界,超越生活世界,走向科学世界。  相似文献   

12.
人是寻求意义的主体,教学作为育人事业,有责任引导学生迈向意义世界,获得精神上的充盈,生命活力的激发,自我素质的超越以及人的主体性发挥的自由创造感。本文将教学置于人与世界的角度,认为教学作为意义世界,具有文化性、生成性、关系性和情境性特征。基于教学意义失落的现状,从思维方式的转向、文化教学和回归生活世界等方面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组织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促进学生掌握国家认同知识、形成国家认同感和践行国家认同行为的重要场域.当前,我国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应超越传统知识思维的实践窠臼,转向实践思维的"生活世界",更加注重国家认同教育与个体"生活世界"的互动性、情境性与体验性.国家认同教育应在受教育者"具身体验"的基础上探寻精准的实施路径:注重课堂知识传授与课外实践活动的互动融合,挖掘日常仪式教育与重大社会活动的教育意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多频共振的教育情境,发挥教育资源合力搭建全社会教育平台.据此,促进受教育者生成与践行国家认同行为,切实提升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更好地通过语文教学提高我们教育个体的生存意义,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5.
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进行科学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做中学”,是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用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引入探究 在科学课堂上,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可以自然快速地把学生引入科学探究。我们要善于收集、捕捉、运用生活中的情境,  相似文献   

16.
<正>简约课堂不是纯粹简单的课堂,而是充满思维张力、情感张力、智慧张力的"丰满"课堂。教师设计情境的简、语言的简、提问的简、环节的简,带来学生思维能力的丰、语言能力的丰、探究能力的丰、自主空间的丰。简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情境有四个特征:学科性、生活性、情感性、问题性。  相似文献   

17.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具有哲学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是教学理念的新取向,是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向。但是,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教学理念新的发展取向,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以成人的逻辑对待儿童的哲学,把儿童作为成人来对待,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决定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世界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说。德育要回归生活.这是为德育确立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接下去,我们还要回答的问题是:德育在生活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学校德育重要渠道的德育课堂,它的主要使命是什么?和其他(如数学、科学等)课堂相比,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里?面对这样一些问题,就需要做一点较深入的探讨了。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教学科学化”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求知”层面的语教学特质的规律探求;二是“求实”层面的语教学最优化的实践追寻。语教学从属于“科学世界”语教育,而非“生活世界”语教育;语教育是“交往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宏观架构起了语教学科学化的“科学世界”教育背景,确立起了语教学科学化的逻辑起点。言语技能训练是语教学的基本途径;言语形式是语教学的立足点;以交际言语为主向科学言语、艺术言语及言拓展是语教学的总体趋向——为语教学科学化从宏观的教育走向中观的教学,从“应然”的教育目的走向“实然”的教学结果指明了方面。而语课是具有学科课程特点的活动课程则为语教学科学化从教育的微观层面即课程形态上找到了最终的落点。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生成性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在复杂而多变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应运用复杂性思维正确认识教学的生成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制订指导性计划,在教学现场进行决策,确保教学的生成性是理性的而非随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