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合昼夜。”转眼之间,到2012年,我从教已有五十年了。我的工作经历简单,总共只待过三个地方:在一所小学教了十年语文(不过碰上“文化大革命”,停了好几年课),后来就当区、市语文教研员。我教过的小学生,如今也两鬓斑白。每当师生聚会,就会有人说起是我帮他们打下了写字、作文的基础,让他们度过了快乐的小学时光。每闻此言,总觉汗颜。因为那时我太年轻,自己也没有弄明白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要是时光能够倒流,让我能重返当年的讲台,一定会做得更好一点。  相似文献   

2.
在20多年的高中语文教育实践中,我一直在反思、探寻、尝试,如何把学生带进语文这个世界,去欣赏、感悟、创新。于是,我先后进行了“教学目标设计与目标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研究、“高中作文训练与评价”研究、“‘目标——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均为省级课题),便有了对语文教育的一点认识。教育家杜威说: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知识原来是寓于生命之中的。意思是说,有生命的知识,通过非生命的载体,在教学中又回到有生命的个体中。这一教学过程,便是一个多元对话、心灵交流和有效训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发…  相似文献   

3.
感动与激情     
“一颗很久未被感动过的心,就像一棵很久未被浇过的花。”我觉得,感动,就是当你受到某种刺澈,听到的,看到的,突然觉得心头有股热劲涌上来,是那种一刹那的感觉。至于激情,我想人就是有了激情才会感动,一旦人在生活中没有了激情,那这个人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也失去了作为人的意义。在《艺术人生》中,孙海英说过,人要是在17岁的时候,去一趟西藏,那是最好的。我非常幸运,就在2002年,我人生中的第十七个年头,踏上了西藏。说真的,那里  相似文献   

4.
我推荐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是因为李镇西其人,也因为其书。我曾经以几种“家”来戏称语文教学界的几个中青年实力派,韩军是语文教学界的诗人,李海林是语文教学界的哲学家,而李镇西则是语文教学界的散文家。李镇西的散文的确写得漂亮,尤其是那些写人记事的散文,很有魅力,一是挺动情,读他的《爱心与教育》很揪心,很抓人,很有几分感动;二是挺传神,他善于观察人,特别能发现被一般人忽略的特征,然后通过他的笔略带几分夸张但又非常真实地表现出来,他有点漫画的技法,但又绝不是漫画。  相似文献   

5.
申文自侃     
3月22日,打电话去《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编辑部时,才知编辑老师寄给我的关于“十佳点击”的约稿信已有三四个月了,而我却没收到。编辑老师告诉我需寄哪些材料,很详细地说着,我觉出了他对我的关心,心底不由有一丝感动。说起来你也许不信,我长这么大还未见过铁路,未乘过火车,未坐过轮船,至今我还是个未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足迹没出过家乡永州地区。尽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在此贬居十年,留下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千古名篇,但这里仍然是一座偏僻闭塞的小城。前几天湖南教育报刊社的编辑经过一番曲折后从…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语文”,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语文课”,这当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的“自然联想”。其实,“语文”包含的何止“语文课”?我认为,“语文”的“语”是“语言”,“文”就是“文字”“文学”等。“语”用嘴,“文”用笔。今天人类之所以有高度发达的文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记得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讲过他“最想说的”也是“最根本的、最关紧要”的一个话题就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我想,钱老师的话深刻地揭示出当前语文教学之所以走不出困境的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目中无人”。语文课成了一门“摧残人、束缚人、折磨人”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要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现代语文教学理念。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主体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以…  相似文献   

8.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及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语文课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十分重视朗读。如新语文教学的领军人物韩军老师就大力提倡语文不要“花”太多,…  相似文献   

9.
人从呀呀学语到成长为中学生的过程,就是“语文学习”的过程。使用“语言”是人类的特征之一,而文字则是突破“语言”时空的载体。我们从小学第一次走进教室,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那时,在我们幼小稚嫩的心灵上就打上“一撇一捺”这个“人”字意念的烙印,语文真和我们息息相关。初中生要学好语文,一要有学习兴趣,二要有好的读书习惯,三要掌握好的阅读方法。我现在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还得从小学说起。1982年,我在辽宁阜新市上小学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记得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讲过他“最想说的”也是“最根本的、最关紧要”的一个话题就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我想,钱老师的话深刻地揭示出当前语文教学之所以走不出困境的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目中无人”。语文课成了一门“摧残人、束缚人、折磨人”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要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现代语文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语文之于人,虽然是一种工具,但它更是一种文化。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时,语文就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焦名海《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就是把课堂当着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通过接触过福堂创立的缺口教学理论体系及其实验,我深深感到:缺口教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高度,实现了人文思想的大飞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这样说,缺口教学恰恰给我们构建了一个个“生命”…  相似文献   

12.
说出来有点汗颜,还没闻到高考“沙场”的硝烟味儿,我就很没面子地成了“逃兵”。不过我现在觉得,那次高考“出逃”,是我人生中一次带着悲壮的美丽突围,我是在那次“出逃”之后才真正长大的。可以说,我是在苦难的泥淖中挣扎着求学的,那是一种如同在荆棘上跳舞的生命运动。  相似文献   

13.
《湖北教育》编辑部要我说一说我的语文教育观。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厚爱。但很惭愧,我自知水平很低,又不系统,因此,说“观”是根本配不上的。无奈,我只能把自己曾经思考过的一些问题,选三个跟大家交流交流,当个靶子,以求大家更多的思考,更望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14.
杨洪芳 《山东教育》2005,(29):11-12
我不是教育家,但我在中学教了16年的语文,期间当过普通教师、教务主任、业务校长,也写过几篇自认为很有分量的关于讨论中国教育问题的文章,但是还决然没有向世人张扬我的教育观的狂妄。我之所以以此为题,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我曾在语文教育界首先大声疾呼要“张扬人文精神”(见拙作《限制科学主义,弘扬人文精神》,载《语文学习》1993年第1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并未真正理解。我尤其要指出的是,在认同我的“张扬人文精神”主张的人中,也有的对我所说的“人文精神”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之所以认同我所说的“弘扬人文精神”,只不过把我所说的“人文精神”当做“政治思想教育”。这种误解不自觉地捎带着极左印迹。若按这种误解进行语文教育,那么终必会回到以极左“群性话语”、“公共思维”,来压抑学生个性生命、…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从网上搜索“生命教育”的时候,找到的多是台湾关于“生死教育”的文章,后来读到了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她强调“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肖川教授也说:“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具体到学科教学,如何“把失落的人找回来”,明确“人是什么”、“怎样做才算是人”却并非易事。于是,生物教学过程就成为我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生物课堂成为探索生命的课堂。数年的实践,我总结出生命的课堂应该包含着三个层面:知识是有生命的;教学过程是生命的浸润过程;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的现状,历来为人所诟病。如今的语文教育在评论者的笔下,近乎到了严重侵害下一代身心健康的程度,这不禁令处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汗颜不止。汗颜过后是深深的思考,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问题的症结又在哪里?该如何寻求突破?应该说上个世纪的语文教育病得不轻,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字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但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的症结主要在阅读。学生厌倦语文,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效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  相似文献   

19.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语文学科是以人发展为本的学科,语文教学过程是完善个性生命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凸现生命的光辉,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提高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及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