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用诗歌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唐代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提高,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以音乐本身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例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是其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诗歌讲究“诗言志”、“诗如画”、“诗情画意”,既强调抒情性,又注重形象性,曾经创造出格律诗这种融音乐和绘画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五四以来的新诗,力图打破格律诗在形式和音乐上的限制,尝试创造一种既能表现更丰富的情绪,又能将这种情绪与音乐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表现方式,现代诗人们继承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美德,又借助西方现代派的种种表现方法,终于完成了诗歌音乐性由形式到内容的转变,创造了一种新的韵律——情绪上的抑扬顿挫,也即情绪的流动通过合适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了新诗王国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稿源采珠     
初中生的心理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有的学生把音乐课堂作为情绪发泄的一个场所,因而在音乐课堂上往往会表现出极度的兴奋,态度、语言极尽夸张之能,令音乐教师无所适从,茫然失措;也有的学生把音乐课堂当成放松心情的一个场所,因而在音乐课堂上往往精神颓废、昏昏欲睡,对许多的内容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许多需要实践参与的活动表现出,漠然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英文诗歌是具有声音效果(音韵和节奏)的艺术。声效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是由声音所制造的效果,指为增进某一场面之真实感、渲染气氛,而加于声带上的声音。诗歌的音乐性不仅寓于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之中,而且有的还直接表现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诗与音乐浑然一体。本文以英国浪漫主义先驱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婴儿的欢乐》和《婴儿的忧伤》为例,对比分析这两首诗中的不同韵式、音素分布、音节长短等等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是如何抒发诗人的感情,表达其诗歌主题的。  相似文献   

5.
从美学角度看。诗歌的艺术美具体表现在语言美、音乐美和意境美三个方面。诗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的学习,深入领悟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感受到诗歌艺术美,从而感悟我国文学艺术丰厚的文化和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生活的情感,形成表现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竭尽全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到这种艺术美。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愉快的感动。增添了无限的勇气(高尔基语)。”在诗歌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能否完.成上述任务.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拽们语文教师在诗歌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艺术桥梁.在诗歌教学中以美学角度去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诗歌艺术美的熏陶和教益.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信息技术课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上课时,有的学生表现浓厚的学习兴趣、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而有的学生则提不起精神、坐不住;在主题选择上,女生们往往对饮食、服装、化妆等问题感兴趣,而男生则对科学探索、军事、体育等表现出浓厚兴趣;在作品制作上,发现女生们在色彩选择、版面布局、细节安排上都能有好表现,而男生们则显得粗糙等等。  相似文献   

7.
时间已经过去四年了,可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大礼堂里的那一幕却依然时时叩击着我的心:在舒缓、悠扬的音乐伴奏下。韩军老师饱含感情地朗读着杜甫的诗歌《登高》。他那沧桑而沉重的语调、舒缓而郁塞的语速。一下就把那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诗人形象演绎出来,把学生们带到了一千年前那个枯涩而沉重的秋季。有的学生悄悄擦拭眼角的泪花,有的老师红了双眼,  相似文献   

8.
伍腾 《湖南教育》2004,(14):28-29
以前,诗歌教学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会背却无法真正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因而把诗歌学习当作一件枯燥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课程标准改革后,诗词类文章加大了比例,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单元,选录了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当代的诗词。为培养学生对诗歌类文章的品味能力,在诗歌教学中,我努力探索,力求走出诗歌教学的困境,取得了好的效果。正式上课之前,我花了一节课让学生们说说对诗歌的感悟以摸清学情。学生发言积极、真实。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读诗,因为读不懂!有的学生说:现在的生活没有诗意,现在…  相似文献   

9.
为表现诗歌的情感丰富和意境优美,可配上抒情的音乐,进行两种形式的朗读:一是老师范读,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感知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二是学生自读,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的语言优美。朗读诗歌前,老师可出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诗歌:  相似文献   

10.
傅清河 《天津教育》2022,(11):141-143
<正>传统模式下的小学音乐学科考试评价模式相对单调,一是根据音乐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完成的情况,二是根据期末考试成绩。若只通过这两个方面来评定学生的音乐成绩是不够全面、不具代表性的。有的学生在演唱方面比较突出,有的学生在律动方面比较突出,还有的学生在欣赏、感受、创编方面比较突出。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学习的考试评价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如何让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音乐老师们想必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无论老师播放如何经典的音乐,讲述得怎样神采飞扬,学生们却是一脸的迷茫,有的甚至瞌睡连连。等到课堂发表见解环节时,自然就有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不入正轨"。面对这种种现象,我困惑了:这到底是学生的"不务正业"还是老师的"缘木求鱼"呢?  相似文献   

12.
著《文艺复兴论》的丕特(water parten)有过一句话:“一切艺术都是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是一种艺术,当然也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所以,诗歌之趋向于音乐状态的程度更在一切艺术之上。 从中古以来,诗歌的演进完全是以音乐为根据(即趋向着音乐的状态),使诗歌完全音乐化,达到所谓“音乐的文学”。中国的词和曲就是与音乐融和的诗歌。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因此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文学”。关于词之形成,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说:“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词以  相似文献   

13.
李贺以赋咏音乐为题材的诗歌构思奇谲,比附奇妙,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其中《李凭箜篌引》更是被历代诗评家们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音乐是听觉艺术,听之有音,视之无形,且稍纵即逝。如何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无形、无色而难以捉摸的音乐形象,李贺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首先,就散文的语言而言。散文的语言美是多方面的,有的散文语言表现出极强的音乐美,语音上和谐、有节奏,语言形式上讲究对称,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有的散文语言简练、精致,如《爱莲说》;有的散文语言极尽铺排之美,如《阿房宫赋》……在散文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品味其中的美,就既可让学生学习到作家们语言运用上的技巧,又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美的,美在何处,为什么美,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其次,就散文的情感而言。情是散文的生命所在,缺少了情,散文也就失去了活力。在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5.
韩雪艳 《文教资料》2010,(32):28-29
诗与乐同源.诗歌语言极大地增强了汉语的音乐表现力。寒山诗歌语言的音乐美.除了表现在语音方面讲究平仄押韵等外,还表现在修辞方面,即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或语言手段以构成诗歌音乐性的美感。诗歌创造音乐美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就寒山诗歌来说.为了达到音乐美,它用了复叠、顶真、回环等修辞技巧。本文以唐代寒山诗歌的语言修辞节奏为视角,通过分析三种修辞手段对其语言的音乐美作了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音乐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单从形式的角度论述诗歌的音乐美是偏颇、低层次的.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特征,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诗歌的音乐美并不完全表现在形式、声音的组合效果上,还取决于声和情的和谐、声情并茂上.只有声情和谐、声情并茂,才是诗歌音乐美的最高境界,诗歌的音乐美才算是最完善的.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诸方面论述了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7.
郑菡 《现代语文》2007,(1):66-67
在古典和五四的传统影响下,余光中诗歌着力表现出东方的音乐美。这主要表现在音韵和节奏两个方面,并且通过诗歌音乐的表达,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情绪与主题,使得诗歌审美性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8.
赵士华 《现代语文》2007,(2):108-108
我国古典诗歌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天才的诗人们在其表现音乐的诗篇里充分地展示了艺术才华。他们不仅运用丰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逼真地传达了所描摹的音乐效果。有唐一代,创作音乐诗的作者高手如云,佳作辈出,本文拟撮取沧海一瓢,略作分析,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它用优美的旋律来表达内在的思想感情。优美的音乐对学生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们感情上的共鸣,富有生命力的音响效果可以打开学生们心灵的窗户。 几年来,我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发挥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去感染学生,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一、音乐教室的环境感染 学生跨入音乐教室就好象进入音乐小世界,美妙的琴声伴着优美的舞姿,使学生们从内心里感到快活和欢畅。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挂有中外音乐家的画像、节奏训练、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的挂图。用这种环境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每天都生活在辽阔无边,有声有色的音乐海洋之中。 二、音乐教学的兴趣感染  相似文献   

20.
音乐性是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和音乐紧密结合,一同起源,相互影响,同流发展;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上,离开了音乐性,诗歌就不能成为它自己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