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庆  陈迅  吕俊娜 《科研管理》2013,34(11):137-146
为了对入世前后国际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差异进行测算以及对要素禀赋假说和污染天堂假说进行检验,本文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和引入虚拟变量,运用1995-2010年29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了3SLS估计。实证结果表明:(1)入世前后国际贸易对CO2排放的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2)入世后国际贸易使CO2排放的总效应弹性系数增加,从而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3)两个假说均成立,但由于环境规制起主导作用,以致结构效应对环境不利。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参与国际贸易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不仅在范围上不断扩大,在发展程度上也不断深入,而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国际贸易的特点出发,对国际经济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谦  王迎春  徐靓依 《科研管理》2012,33(12):59-67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以SO2、C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采用1990~200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对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贸易通过不同途径对污染产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并计算出各地区贸易对污染的长期与短期弹性系数。结果表明:(1)对外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与我国的地区差别及污染物的种类有关,国际贸易较有利于东部地区环境的改善,但对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却产生了更多不利的影响。(2)贸易对污染的长期弹性要比短期弹性的绝对值更大,说明贸易对环境污染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晓月  袁广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203-209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知识产权成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关键。因此,本文以江苏省2015-2017年177个中类产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产业专利数量、商标数量以及两者交互效应与出口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发明专利数对出口规模有积极影响,商标数对产业出口规模有消极影响;专利产出越多,会削弱商标产出对出口贸易规模的积极影响;商标产出越多,会削弱专利产出对出口贸易规模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国际贸易中的来源国效应是导致商标对出口消极影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屈芳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93-94
简要介绍了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正面影响(需求功能、资源配置以及加快升级进程等)以及负面影响;同时,针对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两方面影响,提出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专业化溢出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吸收能力较低是导致专业化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多样化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国际贸易溢出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与进步,创新已经逐渐成为一国经济保持竞争力的核心.一方面创新影响了标准化的过程和质量;另一方面,创新也正逐渐影响着整个国际贸易的外部环境.在标准和创新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创新在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也即标准对贸易的影响受到了国家技术创新实力的影响.文章搜集了1997 - 2006年中美的标准、创新等相关数据,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并检验创新对标准的贸易影响的调节效应.在此基础上,从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角度,对我国的标准化和创新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新文化距离衡量文化异质性,在控制了制度距离、地理距离和数字技术应用差异等因素的条件下,通过2008-2017年的整合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文化异质性对制造业出口影响的机制及效应。结果显示:(1)文化异质性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出口规模;(2)文化异质性对出口的影响存在着“多元化需求正向效应”和“交易成本逆向效应”两种机制;(3)数字技术的运用弱化了多元化需求的正向效应和交易成本的逆向效应,总体上降低了对制造业出口的正向效应。因此,政策上应重视技术与文化之间的互补性,通过文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和美国的标准化活动及其与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与美国1996-2005年间的国家标准化活动及其间的国际贸易状况.在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借鉴近年来国际贸易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假设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通过对方程变量显著性和相关系数的考察,研究了国家标准化活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并得出了对中国的标准化活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区域分析的内涵,在分析了水利工程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变水利工程负面生态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赵锦宪 《金秋科苑》2008,(14):23-23
本文阐述了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区域分析的内涵,在分析了水利工程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变水利工程负面生态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探究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够均衡,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方面,并基于时代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的出口安全对于整个农产品的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到国际贸易组织,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安全也逐渐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比较高,导致国内外很多人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安全持怀疑态度,这为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而实际上,我国的出口农产品是经过严格的质量监测的,并且我国很多的农产品检测标准是高于一般的国际进出口标准的,本文就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浙江省外资利用现状及影响,并对浙江省外资利用与环境污染两者之间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引用外资对生态环境确实存在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环境规制,合理制定引资策略,引导外资加大对环境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来减小甚至消除引进外资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生态与环境是当前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后的必然结果。在新形势下,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然后提出了改变水利工程负面生态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子豪 《资源科学》2015,37(1):163-174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各国对"温室效应"日益关注的背景下,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5-2011年中国29个省区的数据,利用非动态门槛面板估计方法,本文从地区人均收入、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环境规制等四个角度,实证检验了FDI对中国碳排放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对中国碳排放存在比较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地区人均收入过高、过低,或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环境规制水平较高时,FDI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增加;而当人均收入中等,或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FDI的消减作用则很不明显,甚至会增加碳排放。由研究期内相关因素的变动趋势可知,通过收入门槛效应,FDI增加了中国碳排放,但此种影响逐渐减弱;通过人力资本、研发投入门槛效应,FDI降低了中国碳排放,且此种影响正在增强;通过环境规制门槛效应,FDI也增加了中国碳排放,且此种负面影响尚无明显减弱。本研究结论对中国"对外开放"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政策的协调,"开放型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我们依旧面临着环境和资源问题所带来的危害,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浪费是导致生产力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汽车制造行业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是十分巨大的,为了可以更好的降低汽车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因此推出了节能型汽车。由此,本文通过对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绿色汽车技术可以更好的应用到节能汽车制造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企业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企业R&D投入、国际贸易均对我国不同层次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产出的直接作用不明显;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不仅直接增强了我国的技术研发能力,还作为重要的制度变量作用于企业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使其对我国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绿色技术是突破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制约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吸收能力视角对CH模型进行了修正,并以2000-2011年我国29个地区为对象,测度了国际贸易中G7国家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从全国和地区两个维度对比了绿色技术自主创新、国际溢出与省域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全国层面上,省域间绿色技术溢出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地区层面上,东部以自主创新和接受国际溢出为主,中部地区跨区域溢出效应最显著,西部地区技术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区域间溢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地区绿色技术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化尧  王赐玉 《科研管理》2012,33(10):17-25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深,国际技术扩散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各研究结果存在着多种矛盾的解释,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模型结构转化和外溢时滞等影响导致模型和现实脱离所致。本文用普遍被采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模型,对中国1985-2007年的进口、出口、FDI和对外直接投资四种外溢渠道配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除显示国内研发投入和FDI对于技术的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之外,也发现在分析的早期阶段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设备引进和国际生产环节向中国转移特色,导致国际贸易因素对TFP的影响作用向国内研发转移,从而使前者表现为不显著而后者的影响作用被夸大,本文的结果还显示,现阶段对外投资的逆向知识获取效应不明显是效率损失的结果,而不能说明理论的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