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学反思写什么?我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对它进行描述,只知道在每节课后,及时地将自己在讲台上某些偶发的教学调整、突现的教学灵感、自赏的教学片段、遗憾的教学环节,或详或略、或本或表地予以记录。写教学反思有什么作用?我也无法很理性地予以梳理,只觉得在翻阅以前的备课本时,即使是上学期的教学也离我很远,似乎无法从中寻觅到一点点的教学感受,如同深埋在黄沙底下未被人发现的斑斓贝壳。而翻阅本期的备课本,浏览一下日常的教学反思,勾起一个个小回  相似文献   

2.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义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  相似文献   

3.
断想之一:是什么引起质的飞跃?有一段时间学校要求我们每一节课后都要反思一下,并且必须在备课笔记的后面写出教学反思的内容。当时在我们的感觉中写教学反思是一种负担,一直就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每次检查之前匆匆找来几本杂志应付一下,就这样持续了挺长的一段日子。后来学校“降低”了要求,要求我们注意反思,而对书面反思的数量却有所下降,只要求每学期写十篇左右。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虽然学校只要求我们每学期写十来篇反思笔记,可我几乎是每节课后都会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中有没有值得回味的,值得写下来…  相似文献   

4.
问课,究竟问什么?可问成败,可以是课堂的精彩一瞬,缘何精彩,也可以是遗憾一笔,遗憾何在;可大可小,大到问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到问一个单词、一个句子的导入处理;可深可浅,深到对教学方法的再思考,浅到对一个教学细节的再设计。许多教师十分注重课前的教学设计,而往往忽视了课后的教学反思。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觉得“问课”是一种简单有效、值得推介的教学反思。当一个教师在走出课堂之际,在办公室偶坐片刻休息之时,不妨对自己刚刚经历的课堂教学作个简单的“回放”或“反思”,问上一二个问题,在备课本上或是在课本上注一注、写几句,抑或留住…  相似文献   

5.
上周,我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教案检查,发现有很多教师没有写反思或者说不会写反思。他们要么写自己的设计意图,要么把教学过程简单地描述一下只反不思。这样的反思,有还不如无,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反思呢?笔者认为要弄清如下这几个问题:一、什么是反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张丹教授说:"反  相似文献   

6.
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写的跟记流水账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或只写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本质的深度思考,根本没有起到思"过"而改"过"的作用.出现这种状况,除个别教师态度不够认真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教师不知从何而写,或是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反思. 那么,有效的教学反思该反思些什么?或者从何而反思呢?我认为学校应加强集体教研,引导教师互相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与教材进行沟通、对话、分析,是课后反思达到有效性和实效性的方式方法.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而我想说的是我们教师是否也该让学生学会反思?  相似文献   

8.
我手头有三种备课本:一种是十多年前的老备课本,它就像学生的练习本一样,很简洁,除了封面有标志,内页都是空白,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第二种是实行备课改革后的本子,为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它基本上是“填空式”的;第三种是我正在使用的,又回到十多年前,当然它也有一些改革的地方,如将课时的授课计划粗线条地建构为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策略和教后反思录等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备课要实用     
2005年《山东教育》7、8期合刊刊登了一篇关于《查备课该不该,怎么查?》一文,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反响。的确,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在衡量教师工作、考核教师业绩方面,正如文中所讲的“一看节数,二看字数,三看书写是否规范,至于实用不实用不是重点”。备课真是成了凑节数补字数的教师作业。有些教师为迎接检查,教学过后再去补备课本,那样做又有什么用呢?备课本写得再好,教学成绩不一定好。如何备好课,写好备课本,根据我在中心小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备课应有目标(钻研教材)《教育学》指出:备课的首要内容就是钻研教材。钻研…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一线教师。恰逢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这个偏僻的农村学校也不甘落后,大力推行并付诸实施。此时,“教学反思”这一字眼进入了我的视线并一直困扰着我。“教学反思”是什么?如何写?写它有什么作用?一次我从邮局借来几本杂志,翻开《人民教育》,一个醒目的标题———《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使我激动不已。我一口气读完了华应龙老师的案例及郑金洲老师的《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两篇文章。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豁然开朗,如坐春风,这不正是我苦苦寻找,梦寐以求的吗?我从心底感谢…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教学论述中,强词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揭示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叶老说:“有些人把阅读与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象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教师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时,也说读写结合,多读多写。但是为什么多读了就能写好呢?这中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我以为读与写之间应很好地沟通,乃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沟通读与写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生活,它象一座桥梁,联系着读与写,没有这座桥梁,读与写往往是无法结合的。从这方面看,小学语文教学明显  相似文献   

12.
我小时候一开始也和众多同学一样不爱写作文,一到老师布置作文,就头疼:“写什么?怎么写?一片茫然。”即使下笔,也是只会写星期天帮着父母拉土拉粪,一车接一车地拉,拉到天黑,不拉了。作文也就完成了。再不然就是写上学或下学,上学或下学遇到什么,一件件地写,写到家或到学校,文章也就结尾了。那时候我数学比语文好,常梦想着长大后当个华罗庚陈景润式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反思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刻反省的品质。这种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我是怎样做的”,而是从理念的高度反省。教师的实践反思实际上体现为一系列的反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是否符合教育的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采取的策略解决问题了吗?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学期教学“五认真”检查中,我作为检查队伍中的一员,有幸翻阅了一本本凝聚教师心血的备课本。每一本备课本,捧在手中都是沉甸甸的,工整的字迹,醒目的批注.详细的教后感,怎能不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Z2)
新作文:这是你第一次参加放胆作文大赛吗?王婧:第二次了。虽然我知道自己在初三的末尾,可还是会固执地为这次比赛写些什么。不会尝试就无法知道自己能否成功,我只知道自己如果不写肯定会失落。而写了没有选上或许也就不会如此了。归根到底,我只是想给自己一次机会而已,没什么压  相似文献   

16.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1,(28):34-35
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写不完地写呀?我怎么就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呢?怎么回答好呢?准确的回答应该是:我的大脑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为学生,为教学,为教育,总是在思考着学生,反思着自己。为什么非要这样呢?我想,这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词:情结、爱心和信念。  相似文献   

17.
刘宏 《文教资料》2006,(18):104-105
平常在教学中,老师们议论最多的是说作文难教。是的,作文确实不好教,怎么使学生把作文写好,真的很难说得清。特别是那些新教师,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我也常为作文教学的问题而困惑。不单是老师们反映作文难教,学生们也反映作文难写,学生大多害怕写作文。不少学生问我,怎么提高写作水平。我也不好回答,我只说,只要多读多写,就能提高写作水平的。这道理谁都懂,但怎么个多读多写?实际上很模糊呀。这读要读到什么程度?读些什么?写要写多少?写些什么?真是谁也讲不清呀。说起来也真有点不可思议。学生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写到高中,按理说这作…  相似文献   

18.
许多教师十分注重课前的教学设计,而往往忽视了课后的教学反思。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觉得“问课”就是一种简单有效、值得推介的教学反思。当一个教师在走出课堂之际,在办公室偶坐片刻休息之时,不妨对自己刚刚经历的课堂教学作个简单的“回放”或“反思”,问上一两个问题,在备课本上或是在课本上注一注、写几句,抑或留住精彩,抑或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从现实中了解到很多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们对教学反思依然存在许多的困惑:教学反思非要写下来吗?教学反思写什么呢?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反思呢?  相似文献   

20.
前几日甚为悠闲,无事可干,竟在书房的一角翻出了从小学至初中的作文本。我一本一本饶有兴趣地翻阅,看着看着,不禁哑然失笑。小学二年级时我刚接触作文,写的也只有干巴巴的半页,十足的"豆腐干",用铅笔写的字令人发笑,刻画心情也只会写"我很开心"。小学四五年级时的作文字数明显多了,可看了几页,我的眉头就皱起来了:这算什么作文?不合逻辑,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