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每谈及苏轼,我们定会提及他那些饱含炽热情感的文辞,而这些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来自三个地方!苏轼晚年题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说自己这辈子的功业,都出自黄州、惠州和儋州。诗人不幸诗家幸,这三州虽是他被贬谪流放之处,但更是苏轼诗词歌赋与书画成就的汇集之地。不论处于何种境地,他总是能给自己找到生活的乐趣,拥有高雅的...  相似文献   

2.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贬居黄州时,苏轼曾数次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再游赤壁。站在赤壁矶头,望着滚滚长江,苏轼不禁感慨万千,写下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3.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贬谪黄州是其一生重要的转折点。“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奋厉有当世志”,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指导,积极用世;贬居黄州之后,苏轼思想发生巨大转变,在词作方面进行创新,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思想意蕴与人生情怀。这些词作一方面反映出苏轼遭贬之后向往隐逸生活的出世情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执著于现实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4.
苏轼研究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七日至十三日,在湖北黄州举行。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这届年会筹备组组长、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国瑞主持了讨论会。会议就苏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现将争鸣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苏东坡的文艺创作高峰在黄州的问题与会代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还名曰“黄州高峰说”。其理由是:一、苏东坡的的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的成就以贬居黄州期间的为最高;二、他贬居黄州  相似文献   

5.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故垒”指何处 ,历来语法不一。一般注曰 :“旧军事营地。”这样注解 ,过于简略 ,一看便知是仅从字面理解 ,并未深究 ,没有顾及到苏轼在词中所要表达的复杂思想感情。有的古文选本注曰“指黄州古城”,则更不对。其实 ,这里的“故垒”即东坡 ,也就是苏轼贬到黄州之后躬耕仆居之所。首先 ,从现存的史料中可找到答案。宋神宗元丰二年 (公元 10 79年 ) ,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安置。由于是个待罪犯人 ,就没有薪俸 ,苏轼到黄州后 ,生计非常困难。元丰四年…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苏子瞻风雪贬黄州》、《苏子瞻醉写赤壁赋》和《花间四友东坡梦》等的内在精神旨是一致的,即都是借“苏轼贬黄州”之故实进行生发,来曲折反映元代士人的落魄困窘和剧作家的愤世之情。  相似文献   

7.
苏轼生活的北宋仁宗至徽宗时期,政治斗争非常激烈。理想高远、才华横溢的他在政治上始终处于党争的夹缝中,被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都视为异己,因而屡遭打击,仕途坎坷。1079年,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就是在他被贬后的第三年(1082年)游览赤壁时所作。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黄州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  相似文献   

8.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作的一首诗,叫做《初到黄州》。一讲到苏轼,三个名词会同时进入脑际:首先是“苏堤”,苏轼为官抗水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杭州城里的一大景观。其次是“东坡”,苏轼的别号,因其在诗、书、词、画上的非凡造诣和潇洒自如的文人气度而一再为人们所引为广告之语,比如“东坡肉”、“东坡酒家”、“东坡酒”等。第三个名词是“乌台诗案”,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苏轼曾用诗句来…  相似文献   

9.
苏轼遭贬后,为什么不归隐?在贬谪期间又以什么思想战胜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本文认为,感激皇恩,受唐宋时期“中隐”思想的影响,以及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这是苏轼不归隐的原因。本文还从我国古代文艺美学出发,具体分析了孔子的“孔颜之乐”、庄子的“游世”思想以及禅宗的“随缘”思想使苏轼超脱了贬寓黄州、惠州和儋州的痛苦,使其人生境界上升到了天地精神的人生审美高度,从而建立起心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苏轼贬谪黄州后词作70多首,惠州7首,儋州2首。同是遭贬谪,为何填词越后越少?本文认为,苏轼贬黄时要抒写自己情志,故大量使用“聊佐清欢”的词来表白自己。而贬寓惠儋后,年纪大了,欲以诗文立不朽,创作兴趣遂转移到“和陶诗”上去了。而且生活境遇更为艰苦,没有创作词的环境,所以填词的数量就越少了。  相似文献   

11.
《次韵陈海州书怀》、《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咏苍梧山的名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乌台诗案”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绍圣中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卒于常州。谥文忠。他一生坎坷,  相似文献   

12.
苏轼贬谪黄州后词作70多首,惠州7首,儋州2首。同是遭贬谪,为何填词越后越少?本文认为,苏轼贬黄时要抒写自己情志,故大量使用“聊佐清欢”的词来表白自己。而贬寓惠儋后,年纪大了,欲以诗文立不朽,创作兴趣遂转移到“和陶诗”上去了。而且生活境遇更为艰苦,没有创作词的环境,所以填词的数量就越少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民族文化传统的深沉影响为基本依据,阐释了苏轼关于“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形而上“功业观”的实际内涵,重点论述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困顿中建立“平生功业”的成功范式。这个范式的本质特征蕴涵两个积极的层面;一是“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是苏轼建立“功业”的精神支撑点;二是主动地接近黄州人,适时地转移其生活方式,在与黄州人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中实现其“平生功业”。同时向读者展示了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东坡居士形象。  相似文献   

14.
我对于碑和帖都是外行,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要为一部苏帖写个“说明”,实有滥竽之嫌。苏轼是元丰三年(1080)贬到黄州的,初住定惠院,四年改寓临皋亭,五年随在临皋亭近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世称“苏东坡”之名,自此始。是年因黄州之赤壁,于长江作舟游,成前后《赤壁赋》。六年、七年均在黄州。同年四月量移汝州。苏东坡在黄州前后约五年,至今留下许多遗迹。因为有赤壁之误(火烧赤壁实在蒲圻),他写了赋、诗、词(《赤壁怀古》),反而使黄州的赤壁更为有名了。两个赤壁,互相邻近,我不相信苏轼连这点历史常识都没有。他因在黄州既也有赤壁,正好借题发挥而已。  相似文献   

15.
问: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团练副使"系何官职,苏轼在黄州处境如何? 答: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被逮入狱.十二月释放,次年二月初抵贬地黄州.苏轼的正式官衔是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水部员外郎为水部(工部第四司)副长官,检校有寄衔之意,非实授之官,团练副使系地方军中助理,但也只是挂名而已.  相似文献   

16.
苏轼生活在“隆宋”的承平时代。时代虽被誉称为“百年无事”,然而,苏轼个人的生活遭际却是非常不幸的。其主要原因是他被卷入了新旧党争的政治旋涡之中。始则因写诗讥讽新法,酿成“鸟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继则又触怒了旧党—哲宗元祜元年,旧党司马光等人上台,苏轼被召回朝廷作瀚林院学士兼制置诰(起草朝廷诰令),他不满意司马光对新法不问青红皂白地全部废弃的作法,主张对新法“校量利害,参用所长”。辫论中对司马光竞以“司马牛”讥之,结果,又不得在朝中存身;高太后去世,新党再度上台,对政敌进行清算,报复,苏轼又被列入“元祜旧党”而遭到更远的贬谪。被贬岭南的惠州,再贬至天涯海角的崖州。苏轼在自赞东坡像中以调侃的口吻称“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崖州”。他的“功业”,就是一贬黄州、再贬惠州、三贬崖州。下面几首诗,可谓他一生“三级跳”的代表之作。不仅反映了他坎坷多难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达观、幽默、苦中求乐的倔强性格,同时对身处逆境之中如何(走介)越苦难,也不乏某方面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17.
长时期以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词)词已成为苏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当然就是这首词的主旨。 写《念》词时,苏轼至黄州贬所已经二年半了。"乌台诗案"以及由此导致的谪贬黄州是苏轼一生中所遭受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这是苏轼贬黄州后于元丰六年(1083)写的一首小诗。  相似文献   

19.
苏轼黄州诗文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其间追悔和愤懑、旷达和悲痛、寂灭和希望,都交错在一起,令人有扑朔迷离之感。他在御史台狱中,追悔不已。出狱后,深感“平生文字为吾累”,似乎以后要慎于文字之作了。然而,事后不久,在贬黄途中,却又写出了“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  相似文献   

20.
我教<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创意如下: ●激趣--苏子难舍荔枝味 1093年,天才诗人苏轼被贬至南岭惠州.较之于京城,惠州是个蛮夷之地,然而苏子却似闲云野鹤,落得逍遥自在;甚而口占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好个"长作",荔枝竟有如此魅力?据说,此诗传到京城,当朝宰相章悖慨然道:"苏子瞻竟然如此快活?"于是一贬再贬,贬到海南儋州.浑不知,儋州的荔枝比惠州更甜,差点让苏子忘却了贬谪之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