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2005年和2006年高考政治考试范围中,经济常识中“银行和储蓄者”部分有“社会主义信用体系”这一考点,这体现了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特征;而哲学常识中“人生观和价值观”部分有“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这一考点,要求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复习中,相当一部分同学把“诚信”和“信用”混为一谈。如2005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36题(辨析题):“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此题没有规定答题的指向性,因此在答题时,考生既可用经济常识原理,也可用哲学常识…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讲“民无信不立”。诚信也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必备的经济伦理理念,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就没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美国经济学家考埃特认为:“良好的信用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德国的马克斯·韦伯认为,它是能给人带来实际好处的美德。然而在当今社会,市场信用缺失现象大量存在,受此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失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讲"民无信不立"。诚信也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必备的经济伦理理念,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就没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美国经济学家考埃特认为:"良好的信用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德国的马克斯·韦伯认为,它是能给人带来  相似文献   

4.
信用的发展和完善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经济活动就无法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的作用无可估量。但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确出现了一些信用缺失现象。本文拟就信用的地位、作用、缺失原因及信用的发展与完善等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丁志训 《文教资料》2005,(34):182-183
诚信是行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安身立命之本,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必须遵守这一生存规则。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会计执业界人士的心中,成为忠诚敬业的座右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思想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正像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诚信”环境建设的缺损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释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指明市场主体———企业,只有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本着“诚信”经营,才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提出营造企业“诚信”环境的具体意见,为企业铺设成功之路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用短缺”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会计信用短缺”不仅会对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感性的话剧使同学们对“诚信”有更深刻地认识。2.让学生明白“诚实为本,守信做人”的重要。二、活动过程:投影:撒旦的魔杖“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江泽民) [材料一]2000年国家出台《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政府对贫困大学生贷款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教育更要讲诚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后,“诚信”再度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先是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人们大声疾呼要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搞好信用建设。“打造诚信中国”、“诚信是通行证”、“诚信是第二张身份证”、“诚信是资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诚信”……这些的语言,无不体现了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和追求。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不只是经济活动的需要,同样也是各行各业的需要,尤其是教育。我们认为,教育诚信,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  相似文献   

10.
信用是金融市场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活动就无法健康进行,建立发达的、完善的信用体系,需要我们在正视现实信用状况的基础上,以健全的法律、制度为保障,以发达的技术网络为支撑,逐步建立起发达的信用管理体系,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真正发挥信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黄延 《考试周刊》2007,(45):159-160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又强调了这一点。诚信是历史文明的道德基石,是道德的底线、立身处世的标准。历史地看,我国并不是一个缺乏诚信传统的国家,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视诚信为道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今天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关注它,是因为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诚信经济,"失去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转"。而与这种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其它领域,也必然要求诚信化。诚信作为市场经济领域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作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广泛地存在于整个社会关系之中。因此,构建诚信社会,是历史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道德要求,也是我们做好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更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守则之一.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状况令人担忧,一些失信行为的发生,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本文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诚信意识与行为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如何进行诚信建设、构筑诚信理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更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守则之一。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状况令人担忧,一些失信行为的发生,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本文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诚信意识与行为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如何进行诚信建设、构筑诚信理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一次重要会议讲话中提出的。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早已提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可见诚信是多么的重要。诚信是会计工作的"至上原则",也是会计行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立身之本。讲诚信、讲信义、讲道德、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于国于民是多么重要。反过来,会计缺失诚信,利用工作之便,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将给经济蒙上重  相似文献   

15.
新闻背景:前不久,一场前所未有的“信用破产”风暴横扫了浙江全境。截至2005年1月11日,省内11个地市已有18749家企业被工商管理部门认定为“信用破产”。这些“信用破产”企业不仅被吊销了营业执照,其企业法人还失去了3年内再担任新企业法人的资格。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应该是建立在法制经济和信用经济基础上的。浙江首推的“信用破产”,是对失信企业的一次“大扫除”。它打击了偷漏税、合同违约、商业欺诈、欠债不还、假冒伪劣等一切有违诚信的不良行为,改善了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学上有一个“劣币驱逐良币”原理,很说明问题。市场…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会计信用短缺”不仅会对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就会计诚信及其缺失进行了探索,以期能为会计诚信制度的建立提供一些积极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信用惩戒制度可以作为腐败治理的崭新机制引入治理体系,以全面优化“政商关系型”腐败治理机制短缺的问题。中国特色信用体系的制度构建,依循“金融诚信—商业诚信—社会诚信”的生成机理,信用惩戒已然具有市场经济规制机制的机能。信用惩戒引入我国腐败治理机制体系,能够突破传统腐败治理机制的瓶颈,促进腐败预防模式的代际更新与现实化。信用惩戒引入国家腐败治理机制体系的重点在于:(1)将“政商关系型”腐败作为信用惩戒治理的中心,聚焦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领域的腐败治理;(2)以升级“行贿黑名单”制度的治理功能、拓展数据化治理的范围作为信用惩戒机制建设的重点;(3)以企业合规制度体系的现实化推动信用惩戒腐败机制的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会计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没有完善的信用机制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信用缺失根源是信息不对称,市场不确定性,人的机气主义属性。其解决路径:建立和完善信号传递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社会失信成本,建立“失信受损、守信受益”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讲求诚信 ,推崇诚信。但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 ,一部分人的诚信已无从谈起。在中国加入WTO ,开始执行新的游戏规则之际 ,“诚信”再一次成为政府和群众关注的话题。“打造信用中国”、“打造信用浙江”、“信用是立国之本 ,立家、立人之本……”等口号纷纷出现。加强信用教育 ,已成当务之急。有一位老师认识到“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周围一切相关诚信的信息都是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于是设计和安排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老师先用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引出话题 :2000年4月8日 ,《宁波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