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是教育者主体又是受众主体,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可以从"国家忠诚"、"文明教化"、"教书育人"等三个层面加以表述。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途径主要有:在承担职业使命的实践中培育教师职业精神、在应对职业压力的实践中强化教师职业精神、在塑造职业素质的实践中发展教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职校教师所具备的职业精神影响到其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以上海市中职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法(访谈法)重点探讨了中职教师职业精神的构成要素: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信念,并对中职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职业精神涉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专业素养及神圣的职业责任等.文章论述了教师职业幸福和快乐教育的思想观点与具体内容,对教师是什么.教师干什么、教师怎么当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对当代教师职业形象的内部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师的职业形象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严重悖离。教师职业形象研究应改变传统思路,立足于现实,关照其内在精神——专业意识、职业动机、职业效能感、职业满意感、职业美感等,从而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实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同构。  相似文献   

5.
常乐 《成人教育》2008,(5):57-58
成人教师职业精神的塑造是一种政府责任,只有政府才能相对公平地配置教学资源,在制度层面(立宪、集体、操作层次)保障教师职业精神的实现。以科学发展观看待教师职业精神与职业制度的关系。尊重教学工作客观规律,重视规章制度的作用,实行规范化管理,崇尚职业精神,追求职业精神与职业制度的融合,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师职业形象的内在精神及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彧 《教育探索》2006,(2):123-124
现代教师职业形象的建构是萌发于传统、立足于现实并指向未来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突破外在的、单向度的研究教师职业的传统思路,关注教师的专业意识、职业动机、职业效能感、职业满意感、职业美感等内在精神和自身的生命价值,使教师形象既表现出外在的社会角色特征,又内聚为职业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7.
浅谈教师职业精神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精神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教师的职业精神建设逐步为教育界所关注。从教师职业精神的基础、内涵和核心等方面阐述教师敬业精神,在这平凡的岗位中,传承已久的师道力量,孕育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心态如何,直接影响教育工作和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385位中学教师的职业心态调查与研究,发现中学教师均不同程度地在职业认同感、职业身心健康和职业适应心态方面存在问题.本文试图提出解决教师职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职业价值观维度的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价值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职业地位、作用及其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相当数量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职业价值观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合理的职业期待,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激发高度的职业热情,提高发展的职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有效地预防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是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是建设优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在需求.通过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模型构建分析,围绕职业精神、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品德修为、提升教学功力、增强育人水平三个方面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13.
培养高职生职业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理性思考,建议通过教师职业精神的感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实训工作中强化、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校园文化中熏陶等途径来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4.
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精神生活和心路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师职业素养高低的重要元素。在教学实践中,职业幸福感是影响工作状态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既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本文着重讨论了中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实践意义和生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是指师范生在教师职业精神的引领下,在教育教学与教育实践中展开的,不断提升职业素养、走向职业成熟的过程.为此,学校应以成功校友的榜样激励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教育实践锤炼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其职业精神;构建以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培养机制和制度建设与创新,加强教学硬件建设,为学生打造全方位、多样化的学习平台,探索"共享共赢,校际合作"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营造职后专业发展平台,关注师范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专长形成与发展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着手做一些铺垫性的研究.即关于专长、职业专长、职业与专长的研究;关于教师职业专长的研究;关于职业发展、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关于教师教学专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及其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师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体现在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经常把教师看做是一个职业 ,但是 ,如果和其他的职业 (诸如医生、律师等 )相比 ,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对教师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异议 ,许多人认为教师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因而不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问题 ;也有一些人认为教师是一种半职业或不确定职业。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教师职业进行探讨 ,以期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一、职业的界定我们经常使用“职业”及“职业者…  相似文献   

18.
正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与其他职业的重要区别在于教育活动的对象是身心未成熟的学生。这就要求从教者不仅具有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手段,还应具备特定的教师职业性格。一、优秀的教师职业性格的特点1.敏锐性。敏锐性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本能所决定的。特殊的职业养成了教师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感知敏锐,反应敏捷。例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的风范与活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得以巩固、深化和发挥的动力,是教师内在素养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提升必须通过有效的路径才能内化为教师的职业意识和信念,从而外化为教师的职业实践和行为.  相似文献   

20.
“5.12”大地震不仅摧毁了校同,还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更冲淡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七一大西街小学以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情趣、职业理想修炼为重点,力图用精神的光芒拭去教师职业倦怠的尘埃,重建教师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