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80页论及脂肪消化时,消化过程图解如下: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 误认为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是化学性消化.其实,胆汁不会含消化酶,只能把大块脂肪变成脂肪微粒,增加小肠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这个过程叫乳化作用,属物理性消化.误区二 误认为胃液对蛋白质的初步消化是物理性消化.其实,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月示)、胨,同时可游离出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属化学性消化.误区三 误认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其实,氧气多于二氧化碳.据测定,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4%,二氧化碳占4.1%(容积百分比).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生物》第二册第51页中,有一个明显的概念错误。原文如下:“脂肪在消化道内的化学性消化过程总结如下:脂肪(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概论》(梁守德、叶宗奎、冯特君主编)第三次重印时,作者对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及其演变这部分内容,作了一定的修改,删去第38页正数第6行至第14行,增加了  相似文献   

5.
“联绵词都是单纯词”。(人教版卫电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二册第7页)这是现代汉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其中,联绵词的概念和双声、叠韵词关系密切。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叫联绵词。(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上册第223页)它有双声、叠韵和非双  相似文献   

6.
1人体消化系统的酶在完成了催化作用之后的去向? 我们知道,食物的消化是从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口腔开始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首先在口腔消化一部分淀粉,使其变成麦芽糖;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将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胰腺和肠腺也能分泌多种酶.还有肝,它分泌的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的消化却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消化酶和胆汁在完成了对三大物质的消化后怎么消声匿迹了呢?  相似文献   

7.
吴俊洋 《生物学教学》2003,28(7):61-61,62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50页,图3-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值得商榷。 温度对于酶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影响。 (1)和一般化学反应相同,酶反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根据一般经验,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增加1倍。 (2)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遇热易变性失去活性,绝大多数酶在60℃以上即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册第61页,教参中第90页“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演示实验,所选用的材料是萝卜条和马铃薯,实验中发现,用这两种材料进行实验,所需时间都较长,且效果不明显,而采取“用天平称质量”的方法,效果就较好。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食物的消化是从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口腔开始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首先在口腔消化一部分淀粉,使其变成麦芽糖;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将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胰腺和肠腺也能分泌多种酶。还有肝,它分泌的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的消化却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消化酶和胆汁在完成了对三大物质的消化后怎么消声匿迹了呢?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在初中《生物》第二册和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在营养物质的吸收插图中,酒精的吸收都只画在胃,而在小肠中均未提到。请问:酒精是全部在胃内吸收的吗?小肠能否吸收酒精?为什么?广东南溴小吴小吴老师:酒精不须经过消化就可被胃或肠吸收,并很快进入血液,因此教材的插图是不全面的,请参阅美国《食物与营养百科全书》选辑:(4)营养素,第68—69页,农业出版社。酒精只在胃内吸收吗?  相似文献   

11.
肖方旭 《化学教学》2000,(12):39-39,31
贵刊第 7期刊载的《DNA化学技术及展望》一文 ,关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一处说法欠妥。孙老师文章中说 ,人的细胞内有 46条染色体 ,上面含有约 1 0万个基因。一个基因就由约5 0 0 -2 0 0 0个DNA分子组成 ,所以 ,一个人基因组包含的配对核苷酸则多达 30亿对。而《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陈阅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 40 9-4 1 1页中说 ,基因是DNA分子的片段 ,DNA分子中含有 2条多核苷酸长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本《生物》(全一册 )第 1 45页中说 ,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  相似文献   

12.
10月28日至3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京举行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复评工作会议,评出荣誉奖12种,国家图书奖30种,提名奖99种。上述奖项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正式颁奖。人教版《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15卷(瞿葆奎主编、吕达副主编)荣获国家图书奖,《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闵维方主编)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这是人教版教育图书连续第五年荣获国家级大奖——1999年人教版《蔡元培年谱长编》(4卷)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2000年人教版《当今世  相似文献   

13.
邢福义主编全国通用的中学教师培训教材《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28页认为“弥漫”是双声联绵词,即单纯词的一类。我们觉得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弥漫”应该看成联合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袁行霈主编的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一卷第1 2 7页两次引述我校文学院阮忠《庄子创作论》一书的观点说 :“阮忠将《庄子》篇章之法概括为游龙式、故事式、议论式三类。而认为最重要、最能体现庄子风格的是《逍遥游》一类游  相似文献   

15.
脂肪即中性脂肪,是由甘油和三个脂肪酸脱水所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又称甘油三酯。本文主要讨论脂肪的吸收、转让和储存等。 一、膳食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1、膳食脂肪的乳化:脂肪的乳化发生在十二指肠的肠腔中,食物脂肪由于肠的蠕动所起的搅拌作用和胆汁盐微粒的渗入,分散成细小的微胶粒,这样就使膳食脂肪在水溶性肠腔内分散开,便于脂肪酶的消化。 2、脂肪的消化酶:脂肪的消化主要依靠消化道内的脂肪酸,特别是胰脂肪酶的作用。 (1)乳脂肪酶:此酶存在于人及猩猩的乳汁中,随乳汁被小儿吸吮进入肠腔后,受肠内胆汁盐的激活,能催化乳汁中含量丰富的脂肪使其迅速水解。 (2)舌脂肪酶和咽脂肪酶:人的咽部和大鼠等动物的舌下唾液腺能分泌脂肪酶(最适pH在4.5~5.4),它主要水解甘油三酯中第3位酯键,产物是1,2-甘油三酯。由于婴儿胃酸较少,故该脂肪酶可在胃中消化乳汁中的脂肪微粒。 (3)胰脂肪酶:这是水解膳食脂肪的主要酶类,它易于催化甘油三酯中第1及3位酯酰基的水解,产物是2-甘油-酯及游离的脂肪酸。此酶是水溶性蛋白质,必须接触到微胶团的油水界面才能被活化而发挥其催化活性。对散布在溶液中的单分子脂肪作用很差。 3.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消化和吸收:膳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有机化学教材品种不少,如何选择教学适用的好教材是值得探讨的。我们认为,张黯主编《有机化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一书有独到之处,比较适用。全书分上下两册,脂肪与芳香分编,与同类教材相比,有很多特点。编者非常注意教学法,这是该书的最大特点。如45页解释乙烷只有一个构造,构象无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引言》第4页明确指出:物理知识对于学好化学、地理、生物等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物理与生物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物理原理用来解释生物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的高中试验 (修订 )《生物》教材已在不少省市使用 ,研读新教材、吃透吃准教材、挖掘隐性知识是高考胜利的首要前提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隐藏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 .弄懂教材中隐性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名称中挖掘隐性知识大凡学科中的定义名称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来由 ,所以对名称进行具体的理解 ,既可以弄清其含义 ,也有助于记忆 .例如 ,酶的命名往往是由“分泌器官”和“作用底物”两部分构成 ,“胃蛋白酶”就是指由“胃”腺分泌的作用于“蛋白质”的一种消化“酶…  相似文献   

19.
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06年)第31页,糖原的“原”字变了。在人教版以往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如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2002年)第68—69页,糖元的“元”字一直都是用这个“元”的,为何突然变了?是否在印刷时出现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的《出师表》,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将之编选在九年级。但两种版本对“引喻失义”却给出了不同的注释。人教版: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比喻;义,适宜,恰当。北师大版:言谈违背道义。很显然,两种注释的分歧在于对“义”的理解不同:人教版把“义”理解为“适宜,恰当”;北师大版把“义”理解为“道理”。到底谁的理解更准确呢?我们先来看看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7页)对“义”字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