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评论,毫无疑问,重在“评”和“论”,就是说,主要是说理,要以理服人。但要写好一篇评论,光具备说理性还不够,还应该将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力求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关于新闻评论的写作,一般都是讲“说理性”的多,而从“抒情性”的特定角度来专门论述,据笔者所知,目前尚无,故在此作一些初探,以期对改进新闻评论的写作能有一点参考的价值。 什么是新闻评论的抒情性?笔者以为,新闻评论的抒情性,就是指在新闻评论的写作过程中注重情感渲染,以求达到深化、强化评论主题的目的或效果。如果没有抒情性,在写作时笔锋不带感情,只是拉开架势讲大道理,板着面孔机械地说教,就达不到评论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的应有效果。大凡优秀的评论文章,在写作上都是注重说理与抒情相结合,使情理交融,理情并茂。  相似文献   

2.
评论是一门说理的艺术。而评论中的“理”,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着的道理,是对客观事实的科学的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写作的艺术就是对事实的选择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刘津农 《新闻三昧》2003,(12):36-37
新闻评论是说理文。什么是理?《韩非子·解老》中说:“理者,成物之文也。”理是形成事物的内在的因果联系。说理,就是把事物内在的“理”一层一层剥给人看。无论是现今新闻评论,还是古代的说理文,都必须凭借文词字句说好理,必须正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三大体裁之一,与消息、通讯鼎足而立,其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政论文体的一种,新闻评论是以说理的方式阐述观点的。但这个理怎样阐述,却很有讲究。说得好,读者频频颔首,心悦诚服;说得不好,你就是声嘶力竭,人家也不买账。以我多年写作和编辑新闻评论的经验教训来看,一篇好的评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有三个因素需要认真把握,即讲真话,动真情,用真功。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以发表意见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文体,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如果说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文体是以“记事”为主,那么新闻评论就是以“记言”为主。所以,我们又把新闻评论叫做“言论”。它的主要功能是要塑造和引导社会舆论,就是通过作者对新闻事实、新闻话题的分析、议论和说理来发表意见,既反映“街谈巷议”,人民群众的呼声,又传达党和政府的主张,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可以说,评论是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一面旗帜。一、评论的起源和传统我国古代就有把“记事”与“记言”分开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和揭示新闻评论写作规律时,许多同仁侧重于研究逻辑思维规律,而形象思维规律的研究还不多。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说:“我不相信文艺创作丝毫不需讲理,不用抽象思维;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清朝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也说;“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志也,故即事以寓情。”纵观一些优秀的新闻评论,析理时,往往妙趣横生地插进几笔,或勾画出一个形  相似文献   

7.
关于电视新闻评论答问录何新明问研究电视新闻评论,首先要对新闻评论有一般的了解、请说说你的看法: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有何特质?答新闻评论,简单地说,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体裁。它属于“新闻”这个大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而是新闻通过说理加以深化的特殊表...  相似文献   

8.
对比说理是新闻评论写作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说理技法。恰当地掌握这一说理艺术,有助于评论揭露矛盾、褒贬统一、昭示本质、开掘事理。具体操作时可将相反、相对地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一事件的相  相似文献   

9.
浅析增强新闻评论的亲和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评论是说理的,要做到以理服人,以理取胜,光靠内容正确、思想深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贴近读者、让读者乐意看的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打破评论“高高在上”、严肃有余的老架式,着力选题创新、写法创新,在增强贴近性、时效性、生动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学习写作评论、写好评论,是新闻工作中难度较大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评论写作中,涉及的面很广,其中对事理的研究和处理,是一个基本的方面。远在1919年,毛泽东同志便提出“傍着活的事件”写评论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写了不少这类评论。评论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写法是评事论理。不据事的评论是空论,只据事而不讲道理的也不算评论。沈九涛同志翻阅了大量资料,并且总结自己多年的评论写作实践,对评论事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撰写出10篇论文,对剖事析理、缘事异理、叙事出理、厚事精理,集事点理、虚事实理、异事同理、比事喻理、据事阐理、以事证理等问题,做了切当的概括和生动的论述,对学习写作评论和写好评论不无裨益。本刊从这期起发表这组文章,希望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新闻评论才算是好评论?中国古代文论家把一切说理文字的高下归之于有无识见,有识见则自成高格,无识见则没有高格。其实,这一标准是可以推及到新闻评论的。署名评论要写得棒,必须道出个人的识见;官方评论要写得好,必须道出官方的识见。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言论一等奖的《“台独”即意味战争》,如果说有可取之处的话,就是它道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对“台独”的识见———“台独”即意味战争。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纸全文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谈到新闻写作时说:“新闻里面一定要有故事!“新闻写作就是讲故事。”提出了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的观点。有的新闻里面有故事,有的新闻写作就是讲新闻故事。但是否所有的新闻里面都得孕含故事呢?这无疑值得进一步探讨。不过,李教授的新闻观点倒是给我们以启示:在某些广播评论中,是否也可以在讲故事中说理呢?  相似文献   

13.
艾然 《东南传播》2010,(11):117-119
在当前对外传播活动中,如何在坚持“用事实说话”、继续改进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努力运用好新闻评论的说理艺术、争夺国际话语权,使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对外传播效果,是我们今天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对外发行的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中文日报,它的评论专栏“望海楼”在对外传播新闻评论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文试以此为例就对外传播评论写作的风格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善于议“理”即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党报的新闻评论工作十分重要。对评论员而言,善于议“理”又是写好评论、赢得读者的重中之重。 文贵议“理” “理”是什么?“理”首先是新闻评论所发表的看法、态度及观点,表现为思想观念形态的东西。其次,“理”是通过党报宣传的党委及政府所要付诸实践的大政方略。宣传党委和政府的大政方略,是党报新闻评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新形势下党报新闻评论工作的重点。这方面的宣传要具有创造性,决不仅仅限于简单地论证。从某种程度上讲,党报新闻评论的宣传是根据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基调对一个时期本地某方面工作政策的研究,评论员应当…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是三大新闻文体之一,是新闻媒体的灵魂和旗帜。新闻媒体要有效地引导舆论,便不能没有新闻评论;新闻工作者要搞好新闻工作,便不能不学会写作评论。写作评论是记者、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作为论说文体的新闻评论的写作,有着特殊的要求。总结前人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归纳起来,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六三五——六个步骤,三大要素,五条标准。六个步骤路要一步一步走,楼梯要一台一台上,评论写作也有个步扶、程序,否则便会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事倍功半。准础造田是第一步。这里所说的选题,可以当作选择题材、问题来理…  相似文献   

16.
说理,是新闻评论的基本内涵。如何把道理说清楚,说明白,是一种学问,有人称之为说理艺术。说理的层次性就是说理艺术的一种。说理要有层次性。就如同盖楼,要一层一层地盖。在初写评论时,有人心里有许多想法、观点,急于把它们都说出来,由于不懂如何分层次,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乱糟糟一团,什么也没说清楚。如果盖楼也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体现在多方面,如题趣、语趣、事趣、形趣等等。而理趣则是其中最高层次者,这是由新闻评论的性质决定的。新闻评论是新闻性与政论性的统一,政论性即说理,是核心,是目的。而理趣正是直接体现说理趣味性的。其它方面的趣味性间接为说理服务,而理趣则直接为说理服务,可称之为新闻评论趣味性之最。把道理说得精辟、透彻、深刻、意味深长,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当这种“说”说得简短凝练而不是洋洋洒洒时,其趣味更浓。可见“理趣”与“简趣”有共通之处)”说理的趣味性同对政论性的要求(“正确”、“完整”等)大同小异、联系密切,只是表达不同、标准更高罢了。  相似文献   

18.
地方党报的新闻评论,担负着正确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的重任。人们往往要通过党报的新闻评论(主要是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了解上头的精神,作为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新闻评论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如坚强的党性原则,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广博的知识。具体讲,在写作时还应把握好“三性”。  相似文献   

19.
知道了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中的地位、作用和学会评论写作的重要意义,知道了评论题目的来源,确定了好的评论题目之后,便进入了新闻评论的写作阶段。要写好新闻评论,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即构成它的基本要素;其次,要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一般程序。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带规律性的知识,写作起来才会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大概不会是一次成功的,总得要改的。开头起草的时候,一定有缺点,一定有漏洞”,“所以写好之后,要自己看,多看几遍。”这是我们的老前辈叶圣陶同志勉励新闻工作者的一段话。叶老说的“文章”,当然也包括评论,“总得要改的”,说明修改是评论文章写作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工序。可是有些同志特别是一些初学评论写作的年轻人,不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写评论总想一次成功。既怕麻烦,不愿自己动手改;更爱面子,不愿别人对他的文章作修改。这两种想法根源是一个:过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