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学明 《教师博览》2004,(11):51-51
贺人迁居为何称“乔迁”《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高大的树木。“乔迁”本指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来人们就借用这一词语贺人迁居。岳父为什么称“泰山”据《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宰相张说担任封禅使。大典完成后,照例要为官员们加官进爵,一般是三公以下的官员提升一级。郑镒是张说的女婿,官阶为九品,这次却一下子被提升为五品官,穿上了绯色官服,喜气洋洋地赶去参加庆功大宴。唐玄宗觉得奇怪,便问是怎么回事,郑镒一时回答不上来。唐玄宗身边有个很爱说笑的大…  相似文献   

2.
贺人迁居为何称“乔迁”《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高大的树木。“乔迁”本指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来人们就借用这一词语贺人迁居。岳父为什么称“泰山”据《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宰相张说担任封禅使。大典完成后,照例要为官员们加官进爵,一般是三公以下的官员提升一级。郑镒是张说的女婿,官阶为九品,这次却一下子被提升为五品官,穿上了绯色官服,喜气洋洋地赶去参加庆功大宴。唐玄宗觉得奇怪,便问是怎么回事,郑镒一时回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太史令司马谈以顾问身份随行,中途因病洛阳,不能参与“大典”,遗憾至极,竟然抱恨而卒。临终时对其子司马迁哀叹道:“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下所引《史记》,只写篇名)。“封禅”系何等礼制,如此牵动人怀?秦皇、汉武汲汲于其事,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对此,本文试进一解,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三摄 《红蜻蜓》2023,(15):18-21
<正>小档案站点:泰山种类: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位置:山东省泰安市关键词:泰山日出、云海玉盘、封禅泰山、摩崖石刻等盛唐开元年间,年轻的“诗圣”杜甫在落榜漫游的旅途中登上泰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五言律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相似文献   

5.
泰山封禅作为一种文化仪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对传统泰山封禅仪式的起源和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从性质、目的、形式、影响等方面,结合符号意义、身份认同诉求、共同信仰、祭祀仪式等因素,对泰山传统封禅仪式和现代《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进行比较研究,阐释新媒介环境下利用实景演出呈现传统仪式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在其执政的五十余年间,大规模地频繁地举行了封禅、祭祀、寻仙祀神等活动,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对此作了详尽的记载。汉武帝为什么要举行这一系列的封禅、祭祀活动?司马迁又为什么在《史记》中专辟《封禅书》来记载此事?这些问题历来受到史学家们的关注。笔者近读《封禅书》,感到对上述问题尚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某些传统的看法似值得斟酌。下面不揣冒昧,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就正于方家。一、怎样看待秦汉时期的封禅、祭祀和寻仙祀神活动在秦汉时期,封禅、祭祀、寻仙祀神等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当时的人们对这类活动持怎样的态度?这是我们评价封禅问题以及《史记·封禅书》时首先必须弄清的问题。下面就从这二个问题谈起。 (一)在秦汉时期,封禅、祭祀、寻仙祀神等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 笔者认为,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封禅、祭祀、寻仙祀神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7.
“泰山封禅”源于《史记·孝武本纪》,司马迁称之为“封禅泰山”。然而这并非司马迁的本意,或为司马迁笔下生误,或为后人抄传的过程中发生笔误。“封禅泰山”在古籍中亦属罕见,只是近代人不辩真伪,将“封禅泰山”改变为“泰山封禅”较为普遍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泰山封禅”一是不能准确、完整概括“封禅”的内容,再则会轻而易举地使人产生误解,认为封、禅是同时在泰山举行。我们应尊重历史,还“封禅”以真实。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泰山封禅,泰山成为他“朕”一人的天的认同、天下之君的国家认同、作为“传之无穷”的永恒的时间认同等诉求的符号表征。通过汉代人尤其是《史记》对泰山封禅的集体记忆的形塑,泰山成为一个受命于天易姓而王、天下认同、永恒不死和权力合法化的符号。  相似文献   

9.
武则天金简     
自秦始皇、汉武帝以至唐宋各代,都有皇帝亲率臣僚到泰山举行封禅的故事.他们带着写的或刻的玉制简策(册),在泰山顶峰筑坛加土.在恭读"报天之德"的册文后,把简策捆起来,加盖"封泥"印,埋藏在祭坛的封土中.然后又到泰山下的小山梁父(甫)山设立坛场,举行"报地之功"的典礼.这种报天、报地的典礼,前者叫"封泰山",后者叫"禅梁父".简称封禅.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以前也有这种祭祀活动:"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并举出了无怀氏、虙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都举行过封禅,这无疑是当时的一种传说.至于《封禅书》记载的古代天子常到外地巡狩,祭祀五岳,则是真实可信的.祭祀的礼制大致相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封禅的目的是"王者受节易姓,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可见封禅  相似文献   

10.
《纪泰山铭》,亦称《唐摩崖》、《东岳封禅碑》,刻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书的铭文,刻于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320厘米,宽530厘米.文隶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径为16厘米×25厘米.  相似文献   

11.
会稽一词,出自多本先秦古籍,《管子·封禅篇》禹封太山,禅会稽”;《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国语·鲁语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先秦古籍提到的与禹有关的古会稽山到底在哪里?史学界历来都有争论,直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举行的一种祀典,最早见于《管子·封禅篇》,但此篇已佚,有关封禅的详细情况,上古文献记载不足,史家亦说法不一。然而在秦汉时期,封禅已成为一种比较完整的,唯封建皇帝所用的祭奠典礼,并对后世历代王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封禅大礼在秦汉时期的恢复、定制、盛行的原因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师大学报》编辑部: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选了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一文,其中引有“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中的一段话,编者在“注”中称“应劭,东汉末期人,著名学者、文人”。最近,一位语文教师向我提出: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一文见于何书?想阅读全文,以便加深对课文中那段引文的理解。于是,我查阅了应劭《汉官仪》  相似文献   

14.
第75届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奖———奥斯卡金像奖于2003年3月23日晚在好莱坞揭晓。获得13个奖项提名的音乐剧《芝加哥》共攫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大奖。以下为完全获奖名单:最佳影片:《芝加哥》最佳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影片《钢琴师》最佳男主角:阿德里安·布劳迪,影片《钢琴师》最佳女主角:妮可·基德曼,影片《时时刻刻》最佳男配角:克里斯·库柏,影片《改编剧本》最佳女配角:凯瑟琳·泽塔·琼斯,影片《芝加哥》最佳外语片:《无处为家》(德国)最佳原创剧本:《对她说》最佳改编剧本:《钢琴师》最佳原创歌曲:《Los…  相似文献   

15.
你到过泰山吗 ?能给大家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及泰山的主要景点吗 ?泰山书法石刻知多少 ?古老的泰山有哪些神话传说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到泰山封禅 ?他们为什么在泰山封禅 ?古今文学史上有哪些描写泰山的文学作品及作者 ?没有亲临泰山不要紧 ,高中语文第二册姚鼐《登泰山记》和第二册读本中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可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行踪领略一番泰山风光 ,对泰山这座名山进行一番多角度的探究。1.泰山的历史意义泰安 ,泰安寓意“国泰民安”。境内有“五岳之首”泰山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相似文献   

16.
山西晋南传说为夏后氏居住过的地方。在束水东南、中条山西北、盐池东北一带区域内,是史书所载古安邑所在地。由于《史记·封禅书》、《礼记·缁衣》、《书序》、《水经注·束水》、《水经注疏》及《史记·吴世家》等史书均有“禹都安邑”之说,因而现在的古安邑会有“禹王城”“夏王城”以及其它有关夏事的传说及地名记载。 春秋战国时,三晋之一的魏国曾在此建都。秦汉至两晋时为河东郡,历时一千多年。是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文化发祥地之一。安邑瓦当就是在这样一块土地肥沃而历史悠久的黄土高原上孕育和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说“竖子”     
中学语文《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各种课本对竖子的解释是:“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先说竖子。说它是骂人的话,言重了。《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史记·蒯通传》:“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成竖子之名”。《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平原君列传》:“白起小竖子耳”。《吕览·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以上这些例子,“竖子”并没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游记作为山水文学之一种,虽比山水诗晚出,但仍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便出现了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这篇文章虽然主要记叙的是汉光武帝刘秀登泰山举行祭祀天也的封禅礼仪,但其中有几个段落完整而形象地描述了作者攀登泰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读来真切感人。陈柱在《中国散文史》中说,两汉的写景散文“唯东汉马第伯《封禅仪记》为最善”。国内一些学者也据此认为:我国的山水游记起源于东汉。如果说《封  相似文献   

19.
《史记·封禅、河渠、平准书》标点举误张家英中华书局版标点本《史记》,由顾颉刚先生领衔点校。第一版初出于1959年,1982年改出第二版。两版均曾多次印行,累计印数已达数十万册。第二版虽曾改正第一版中出现的一些印刷错误,而全书的标点问题仍然未能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0.
经学,泛指中国古代诸“经”之学。如,。《道德经》、《南华经》、《易经》等。如所周知,《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易经》即《上经》和《下经》。《老子》:“不言之教。(笔者按:之,段玉云;“之:引伸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说文解字注·之》》”《庄子·知北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荀子·儒效》:“知之,圣人也。”《庄子·天地》:“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笔者按;1、神,见《庄子·大宗师》“以神为马。”《中华大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