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秋瑾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杰出的资产阶级女革命家、巾帼英雄。她在妇女问题上,一反数千年之旧传统,创蓁辟莽,别开新界,以崭新的妇女观彪柄于中国近代历史上,启迪着干百万妇女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自身的解放而奋斗。 在她的妇女观中,首先是一反数千年来“夫为妻纲”、“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旧传统,主张男女在人格上、社会政治地位上应一律平等。她用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天赋人权学说来观察妇女问题,指出:“天赋人权原无别,男女还须一例担”;“男和女同心协力方为美,四万万男女无分彼此焉”。她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束缚压迫妇女的封建伦理斥之为“胡说”、“牢笼”、“囚狱”、“黑暗界”,也就是说妇女同男子的平等地位是被封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的"尽变西法"观是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其变法思想较为全面、激进而又具体,表明谭嗣同这时的世界观的主要倾向已经资本主义化,试图用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机。"尽变西法"思想虽然还不够深刻和成熟,但总体来说,它是谭嗣同甲午战争后到其牺牲前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乃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是近代资产阶级新仁学的奠基,谭嗣同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新仁学之集大成,他们都用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来革新传统哲学中的“仁”,但是他们的仁学思想仍有各自的特色,谭嗣同从宇宙本体高度言“仁”,突出“仁”的平等内容,强调“仁”无差等,更富有激进主义色彩,康有为偏重“仁”的博爱内容,以进化论言“仁”,强调“仁”有等差,充满传统仁学的保守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以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为代表的湖南维新人士,是戊戌维新运动中的左翼激进派。他们强调,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救国自强,积极主张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在他们的积极鼓动下,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相似文献   

5.
史学界一般将谭嗣同定位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或改良运动左派人物,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谭嗣同是一位典型的改良主义者,其根据有二:其一,谭嗣同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其思想均未越出康有为的变法轨道;其二,在1898年之后,惟有梁启超才真正继承了谭嗣同的思想,而将谭嗣同奉为旗帜的革命派,其主张与谭的思想只是“形似而实不是”。革命派扬嗣同而抑康粱,不仅是对康、梁、谭个人之不公,而且也混淆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真实界限。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变化观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变化观加以比较,从而透视出二者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注重变化,皆主张物之无固定子实在、正反相生、无往不复;同时也阐述了二者的不同之点:“有”、“无”之间转化的顺序不同;在“有”“无”之间何者为主之不同;“有”“无”变化之归宿不同;对“绝对”的认识与对“道”的认识方法不同;二者的变化观之归宿不同。  相似文献   

7.
清末杰出的改革家谭嗣同虽然以身殉法,但他那一往无前冲击封建旧秩序的激进变革观,是任何暴力所无法遏止的,谭站在改良立场思变,却又超越康梁等维新派所允许的范围,倾向激进与革命,深刻影响后世,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滥觞,具有广泛的传承性,体现较为全面,在民族观方面,谭嗣同反清排满思想只是一种萌芽,还没有从义愤发展到理智,但到20世纪初年,却争相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所推崇,形成一股越来越强大的排满浪潮,仅仅十几年时间,这股浪潮便吞噬满清王朝,在外交观方面,谭朦胧意识到“师夷制夷”,辛亥前后革命志士发扬光大,突现出反帝与救亡这一当时紧迫的时代主题。在教育观方面,谭提出“通则必尊灵魂”的重要命题,孕育着改造国民精神的种子,国魂说又把它与共和国方案和革命手段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中国加快近代化进程的最佳催化剂。在民权观方面,谭主张“兴民权”,拉开了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与封建专制皇权思想激烈较量的帷幕,经过革命派斗争,二次帝制复辟以失败告终,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是近代资产阶级新仁学的奠基者,谭嗣同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新仁学之集大成者。他们都用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来革新传统哲学中的“仁”,但是他们的仁学思想仍有各自的特色。谭嗣同从宇宙本体高度言“仁”,突出“仁”的平等内容,强调“仁”无差等,更富有激进主义色彩。康有为偏重“仁”的博爱内容,以进化论言“仁”,强调“仁”有等差,充满传统仁学的保守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家庭观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家庭观,他们强调家庭生活的神圣和纯洁,强调妇女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职责。资产阶级的家庭观与他们的妇女观密切相关,他们一方面将妇女誉为守卫道德的“家庭天使”,另一方面却认为她们天生是低劣的、缺乏理性的,需要男人的保护和管理。资产阶级的这种家庭观形成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导致的家庭生产职能的丧失、社会竞争的加强以及父权制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在我党历史上,瞿秋白是第一个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区分的人。早在1923年1月,他就把资产阶级区分为“真正的中国自己的资本主义”和“买办式的‘商业资本”’、“官僚式的‘财政资本”’两部分,并对二者的形成作了深刻的分析。此后,进一步从二者的形成深刻说明他们不同的政治态度,为我党完善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正义理论与中国孔孟正义观在纵横两方面都有差别,但又异中有同。(1)二者都涉及了社会的正义问题,但孔孟的正义观更为强调的是个人的正义感。(2)二者都对社会制度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但在制度的实现上又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方法。(3)西方主张重利轻义,孔孟主张重义轻利;(4)二者都希望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但西方主张建立一个既平等又自由的社会,孔孟则主张建立一个无差别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12.
辜鸿铭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激烈的捍卫者,胡适是西洋文化最热情的倡导者。两人的文化思想激烈冲突,表现在妇女观上,一个主张女子的生命价值应安放在家庭里,以“无我”为人生观;一个倡言女子应勇敢地走出家门,去追求自立的人生道路。他们二人在妇女观上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根源,对妇女解放具有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发动的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政治爱国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民族独立,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提倡资产阶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 ,谭嗣同的经济思想逐步由重商主义转变为主张发展大机器工业。他极力宣扬机器生产的优势 ,批判顽固守旧思想 ,提出了“机器惜时论”,并对如何发展大机器工业提出了具体的设想。谭嗣同的近代工业观应该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施蛰存在人生观,文学观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是他们的翻译观却非常相似。他们都追求译文的“信”与“达”,主张保存翻译作品的异国情调;在内容上倾向弱小民族国家、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作品;从而使中国文学在创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方面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6.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段维新派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十分重视妇女的解放,并把妇女解放作为资产阶段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倡导男女平等、反对缠足、主张婚姻自由、婚式从简、倡导晚婚晚育等一系列思想和主张促进了妇女的觉醒,从政治上,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他们创办女子不缠足组织和兴办女学的社会实践,从行动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妇女不缠足组织的和觉醒了的新型妇女积极参与维新运动,揭开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帷幕,并为辛亥革命时期和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劳动观是我国劳动文化得以延续的基石。儒家的“重义轻劳”、墨家的“重农重劳”和中国佛教的“农禅并重”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劳动态度的三个基本维度。儒家提倡道德至上;墨家重视劳动,主张劳动人本论和劳动精神论;中国佛教提倡的“农禅并重”,主张劳动与修行二者统一。挖掘中国传统劳动观的优秀思想内涵,能够为坚定农民主体地位提供文化支撑,为推动劳动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西方历史上的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始于英国,蓬勃发展于法国,随后波及德、意、俄等欧洲一些国家。启蒙者在对物质世界的理解上即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他们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实体,宣称“唯物主义是唯一的真理”。在政治上反对绝对主权和专制暴政,主张“理性的国家”,大都赞成那种维护资产阶级发展的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也就是所谓的“开明君主制”,个别的主张共和制。他们有的用理论著作,有的用文艺创作,有的二者并用,对王权和暴政进行严厉指控。在宗教观上,少数的由对宗教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各种原因,中西方教育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为了更深和更全面地理解这种差异,从词源学的视角分析,可以得出:中西方教育上的差异从二者对“教育”最初的不同思想认识上就已注定,即中国的教育多为“管束”,而西方的教育则多为“自由”。对教育最初的不同认识。使二者在人性假设、教育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教育特点及其以后的教育走向。  相似文献   

20.
在我党历史上,瞿秋白是第一个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区分的人。早在1923年1月,他就把资产阶级区分为“真正的中国自己的资本主义”和“买办式的‘商业资本’、“官僚式的‘财政资本’”两部分,并对二者的形成作了深刻的分析。此后,进一步从二者的形成深刻说明他们不同的政治态度,为我党完善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