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都是客观存在,但笼统谈论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不合适。因为在技术领域和制度领域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往往表现为不同的特征。文章在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分别论述技术层面的后发优势与劣势以及制度层面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强调了制度的内生性对改革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后发劣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发展过程中的后来,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显然是存在的,但是后发劣势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两种形式的后发劣势:一种是外生的后发劣势,另一种是内生的后发劣势。后发国家在利用后发优势和克服(外生)后发劣势的过程中,虽然容易取得短期的成功,却很可能陷入给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境地,后发劣势正是从利用后发优势或摆脱(外生)后发劣势中内生而出。因此,利用后发优势并不是没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内生后发劣势。后发国家应该注意到这种冲突,在获得利用后发优势的好处和承担利用后发优势的成本之间做一个权衡。  相似文献   

3.
论后发劣势     
作为发展过程中的后来者,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显然是存在的,但是后发劣势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两种形式的后发劣势:一种是外生的后发劣势,另一种是内生的后发劣势。后发国家在利用后发优势和克服(外生)后发劣势的过程中,虽然容易取得短期的成功,却很可能陷入给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境地。后发劣势正是从利用后发优势或摆脱(外生)后发劣势中内生而出。因此,利用后发优势并不是没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内生后发劣势。后发国家应该注意到这种冲突,在获得利用后发优势的好处和承担利用后发优势的成本之间做一个权衡。  相似文献   

4.
对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对比阐述,说明了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共生和互动关系,以及制度创新应与技术创新同步进行,并且为怎样规避后发劣势和发挥后发优势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熙保总结的后发优势理论较以往的后发优势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郭熙保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客观存在以及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对后发劣势的系统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全面总结了发展中国謇经济发展的后发劣势,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而且还应该在发挥后发优势的同时尽量避免后发劣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首先叙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后发优势的可能性,并提出发挥后发优势,摆脱后发劣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安徽作为后发地区,在崛起的过程中,既有后发优势,也有后发劣势。本文着重分析了安徽省崛起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后发劣势;一、依附性发展的可能性导致经济陷入低技术陷井;二、不平衡发展的可能性容易迅速拉大贫富差距;三、由外延型发展方式向内涵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十分艰难;四、容易形成过高的社会期望值放大社会成员的挫折感。显然,安徽在崛起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发挥、扩张后发优势,使之得以充分兑现;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避免或者抑制后发劣势,使其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新升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它们的发展与高等教育事业息息相关。作为后生力量,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受到社会,尤其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后发优势理论"为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鉴识后发劣势,张扬后发优势也成为新升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向我们昭示了知识是造成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因素。而知识包括制度创新知识和技术创新知识。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它们大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应该说具有后来居上的潜在“后发优势”。但我们更应该重视的问题是对“后发劣势”的认识。落后地区可以通过模仿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知识,并将其与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而发展,但经济增长到一定限度,只有获得制度创新知识,才能将“后发劣势”变为“后发优势”,从而进入知识经济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0.
获得向内涵发展转型的综合优势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新的发展背景与要求下的战略选择。新建本科院校与成熟高校相比,既存在着影响与制约发展的后发劣势,也存在促进与拉动发展的后发优势。以后发优势理论为前提,研究新建本科院校后发优势转化的机遇、机理,探寻其后发优势转化的适宜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