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反身代词"自己"的习得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热点.以前根据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以及后来的众多补充理论,都认为"自己"是符合普通语法的,不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但是还是有许多欧美留学生在学习时犯错误.所以本文拟从理论上,实践上探索"自己"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理论、三元交互决定理论和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这些理论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1世纪初以法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欧洲共产党之"新共产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详细诠释了"欧洲共产主义"与"新共产主义"之间的理论联系性和差异,并对欧洲共产党理论战略调整的积极意义和面临的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旨在使读者对目前欧洲共产党的理论政策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对展望21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似曾相识"--对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些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分析了杜威教育理论的"生命力",简略论述了其对现代世界教育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探讨了对杜威教育理论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研究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和"双主"理论:然后确定了"数控机床及应用"教学设计的思路和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框架;最后对"认识数控机床"单元进行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基于语言符号学理论,从两个方面对"农家乐"这一旅游品牌的出现作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农家乐"的本质就是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政治发展理论考察了"三个代表"与我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三个代表"包含政治发展的观点,并根据我国实际,提出了实践"三个代表"、推动政治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鲍庄>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是王安忆在"文化寻根"热潮中的独特书写.本文运用广义的修辞学理论,从小说的焦点人物"捞渣"的修辞命名切入,对文本的主题指向"仁义"展开了思考,讨论了小说解构传统"仁义"的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坏"的语法化用法已为数不少,现代汉语中"坏"的语法化用法更加普遍.本文立足语法化理论,结合相关实例的对比,讨论了"坏"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康纳利、克莱丁宁和康莉三位学者在其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贡献.研析他们的思想有利于我们接近理论的要义.他们不仅致力于挖掘叙事研究的独特价值,而且对于来自其他研究范式的批评,对于叙事研究应用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如"好莱坞情节"、故事的"僵化"与"冻结"等保持警醒.体现叙事的本真品质和旨趣,如情境性、时间性、与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等,并对整个研究过程及各环节保持理性,是教育叙事研究者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采用理论和实习"一体化"的技能型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的课程教育模式,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07级(高级工)四个班,随机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另外两个班作为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在教师和教学设备基本相同、实验班教学课时时间减少7周的情况下,通过对车工(中级)教学的结果分析,采用理论和实习"一体化"技能型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班,教学效果明显好于采用普通教育课程教育模式的对照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反思性"教学理论,从教师对"教"的反思和学生对"学"的反思两个方面,论述了"教学反思",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激发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被认为是适用于解释任何语言中的指称现象,具有普遍性,但其第一条原则却不能很好地确定现代汉语"自己"和其先行语的约束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阐释,选取两篇文章代表两种不同观点,从语义的角度论述词语语义与外部客观世界的联系对"自己"所指的影响,得出在确定"自己"所指问题时有必要考虑相关词语语义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陈艳 《文教资料》2008,(29):6-7
本文解释了古人诗文中"含蓄"的内涵,分析了其所表达的古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释疑"贤慧"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列"贤慧"为非推荐词形,而现代语文生活中"贤慧"频频出现,容易使人误解.本文从"贤慧"的词义演变、生成过程等方面论述,探讨了"贤慧"和"贤惠"在发展演变中的渊源关系,并指出词典中"贤慧"应列两个义项,其中"贤慧②"与"贤惠"构成异形词, "贤慧""贤惠"为交叉异形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左传>中引进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处所的介词短语作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的"于"绝大多数都出现,少部分可以隐省.确定动作行为真实发生的, "于"就出现,动作行为没有真实发生的, "于"就不出现.这是因为这种用法中的"于"虽然已经虚化为介词,但还保留了"到"和"到达"的意思.通过研究,为郭锡良先生"介词‘于'起源与动词虚化"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主观战斗精神"这一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为轴承,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结合胡风文学理论批评的具体文本,阐述胡风关于作家与生活"对话"理论所包含的意蕴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造"与"诣"都可做位移动词,其词义特征与句法表现类似,在历时的语义变化中也呈现出相同的轨迹;到明清时期,表位移意义的"造"与"诣"在口语中消失.本文通过语料调查描写了它们的词义演变,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演变轨迹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传帮带"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传帮带"活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高校开展"传帮带"的意义及完善"传帮带"活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高职院校"两课"建设的现状、困惑与疑难进行了探讨,并对这些困惑与疑难进行了分析阐述,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两课"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