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一般是从封建土地所有制进到地主土地所有制;随着封建制晚期资本主义关系的发生和成长,出现近代自由土地私有制的萌芽,而这种自由土地私有制的最终形成则在社会发展的下一阶段.公社所有制,除了古典形态不适合于封建制外,亚细亚形态、日耳曼形态,都可以在封建社会中继续存在;并且它们的存在对于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在封建制下,公社已被最终地改造,替封建土地所有制服务了.分别讨论于下.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公社是有各种不同形态的,概言之有氏族公社(或部落公社)、家庭公社(或家族公社)和农村公社、城市公社(或国家公社)、以及玛克公社等等.马克思说:"把所有的原始公社混为一谈,是错误的;正像地质的构成系统一样,在历史的构成系统中也有着一系列的原生的、次生的、再次生的等等形态".把文献中的"公社""混为一谈,是错误的".原始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是公社所有制的.古代乃至中世纪的土地所有制,虽然仍是承袭原始公社所有制的形式,但它已在国家支配之下,改编成为次生和再次生形态的东西了,马克思把古代社会的各种公社所有制区分为亚细亚的和古典的两种形态.至于日耳曼的虽然仍是一种公社所有制形态,但它已属于中世纪了.把文献中的公社所有制"混为一谈",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归义军土地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义军土地制度初探刘进宝在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即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的小土地所有制。这三种土地所有制形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始终处于变化和消长之中,从而在各个阶段呈现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态。唐玄宗开天之...  相似文献   

4.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讨论,在今日史学界中已经越来越深入和越来越热烈了,大致可归为下列几种看法:(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形式的所有制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是作为地主所有制的一种补充形式,或者说它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隐蔽方式。(二)主张均田制破环以前占主导形式的土地所有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破坏以后占主导形式的则是地主土地所有制。(三)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主导形式的所有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这一论点,在讨论中有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认识分歧太大,近年来出现了几种较为普遍的观点--国有制、私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即中国古代社会同时存在着土地国有制、大土地占有制、大土地所有制、中小土地所有制、残余的村舍所有制等.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观念国有"和"法权国有"为基本点论证了西汉时期的土地所有制为国有.并将历史文献与出土史料相互印证,从"国家授田""户籍制度"和"徭役地租"三个层面,对西汉时期的土地国有制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论述.通过对"点"与"面","地上"与"地下"的全方位论证,基本上认同西汉时期实行的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相似文献   

8.
从教材编排看,本课讲述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从时空概念看,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地位,本框题着重讲述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是重要的知识点。它通过揭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实质和形式,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从教材编排看,本课讲述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从时空概念看,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地位。本框题着重讲述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是重要的知识点。它通过揭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实质和形式,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剥削的基础,通过介绍封建制的剥削方式,说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解。教学目标:1.记住封建土地制度的特点;2.说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门阀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许多同志都主张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当然,就整个封建社会来说,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是一切封建特权的基础;但对门阀士族制度来说,这不免失之笼统.因为,它不能说明以下两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一、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土地所有制并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有现象,而是各个朝代都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就其发展趋势来说,越往后规模越大.可是,为什么其他历史时期没有形成门阀士族制度?第二、南朝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进一步发展,为什么门阀士族制度却开始衰落了?  相似文献   

11.
北魏在从氏族部落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程中,开创了均田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当时的土地兼并现象.它既承认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绝对所有权,同时又允许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土地的买卖自由.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构成的基础,它也是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发展变化的主要线索。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封建生产关系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的作用和影响,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和衰落的规律;以及诸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分期问题,中国历史上阶级斗争与农民起义问题,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势力消长问题等等,都可以从此得到启发和解释。对于这个问题,各家论述很多,本人所知有限,以下仅就唐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问题略谈一些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3.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的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则是生产关系的首要环节;因此,弄清楚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地位和生活情况。它也有助于我们对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的许多现象的认识。所谓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就是土地归谁所有的问题。有人认为土地是归皇帝或国家所有,这就是土地国有制;有人认为土地是归封建地主所有(也有人认为自耕农民也有一部分土地),这就是土地私有制,或地主土地所有制。近几年来,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很热烈,现将争论的情况和问题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专题要点指要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和鲁国的初税亩;北魏至唐实行的时间长影响大的均田制;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西汉、曹魏、北周和明初实行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屯田制。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与土地有关的赋税制度,如田租、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评价。  相似文献   

15.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具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达,作为“第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工场手工业兴盛起来,战胜了封建行会手工业,资本所有制取代了封建工具所有制和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解体。近代中国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具所有制残存着,与资本所有制复合在一起,严重地阻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直到解放初,经过土地改革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结束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和资本私有制,开创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新局面。本文着重阐述马克思关于封建工具所有制与行会制度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算是我在《华东师大学报》1983年第一期上发表的《马克思论古代土地所有制诸形式》一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16.
东方国家,保持以共有制为基础的公社所有制为时甚久,从原始社会保持到阶级社会.在这种国家中,当其形成私有制以后,公有土地分配制的传统仍能部分延续不绝.因为土地私有者并不能占尽一切土地,而无主的土地仍属公有,则是公有土地分配制可以适应的.中国是这种国家之一,公有土地分配制的存留,在封建时期中曾历时甚久,表现为多种形态.虽在封建社会,全国最高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皇帝可以利用其权力将公地占有,或将公地赏赐臣下,但按照传统习惯,将公有土地分配与人民,仍为常见之事.不属于任何私人所有的土地,在汉代称为"公田",或称"官田".汉代语言,官字的意义与"公"字相同;"官田"这一名称也同于"公田"."公田"的意义,是"公有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决定社会面貌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基础,即该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土地归谁所有即土地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无不与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赋税制度是由土地  相似文献   

18.
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西汉封建社会的土地所召制如何?有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处主导地位?它们的发展情况怎样?这是关系到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如能正确地阐明这一问题,西汉封建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剖析和说明。本文就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发展变化及其关系作如下探讨。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皇帝为首的皇室、封君贵族、官僚、豪强、中小地主、大工商业者所有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明治政府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很具独特性。它以地税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变革,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革除了旧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建立起新的近代个人土地所有制。文章对史学界流行的认为其土地制度存在半封建性和改革后地主制是其主要特点等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总结出日本土地制度变革中不同于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行会,是封建社会城市经济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和欧洲中世纪的各国,都曾普遍出现,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欧洲的行会制度是“第二类型的所有制” (即“工具所有制”);它的形成,标志着社会在所有制方面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而我国的行会,不仅在整个封建社会后期都一直存在,其影响还延续到近代,在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史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