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声乐艺术,由于民族文化自身的特征,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民族声乐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民歌演唱等几方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从本质上讲是音乐审美,这个审美是一种与人的声音相关的审美。声乐的审美是一种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歌曲,当然声乐是离不开器乐的。歌曲演唱中所涉及的旋律、和声、织体、配器等方面同样是艺术表现不可缺少的形式,所以说,民族声乐作品和其他声乐作品一样,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判断一首歌曲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歌唱,还有其他各方面涉及到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豫剧是河南地方戏曲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历经三百年的发展,豫剧已经形成了演唱表演体系,有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及审美价值,作为中华传统声乐文化的组成部分,豫剧的谚诀记录了豫剧演唱知识、训练方法、审美价值观等内容,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代豫剧表演艺术家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晶.结合民族声乐学习,对豫剧谚诀进行分析梳理,从中吸取精华,借鉴与运用到民族声乐学习中,以期为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3.
京剧是我国戏曲艺术中最具表现力和影响力的剧种,具有独特科学的唱腔,与美声唱法的某些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研究京剧演唱技法中的咬字、气息、发声、共鸣和润腔技巧的科学性以及对民族声乐训练和作品风格把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借鉴与运用京剧演唱技法,有助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唱法是以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为基础的演唱方法,例如:各地区民歌的演唱方法、中国各种戏曲的唱法、各类说唱音乐的唱法等等。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声、行腔、咬字等方面的理论和规律。为发展我国的声乐事业,国内不少民族声乐的歌唱家、学者就如何建立起中国的民族声乐学派进行了深入地科学研究和探讨。音乐界普遍认为:民族声乐艺术在学习和继承民族传统声乐的同时,必须注意吸收西洋唱法的科学理论,使之与民族声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  相似文献   

5.
戏曲演唱艺术是民族传统唱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戏曲声乐的教学上,一直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这种教学方式却也带来了极大的弊端,尽管近几年来,戏曲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戏曲声乐教学的发展却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更没有规范的教材和科学发声的训练手段,发声方法科学性不强,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声乐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的声乐表现艺术进行了有效的传承,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兼容并包的个性,通过对国内化现代化元素的融入,促使我国声乐艺术开始呈现出现代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民族声乐是特定的表演形式之一,而且具备着专业性强的特点。这是一门独立且具备着个性化的音乐学科,只有当学生掌握扎实的表演技巧,并了解作品故事的梗概,掌握作品情感的表达时,才能实现将背后的民族文化内容深深地挖掘出来,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才会有好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而戏曲表演技巧的使用最为常见,也是与民族声乐演唱能够完美融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俗唱法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自然天成,但通俗唱法不能永远处于这种"自然状态",必须从直觉把握走向理性感知,并充分吸收美声、民族声乐等一切优秀的声乐艺术传统,在兼收并蓄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规范和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学习和借鉴"美声唱法"开展声乐教学,在教学中把外来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方法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尊重科学,发展提高我们民族的歌唱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声乐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并随着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更新进化,形成了其特有的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的演唱方式,多为歌颂祖国题材。京韵大鼓的演唱形式与方法可以作为中国民族声乐丰富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本文试做借鉴尝试,并对京韵大鼓与民族声乐的引用借鉴关系作进一步探讨,深入了解京韵大鼓及其与民族声乐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族艺术地域性、生活性、民族性的本质特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诸多变异。区域性的社会结构不断重组,文化边界逐渐消融,文化载体构成要素日趋多元,异文化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地被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表述出来,民族文化信仰开始动摇。在这个动态的变迁过程中,负载着民族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传统民族艺术在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中持守民族精神,重建文化信仰,是传统民族艺术保护与传承的一种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戏剧是综合艺术。中国戏曲有着自己特殊的综合历程。构成戏曲这一门艺术品种的综合要素是诗歌、音乐、舞蹈和其它表演艺术,它们在高度综合的戏曲艺术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规定了戏曲艺术的性质和特点。因此,要弄清楚戏曲形式的特点,必须首先了解上述各种文艺品种——特别是诗歌、音乐、舞蹈和其它表演艺术,在戏曲的起源和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以及它们在这个特殊的综合历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本文拟从中国的诗词传统与诗剧特色这一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几度辉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进入新世纪,传统戏曲在剧种、演员、剧目、观众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危机与转机并存。必须在遵循戏曲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和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革,推陈出新,争取国家扶持,积极推广普及戏曲。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综合性艺术的中国古代戏曲,其创作必然受到传统审美功能的影响,受到戏曲家的阅历、思想、情感、审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受到戏曲这一表演艺术的限制,受到民族文化和时代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因而,戏曲创作的心理及艺术表现就有着与其它文学体裁不相同的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折子戏是中国古典戏曲中可以与杂剧、传奇并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传奇向一种新的戏曲样式的发展。折子戏的产生,约在明代中后期。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与传奇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的审美需要、戏曲的基本精神以及它作为表演艺术的特点密切关联。折子戏最初脱胎于全本戏,在长期的创作、表演和接受过程中被加工、完善、淘沥、选择,最终成为戏曲经典,堪称戏曲的经典化形式。折子戏,依其题材内容和情感倾向,大体可分为悲剧、喜剧和闹剧三种类型;根据唱、念、做、打的表演方法,呈现出四种主要的形态。折子戏在艺术形式、表演技巧、审美效果以及推动戏曲的全面进步等许多方面显示出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声乐艺术实践也在不断的衍变。“民族唱法”就是当今我国声乐乐坛盛行的一 种演唱艺术流派。虽然对于这种演唱方法的称谓或界定还存在不同看法,但这种演唱方法却客观存在于我国的歌唱艺术实践中。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大国,各种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的不同,形成了各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多元文化的交融,让民族声乐在其中也得到了互相的影响与发展。在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也逐步因为多元化影响而发生了一定变化与改革,但是传统的民族声乐教育也受到了一定冲击与质疑,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要针对民族声乐教育现存问题做针对性的改良,才能促进民族声乐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特有的"民族唱法"是表现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生活习惯的声乐演唱形式,有强烈的民族个性,而且语言淳朴、形式生动。这使得民族声乐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但是,近年来民族声乐的发展和传承却是不容乐观,演唱方法也急需创新。但是,目前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高校民族声乐演唱的教育创新,是民族声乐工作者当前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就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存在问题以及创新教学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根据音乐新课标(义务教育版、高中版)与四川省美育备忘录的要求,要让优秀的民族文化音乐、川剧与曲艺的素材资源进课堂、进教材、进大脑。本文以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核心主干课程为依托,重点介绍川剧与四川曲艺如何根据学院及专业的课程安排,对曲艺类鉴赏课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自身特点调整课程结构并融合戏曲素材与特色,为川剧与四川曲艺在高校的传承与弘扬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20.
声乐审美观是解决声乐怎么学,学什么,为什么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声乐艺术存在着复兴,消亡和变异的三种可能。学院体制下培养的少数民族声乐学生对自己本族传统演唱方法和歌曲有主动放弃的趋势。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少数民族同学的声乐审美观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肯定会对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