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数学基于生活,包含了数学本身源于生活和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两方面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在数学知识的呈现上往往源于一个生活情境,在我看来,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数学知识,在提炼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数学思  相似文献   

2.
数学基于生活.包含了数学本身源于生活和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两方面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在数学知识的呈现上往往源于一个生活情境.在我看来.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数学知识.在提炼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素养。正如大家都知道的:盐水加盐更咸。但有多少...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要使数学教学从书本走向生活。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在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读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所蕴涵的新理念及教材的编排特点,感悟、理解这些课程理念和特点,可以从中受到启示感悟,有助于灵活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一、数学源于生活启示: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就是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一、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知识,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当使提供的内容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乏味的任务让学生去负担。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由于各种原因,它所呈现的教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把教材只能看作是一个教学的参考材料,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数学教学的认识逐步加深,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已成共识。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位数众数》一课的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实践应用。教学尝试的过程,不仅学生受益,教者也受到较大的启发,深刻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应加强数学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要求下的数学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活动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下面就《有理数减法》这节课的内容及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宋平 《四川教育》2010,(4):36-36
数学教学是师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复习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对话”呢?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整理复习教学的片断为例,谈谈畅通复习课“对话”渠道,获取课堂高效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指出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觉得数学知识乏味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教材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师:看一看,这里有你喜欢的游戏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实际上,这里在强调数学"生活化"的同时,还突出了生活"数学化"。本文拟就数学"生活化"的几种表现形态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更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会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数学作业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在上完一节课以后,布置作业常规的方法是让学生去作《作业本》和教辅资料《一课一练》等。  相似文献   

15.
现在,好多老师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许多课不是从“购物”开始,就是以“逛商场”结束,以致学生离开了生活情境就无法想问题,离开手指头就算不出数来。思考一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吗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许多课例都是从生活出发,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  相似文献   

16.
李俭 《陕西教育》2009,(3):40-40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内容,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这一要求,全国各个版本的数学新教材在编写上均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编排结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也基本按照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并称之为“生活数学化”的教学。但随着新课程实践研究的深入,不少教师对“生活数学化”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困惑,到底怎样的课称得上“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认识必须澄清,一是为什么要创设生活情境?二是如何在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8.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内容,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冯桂群 《江西教育》2007,(10):39-40
【教学内窖】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共同探究 认识几时几分 1认识5时20分。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一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多项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将枯燥平淡的数学教学融人生动形象的活动中,气氛活跃,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