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诵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我国自古就有诵读的传统,尤其对诗歌的诵读更加重视,因为古诗词本身就是语言艺术,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性,古代诵读诗词用“吟诵”的方法,即接近于歌唱的诵读,但也同诵读一样,“都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中国的吟诵传统是与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同开始的。《论语》中就有“诵诗三百”的话。《孟子》也说:“诵其诗,读其书。”孔子堪称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诗文吟诵专家,《庄子》里就有记载:“孔子读《春秋》,老聃踞灶觚而听。”屈原《渔父》中有“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的说法。其他如《孔雀东南飞》有“十六诵诗书”句,李白《游泰山六首》(其四)有“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句。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笔者跟随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们,到江苏苏州中学高二(2)班听戴苏伟老师所教《兰亭集序》的听课笔录:黑板板书:古文诵读要领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请一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演讲稿(一分钟)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关于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4.
陈千里 《学语文》2013,(5):64-64
“冠”有两个读音,一个读“guan”,一个读“guan”。《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收了这个字并进行了审定,说明这是一个容易误读的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冠”的读音是这样审定的:(一)guan(名物义),例如;冠心病。(二)guan(动作义),例如:沐猴而冠,冠军。“冠状病毒”的“冠”是名物义,应读guan。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所设的“诵读欣赏”一栏,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其它版本所没有的。“诵读欣赏”包括“诵读”、“欣赏”两个阶段,意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达到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目的。《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6.
在诵读中走近李白——读得飘飘欲仙。为了读出李白的“仙味”,孙老师选了李白的三首诗《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和《秋浦歌》。孙老师的示范读是自然的、情不自禁的,忍不住要诵读,没有说“听老师读”;是进入境界的读,读得让学生忘了这是在上课,读得孙老师“得意”地“讨”学生的掌声。李白是“仙”,写的诗极度的夸张、有着非凡的想象,但并不全部是浪漫。在诵读《秋浦歌》中第一句“白发三千丈”时。孙老师是“极度”的“夸张”,指导学生时要求读出“三千丈”,而不是“三丈”“三十丈”。孙老师收放自如,诵读得使人感觉仿佛站着一个李白,坐着几十个小李白。坐在台下的我也恍如走近了李白。在这人情入境的诵读中,孙老师和他的学生悄然走近了李白,有的说,要读出意境(孙老师随即表扬这是行家说的话);有的说,看似夸张却是极其的真实(孙老师很高兴,说这是鉴赏家的点评)。是啊,真实是可以用极度的夸张写出来的呀!诗仙,不愧是诗仙;诗仙,到底是诗仙。诗仙,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7.
杨艳 《学语文》2010,(6):12-13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上的朗读热潮渐成时尚!理论指导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版)中,“诵读”一词出现了13次;实践操作中,语文课堂上“读”风盛行,花样繁多:自由读、指名读、齐声读、比赛读、表演读……  相似文献   

8.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考点简说]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高考只考字音的识记,不考拼写。命题以《现代汉语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据,常考内容有以下几方面:①多音字误读;②形声字误读;③形近字误读;④方言字误读;⑤已统读字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在我看来,有些学者强调儿童读经的理由未必经得起推敲。比如郭齐家先生在文章里提到的:“既然西方人从小诵念《圣经》,伊斯兰人从小诵念《古兰经》,我们中华民族有那么多的文化经典,为什么不培养少儿诵读呢?”(《小学语文》2009年第9期)这里的逻辑是值得推敲的。西方人读《圣经》与中国人读《孝经》(力倡儿童读经的当代学者蒋庆曾出版系列读本,他将《孝经》列为第一。另有学者认为《孝经》是不必读的儒学伪经、文化糟粕)的差别大得很,  相似文献   

10.
沈岚 《初中生辅导》2014,(19):41-44
文言文学习,尤应多诵读.诵读时“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诵读时不要急,慢慢读,读清文意,读顺文脉,读出文情,读出文势,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就如同《观沧海》好像不是曹操写的,丽是你写的一样.多读、熟读自然就能将文章烂熟于心,直到能背诵.这种背诵有个好处就是沉淀得深、厚,经久不忘.文言文中的字音、节奏和语气是在诵读的时候必须注意的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在语文界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热潮,成果不可谓不丰硕,可是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发现,众多的教师忽视了《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即对诵读的重视,从而造成教学目标中的“跛脚”现象。 《新课标》高中部分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将“写”“听”与“说”综合为“表达与交流”,“读”则划为“阅读与鉴赏”进行单独阐述,可见新课标中“读”的重要性。但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认为诵读会挤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因而往往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教师的讲,淡化甚至忽视了学生的读。  相似文献   

12.
命题者给两道题提供的答案分别为C和A。很显然,命题者都把“唯”读作“wěi”,这也许是受了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但作为国家语言规范文件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却是这样注音的:“唯wéi(统读)。”“统读”,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的《考试大纲》规定,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该考点包含如下三点信息:(1)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对于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读音不会涉及;(2)考查的标准是"普通话",对于方言读音与普通话读音的区别要多加注意;(3)考查的要求是"识记字音",一般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虽然2011年全国高考广西卷考查了字音,但不排除2012年仍然考查的可能性。根据广西考生的特点,2012年广西考生在备战高考字音时,应着力注意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引导学生读中领悟、读中抒情、读中积累,已成为阅读课的主旋律。《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诵读和积累,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国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  相似文献   

15.
一、确定诵读材料。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 面对如浩瀚大海般的中华古诗文,我们要读哪些内容呢?这也是实践者须重视的因素。诵读材料的选取必须遵循“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易经》的“蒙以养正圣功也”的精神,可以选择《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选择古代蒙养书《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文《大学》《中庸》《笠翁对韵》《论语》以及唐诗宋词等。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我们学习《声声慢》。李清照的词,属于婉约词,婉约词应该如何去读?(学生齐读。整体效果尚好,故教师不作点评即直接点出朗诵的技巧与方法) 不错。两个字音需要注意:一是乍难还寒的。还。(huán),还有怎生得黑的“得”(dé)。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词中的几处感叹号很特别,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这三处感叹号该如何去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诵读训练刍议谭桂声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读文言课文……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要求“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训练语言,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手段,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导学,以读促思。读正确,就是指导学生朗读要用普通话,杜绝方言,如“鞋子”的“鞋”应读“xié”,不读“hái”;发音要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主要是形同义异而异读的字音要加强指导,如“种地”的“种”应读“zhònɡ”不读“zhǒnɡ”)、不…  相似文献   

20.
诵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