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耻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在当今社会,耻感依然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因此加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耻感教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耻感现状的剖析,思考造成耻感淡化的原因,并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焦旭伟  王磊 《文教资料》2008,(33):70-71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文化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下,加强耻感教育面临着许多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技工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耻感文化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荣辱观在总体上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是一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大学生在荣辱观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耻感"缺失和道德自觉意识缺乏是导致大学生荣辱观负面现象的主要因素.因此,借助传统"耻感文化"的重"耻"特征,培育大学生的"耻感意识",接续传统"耻感文化"的道德自觉倾向,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应该成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技工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耻感文化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耻感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是道德意识形成的心理基础.耻感具有普遍性、内隐性、无限性、潜移默化性,对个体道德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与道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随着社会转型,大学生对耻感的淡化越发明显,表现为道德的认知和行为偏离等问题.从个体和集体两个维度,探讨耻感教育的平衡稳定性,有助于提高耻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耻感思想,它萌芽于商周,形成于先秦,完善发展于宋明以降,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道德精神财富。深入挖掘和梳理这一耻感文化的精华,对于增强国民耻感意识,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统一,健全耻感教育运行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耻感涵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将耻德作为美德基本规范之一,认为耻德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耻德思想也深深地融入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当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规范模式由身份关系发展到契约关系,大学生产生了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主体缺乏明确的价值目标和取向,加之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有些大学生荣辱不分、耻感淡化.因此,以古喻今,寻求先秦儒家耻德思想在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中的应用成为时代的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耻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传播我国传统耻感文化,增强学生耻感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加强耻感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就耻感教育的具体内涵及其作用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切实加强耻感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将耻德作为美德基本规范之一,认为耻德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耻德思想也深深地融入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当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规范模式由身份关系发展到契约关系,大学生产生了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主体缺乏明确的价值目标和取向,加之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有些大学生荣辱不分、耻感淡化。因此,以古喻今,寻求先秦儒家耻德思想在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中的应用成为时代的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自我意识强,责任意识弱;专业素质高,人格素质低;精神情感追求高,道德践行能力差.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社会舆论干扰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弱化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少大学生耻感钝化,良心的道德约束作用降低;"孝道"淡化,削弱了传统习惯的道德评价作用.从道德评价角度加强大学生品德建设,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知耻教育和"校园孝道"教育.  相似文献   

13.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加强知耻教育,培养知耻意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精华及合理成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耻感包括知耻感和羞耻感。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范畴。由于主体的道德意识薄弱、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失误,使得一些大学生荣辱不分、是非颠倒、耻感淡化。提高知耻能力、确立合理的德育目标和构建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是提升大学生耻感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提高当代大学生知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遵循道德人格的形成规律,培养、强化、深化、升华大学生的知耻之心,培养大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实现耻育的根本目的,而且要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度耻感.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耻感教育的研究取向有耻感教育与伦理道德关系的研究、耻感教育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耻感教育与德育教育关系的研究和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比较研究四个方面,在耻感教育机制的构建、耻感教育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构建耻感教育机制、改善耻感教育方法将是未来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大学生耻感教育应着力于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过程中将之内化、升华,通过真实教育帮助大学生辨耻、明耻、识耻、知耻,加强自我反思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提高当代大学生知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遵循道德人格的形成规律,培养、强化、深化、升华大学生的知耻之心,培养大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实现耻育的根本目的,而且要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度耻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耻感文化概念的界定,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廉洁意识及廉洁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廉洁自律、防腐拒变、民主法治、勤俭节约、服务社会等五个方面,厘清传统耻感文化中的廉洁教育资源——以《论语》为例,探析传统耻感文化对个人道德的引导、激励及约束功能,确立传统耻感文化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耻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或心理体验。耻感并非与生俱来,它是人们在交往中产生的。当前中学生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耻感意识淡化,耻感缺失,耻感错位。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耻感意识;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融耻感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构建知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