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良红 《文教资料》2008,(27):32-34
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中的代表、美国小市镇黑人生活高超的记录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在保持传递民族文化重要性这一深刻主题的同时,为树立美国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开辟了先河.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为作者在文坛上赢得了稳定的地位.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叙事技巧和非纯粹艺术的创作三个方面是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最显著的叙事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创作不仅受到了美国主流文学传统的影响,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非裔美国文学传统,具有独特的多元叙述特色。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力图分析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的非线性叙述模式、多种叙事声音和多重叙述角度的多元叙事特点,探析其创作对西方文学叙事技巧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无论是趣旨意蕴还是艺术魅力都极富特色。它是现代叙事模式与传统叙事模式完美结合的典范。本文着重从叙事顺序和视角两方而,对《看不见的人》进行艺术分析,旨在探明作品的叙事技巧,并力图从这个侧面揭示出拉尔夫·埃利森创作的整体艺术风貌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使用了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叙事风格,控诉奴隶制对美国黑人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和扭曲,揭示美国黑人的昔日的悲惨境遇,呼吁黑人共同关注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她的作品自60年代以来就引起了西方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空间叙事理论是随着20世纪末人文领域的空间转向,叙事学领域也开始对叙事作品中的时间、空间问题进行重新思考而逐渐形成的新理论。本文拟从文本空间叙事中,以加布里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为引导,从叙事视角、篇章结构、语言特色三个方面探讨美国黑人作家托妮·莫里森2008年出版的《慈悲》,重点考察作者是如何利用文本空间参与并影响叙事、构架整个故事结构、体现它的空间叙事艺术的。  相似文献   

6.
小说《宠儿》是莫里森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力作,它充分反映了莫里森的写作才华和艺术特点。该小说采用了欧美文学中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如灵活变换的聚焦,碎片式的叙事时间,同时也寻根美国黑人文学传统,如口述文学传统,民间民俗传统等。正是这种美国黑人文学传统和欧美文学传统的创造性结合给了《宠儿》无尽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拉尔夫·埃利森早期短篇小说描写了美国黑人的经历,逐步展现了埃利森的艺术才能。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叙述视角和人物内心思想表达方式)探讨它们的叙事特点,揭示埃利森如何逐步完善小说的叙事策略,使之与小说探索黑人身份的主题紧密结合,同时揭示了埃利森早期短篇小说创作为《看不见的人》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为表达意识客体所表现的个人观点,印象主义作家运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康拉德叙事方法中最突出的印象主义特点在于他的视觉描写方法,其中一个叙事技巧的小创新为滞后解读。  相似文献   

9.
《宠儿》体现了作者托尼.莫里森复杂的历史观。它一方面表现出后现代主义者对官方历史叙事的怀疑,另一方面又深信美国黑人保留深层文化记忆的重要性,而后者则是一个现代主义者的政治抱负。莫里森在这两个主义中找到了平衡,颠覆了美国黑人社会抗议所依附的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对元叙事以及历史和历时的时间观表示质疑的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绝对对立。  相似文献   

10.
探讨该小说最重要的三个叙事技巧 ,即 ,哥特式小说的叙事方法、独特的叙事视角和鲜明的对照手法 ,指出小说题材与叙事技巧的统一性 ,并从叙事技巧的分析揭示小说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1.
《倾城之恋》所使用的电影叙事语言、电影线形结构和电影造型手法等特点,都表现出这部小说的电影叙事策略。小说通过电影叙事达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现了张爱玲杰出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2.
《天堂》体现了非线性叙述和开放性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叙事的片段化、多次反复性等叙事手法,是莫里森对美国黑人"破碎"历史的解读;小说中的叙事空白,人物身份的不确定,男性声音与女性声音交替错杂,促使读者充分参与文本的建构,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刻体会莫里森对黑人祖先那种既骄傲又沉痛和担忧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鲍德温的代表作《向苍天呼吁》积极探索现代主义叙事策略,创新运用多重叙事视角的叙事方法,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丰满了人物形象,而且升华了故事主题,彰显了其小说创作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魅力,这是该小说在美国黑人文学历史上乃至世界文坛上雄踞至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成长小说《巴德,不是巴迪》以其鲜明的黑人文学特色、独特的叙事策略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美国黑人文学乃至20世纪美国青少年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利用黑人独特的叙事策略达到建构主人公文化身份的目的。通过研究小说的语言特征和其中的非语言因素可以发现,小说通过利用美国黑人英语构成"讲述者文本"并再现特定的文化现象来构建主人公的黑人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巨作<宠儿>(Beloved,1987)奠定了其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爵士乐风格的文本特征和叙事策略来分析这部小说,指出作家将爵士乐的演奏方式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从而将爵士乐这一美国黑人独创的艺术形式与小说完美地结合,体现了美国黑人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鲜于静 《文教资料》2008,(32):36-38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作家,她的<宠儿>被公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宠儿>写作手法别具一格,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多视角叙事的创作手法,来探讨其创作效果.小说中多视角叙事模式使故事的讲述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模糊性和重复性等特点.多视角叙事呈现的真实画面有力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心灵创伤,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再创造的广阔空间,解放了读者的审美意识,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小说真正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天堂>不仅在小说的主题上展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当代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为冲破"叙事困境"所做的努力.尽管距离黑人女性理想的生存天堂和黑人女作家向往的自由书写天堂还很遥远,但莫里森通过各种文学技巧的娴熟运用,突破黑人女性无以言说的境地,呼唤黑人女性将支离破碎的声音变为齐声呐喊.  相似文献   

18.
从《黑暗中的笑声》所使用的电影背景、电影画面和电影手法等特点出发,深入发掘小说的电影叙事策略,突出小说通过电影叙事所达到的"游戏性"、"娱乐性"效果,论证纳博科夫杰出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将黑人音乐元素引入文学创作中,在其创作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天堂》中,借用黑人音乐的表现形式,即重复、召唤应答和即兴发挥等技巧,展现了黑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理,而且体现了美国黑人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一个星期五的早晨》是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名篇。在这篇小说中,兰斯顿·休斯通过情节结构的前后抵御、人物行动的隐形障碍、思想意义的有意模糊,增加了小说叙事的容量,构成了叙事的矛盾,反映了他创作思想上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