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火居士 《精武》2010,(7):28-31
心意拳的十二形,就是龙、虎、猴、马、熊、鹰、鸡、燕、鹞、蛇、鼍、[鸟台](鼍——猪婆龙、[鸟台]——兔虎子,这两形不在十形练法内)。这十二形,乃是心意拳的创作家跋涉山川考察水陆择性加猛的大动物,  相似文献   

2.
郭华东 《精武》2007,(2):43-43
在2006年第一期《精武》的《心意拳探源之旅》一文中提到“戴龙邦根本不会练拳”,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在世传的《形意拳谱》中,有一篇落款“时在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书于河南洛阳马公书屋”的序言。该序言提到  相似文献   

3.
胡刚 《中华武术》2006,(3):44-45
笔者已经撰文证实《六合(心意)拳序》(以下简称为《序》)中序言作者称自己恩师时用字的正确性,并再次证明了《序》距离今日的久远及其真实性。本文就此《序》作者署名为“戴龙邦”而非家谱中的“戴隆邦”的问题进行考证,以再证《序》的真伪性。  相似文献   

4.
马琳璋  马天巧 《精武》2003,(8):16-20
心意拳十大真形是以左右单盘的拳法形式盘练的,它有很多好处:易学易记,好盘练,出功快,实战搏击实用,但也单调、枯燥、没有连贯性,不好表演,不能成套供人欣赏。为增强观赏性,后人在十大真形单盘的基础上逐步串连,日久形成了一些小的套路,这就是心意拳十大真形串连的由来。为了弘扬心意拳,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心意拳,现将这些套路介绍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马琳璋 《武当》2011,(12):23-24
心意拳有十大真形,即鸡、马、燕、蛇、猴、龙、虎、鹰、鹞、熊,拳术取喻这十种动物的本性和灵意作为拳术的技击之术,其中鸡的奋勇,马的疾踢,燕的灵巧,猴的灵活,龙的舒展,虎的勇猛,鹰爪的锐利,鹞的穿钻疾快,熊的沉稳和力大无穷。《心意拳谱》中对于熊形的说  相似文献   

6.
王善德  于株洲 《精武》2005,(12):28-29
某武刊刊登《心意拳源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对心意拳的源流提出了新观点,这个设想很新颖。由此联想起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形意拳术大全》(以下简称《大全》),书中考证得出结论,心意拳是姬隆丰祖师所创。《新探》则认为姬祖师的心意拳是由太祖门的红拳衍化而成,其理由是“姬隆丰如果不是在民间现有武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则无异于放着现成的针不用,却偏要去磨铁杵”。  相似文献   

7.
“十大形”是戴氏心意拳的基本拳法。内容是“龙、虎、蛇、猴、马、鹰、燕、鹞、鸡、熊”,是模仿动物搏斗动作,取其锐击之意创编而成。十大形如同五行拳,也是单练拳势;左、右势式。同是母型拳法,依附母型还有诸多子型拳势。所不同的是,五行拳是遵循自然规律产生内在的变化;十大形是“像形取意”呈外沿  相似文献   

8.
李春光 《武当》2012,(11):28-30
一、六合的由来六合拳出自少林寺。宋朝周侗从小丧父,母亲送他入佛门,指望他学成一门手艺养家糊口。而周侗却偏偏喜欢练武,几年下来学成了六合拳、六合大枪,后来岳飞成了他的关门弟子。岳飞把六合拳简化后传给他手下的将士,被将士们称为神拳或意拳。明末清初,山西际隆凤自幼习武,少年父母双亡,只身投奔少林寺学艺,学成后隐居在陕西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一册,经数年习练,尽得其奥妙,遂改名称其为心意六合拳,后传给曹继武。曹继武传戴龙邦,戴龙邦传戴文雄后,其拳名称谓便多了起来,有叫意拳的,有叫心意拳的,有叫六合拳的。戴文雄又传李老农,李老农把它改称形  相似文献   

9.
“十大真形归定把”是心意拳学的高层次修养,代表的是“十形合一、十把合一”,是为练好心意把规定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归定谱中的“同田贯日”法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大真形归定把”,如同从各种发劲中寻找到自己的拳劲。  相似文献   

10.
孙保才  周美良 《精武》2007,(1):14-15
“十大真形归定把”是心意拳学的高层次修养,代表的是“十形合一、十把合一”,是为练好心意把规定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归定谱中的“同田贯日”法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大真形归定把”,如同从各种发劲中寻找到自己的拳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马雷石 《精武》2005,(12):19-21
心意六合拳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是用来练内外三合及浑身六面(上下、前后、左右)整体内劲的,始终贯穿于心意六合拳的每一把艺中。不明六艺,就无法盘出心意拳的整体爆发劲来,盘会十大真形、四把捶、十二大势也只是做做体操而已。六艺在此拳法中非常重要。六艺中每一艺以“十字手”起势,而以按把、虎扑、雷声收势,下不赘述。  相似文献   

12.
戴家心意拳是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下的宝贵遗产,但目前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发展缓慢。戴家心意拳的传人程先生意识到该项传统运动项目的宝贵之处,决心顺应社会发展,将戴家心意拳重现于世,并发掘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与史实,将其著于《戴传心意拳秘谱解读》一书。本文旨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背景下,分析心意拳发展的措施与任务,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形意拳与心意拳的关系,有人说是“一字之差”所至,也有人说是郭维汉改“心”为“形”,而更多的学者认为是李老农后始有形意拳之说。为此,山西王文清先生借助有关资料,对“形意拳”与“心意拳”的渊源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精武》2009,(7):2-2
为感谢历代心意大德造成学业,欲使天下豪雄共仰高风学尊,分沾时雨教泽。《精武》编辑部主编吴宪民先生(水火居士)竭诚向海内外贤德君子解析秘传戴家心意拳学。诚望心志相孚之铁血男儿欢聚《精武》学堂,共研武学体用真谛,共创百年《精武》大业。  相似文献   

15.
石雷石 《武当》2003,(8):21-24
鹰形概说 “鹰形”为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之六。鹰是自然界中的猛禽,心意拳取其捉拿、扑食、钻天,居高临下,藏爪扑击之势,蹬枝展翅之劲,翻身之灵,以达到手心实的目的。心意门五指挓开,手伸有力。因为心意拳是短打,所以,捉拿实战价值极大。鹰之捉拿,抓敌打一合劲,双手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如同扯物,有恨天无把之意。  相似文献   

16.
廖冬晴 《武当》2003,(11):11-12
九宫掌是九宫门主体功法,又名九宫拳,全称九宫阴阳连环掌,是武当派九宫门历代秘传武技。九宫掌起源于少林心意拳、松溪内家拳和《易经》、《拳经》、《孙子兵法》等古代经典著作。 九宫掌的第一个来源是少林心意拳。九宫掌的实际创始人李逸鹤在《拳论》中说:“余幼习武,始学  相似文献   

17.
近从《中华武术》今年第1期上看到了旅加华人胡刚先生的一篇文章,胡先生说他考证出了“曹继武先生诈死弃官云游而传心意”的重大之谜。笔者自幼酷爱形意拳史研究,曾于1996年第11期《中华武术》、。1997年第12期《武魂》、2003年第5期《中华武术》、2004年第10期《搏击》公开发表文章指出曹继武与心意拳无关,将曹继武说成是心意拳一代传人纯属心意拳界的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18.
形意拳随笔     
陈建国 《武当》2009,(2):24
形意拳又称心意六合拳或心意拳、意拳。传说由明末山西人姬际可(字隆风)所创。粗讲有五行、八式、十二形之说。这种拳法在中国拳法中既豪放且刚强,因形具像,乃以形取意,含难解的哲理和强劲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9.
十大真形是心意六合拳的典型之作,是取龙、虎、鹰、鹞、燕、猴、马、蛇、猫、鸡十种动物的灵性与本能,象其形而取其意,立法为拳。重在取其内在的劲意,万不可取其外行而成拳,如是那心意六合拳的十大真形的真字内涵全失。《水氏家传武术谱》日:拳有十大真形,龙、虎、鹰、鹞、燕、猴、马、蛇、猫、鸡。说法:龙有搜骨之法,虎有纵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1996年第9期刊登了山西农大王文清先生的《形意拳与心意拳的渊源》一文,此文的观点与程素仁先生主编的《形意拳术大全》的第一节《历史源流》的观点完全一致。对心意拳的创始者为姬际可一说我基本赞同,但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