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当代著名武术家、太极泰斗、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冯志强先生,融太极传统理论,集毕生武学实践,在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入混元功法独创了心意混元太极拳,继承并发展了,太极理论,将太极拳运动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当代名师冯志强先生经过半个世纪修研而创立的陈式太极拳中的上乘功夫。它既是武术,又是道功。你若入得其门,将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3.
文治禄  孙国梁 《精武》2010,(7):73-75
由一代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以下简称冯师)创立的“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下简称混元太极拳)以道家内功和中医经络学为基础,以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为母,建立了科学、完整的“混元太极拳”练功体系。混元太极拳突出体现了拳功一体、内外双求、性命双修、练法合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文治禄 《武当》2013,(2):22-22
混元太极拳全称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成形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九段,已故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开创。冯先生是近代著名武术家陈发科和胡耀贞两位先师的入室弟子,深得两位先师之真传,他在其武功练达化境之后,遂将心意六合拳内功之精髓和陈式太极缠丝内功有机地融为一拳,使  相似文献   

5.
第一讲 概述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集近代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先生和心意六合拳传人胡耀贞先生毕生武学精粹,由当代著名武术家、陈式太极拳名家、二位先生的得意弟子冯志强先生创立于世的优秀拳种。冯先生经过半个多世纪对陈式  相似文献   

6.
混元太极拳是陈氏太极拳第九代宗师陈发科先生和心意六合拳大师胡耀贞先牛的弟子、著名武术家冯志强先生所创.冯志强先生所创的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较之以往的武术,更为彻底地反映了天、地、人万物的运动本象.他将心意、太极、气功融于一炉,将健身、养生、技击合于一体,提出:"练养结合以养为主"、"动静相间以静为主"、"内外俱练以内为主"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十六字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精武》2010,(4):I0002-I0002
冯志强老师是当代中国著名武术家、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传人和心意混元太极拳鼻祖。现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北京志强武馆馆长,兼任国内外众多武术团体的名誉会长、顾问或总教练。  相似文献   

8.
“丹窍功”即“丹窍呼吸、开合、内运”功夫,源于“陈式心意混元太极门”之“太极混元内功”功法部分。本功法为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传人冯志强大师继承师门嫡传、精炼成功的核心功法。 本人随冯老师练功多年,但总感到功夫尚未精通,故很难将冯老师“丹窍功”之奥秘阐释清晰,只能根据自己的练功体认简要地论述一下练功心得体会,请诸拳友指教。(一)问窍 什么是丹窍?什么是丹窍呼吸开合?怎么样修炼?什么是丹窍内运?与丹窍呼吸开合有何关系?内运有几种形式?怎样修炼丹窍内运?这些将是本文论及的中心课题。(二)述窍 冯师在《太极…  相似文献   

9.
李文奎 《中华武术》2007,(11):17-17
已故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从师于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发科,在原陈式太极拳套路基础上,倾毕生之心血,按实战要求精心创编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拳法精妙,朴实无华,讲究实用。由于该拳法看似无奇.实则精妙,要求非常严格,习练者多不得要领,或半途而废,或习练数十年毫无建树。我通过近二十年的习练与教拳实践,认为要掌握该拳法,除要严格恪守其他一些太极拳运动要求外,应特别留意六个要领。  相似文献   

10.
耕夫 《精武》2007,(2):52-52
冯志强,河北束鹿人,1928年生。自幼习少林桩功和达摩易筋经,其后几易师门,学习心意拳及通臂拳。1951年后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习练太极拳和推手,深得陈先生之真传,精研太极拳之理法,几十年勤练不辍,尤精于推手技法之运用。  相似文献   

11.
李文奎 《武当》2008,(8):12-13
陈式太极拳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要求非常严格,习练者多不得要领,或半途而废,或习练十数年毫无建树。我通过近二十年的习练与教拳实践,认为要掌握陈式太极拳法,除要恪守其他一些太极拳运动要求外,应特别留意以下六要领:  相似文献   

12.
张修睦 《精武》2004,(8):31-31
在我跟田秋信老师学完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后,田老师带我去看望了冯志强老师。在冯志强老师家中的柜子上,放置着他的两位恩师胡耀贞先生和陈发科先生的照片(见左上图)。  相似文献   

13.
文治禄 《精武》2011,(1):81-83
混元太极拳,全称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由一代太极宗师、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九段、武林百杰之首——冯志强(以下简称冯老)先生所创。实践证明,混元太极拳养生健身效果好、见效快,对中老年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缓冲压力,缓解大脑疲劳,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增强血管弹性,增强心脏和免疫系统功能等均有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太极拳运动已相当普及,不论是高校教学还是大众健身,都热衷于太极拳这一运动项目,但大多只重视太极拳套路的习练,太极桩功往往被忽视,从而导致太极拳技术水平提高慢,健身效果不明显。本次研究通过查找大量关于太极拳及桩功的资料以及自身的亲身实践,总结了习练太极桩功的特殊作用与价值,以此唤起太极拳习练者对太极桩功的重视,使更多...  相似文献   

15.
潘国忠 《武当》2006,(6):17-17
我是一个武术爱好者,自 1962年起开始学习太极拳,长期习练杨式老架及冯志强老师演练的陈式太极拳等套路,通过向太极名家好手的请教和自己长期地看书,对各式太极拳有一点了解。在2002年5月份,由于我突然消瘦,经检查发现在肝区有一个11.5×10×8.5公分的巨型肿块,病理检查确定为原发性晚期恶性肝癌。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为我做了右肝叶和右下肺的切除手术,手术后马上出现癌细胞转移,同时就开始了相应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修雨 《武当》2009,(2):22-23
笔者经仔细研究发现,武当张三丰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理论,虽都同用“太极”一词,但二者区别较大,在陈式太极拳理论中可寻找出“经络”、“易经”“兵法”等痕迹,拳架与拳理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武当三丰太极拳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等,太极两仪之理是张拳应用之本。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11,(9):2
尹正华,男,山东东明县人。1990年毕业于山东菏泽体育运动学校,任职东明县体育运动中心,中国鲁西南太极网创始人。自幼随父兄习练梅花拳,1984年只身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学习少林功夫。1988年来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跟随陈式太极第十一代传人陈小旺、陈正雷先生学习太极拳。1989年在石家庄获得"全国武术比赛"陈式  相似文献   

18.
康伟,陈式太极拳名家,现任北京太极山庄文化研究会副主席,自幼习武,系统习练太极拳及推手三十余年。他用二十余年的时间系统学习、研究《周易》《道德经》《中庸》等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对传统太极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析,  相似文献   

19.
高明 《精武》2008,(1):F0002-F0002,I0001
笔者早年有幸拜在武术之乡山东省肥城县石横镇民间武师韩洪祥先生门下习燕青靠打,因筋骨柔弱,韩师传授了西域罗汉功法,使贱躯得以强健。韩师仙逝后,吾又辗转追随太极大师李恩久先生习练陈式洪派太极拳术,深感所获甚丰,虽然时间有限,不能全力以赴,但对所学拳功仍然终日练习不敢一刻稍停。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