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热水一泡,黑色地膜粉就可融化为液体地膜,可以直接现场喷施,增产幅度与普通塑料地膜的增产幅度相当,而每亩地成本比普通塑料地膜低5到10元,如加上铺膜、放苗和回收残膜的费用,液态地膜将降低使用成本30%以上。"近期,山东科技大学一项农业技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项被称为"农业应用领域里革命性的新技术"是由该校田原宇教授带领课题组历时13年完成的"第四代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  相似文献   

2.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复种复栽与地膜二次利用技术也随之不断创新与完善,以育苗移栽地膜甜瓜套种大豆为核心内容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太祥  滕晨光  张朝辉 《资源科学》2019,41(10):1849-1858
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微观主体,科学测定地膜回收的经济效益对于提高其地膜回收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新疆棉花主产区591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测算了地膜回收的增产效果,进一步结合当前的成本投入情况分析了地膜回收对农户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地膜回收决策受户主身体健康状况、宣传力度、惩罚力度、地膜回收补贴、农田地膜污染程度和农户污染治理主体责任认知等因素的显著影响;②考虑样本农户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后,地膜回收使农户亩均籽棉产量平均提高了12.49 kg,这一平均处理效应远低于现有的自然科学试验结果;③在当前棉花价格下和回收补贴政策下,地膜回收能够增加农户净利润,但地膜回收机械使用成本和补贴额度对农户新增利润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完善地膜回收的约束型政策规制、激励型政策规制和地膜回收体系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改善了玉米种植的环境,是农业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促进了玉米的增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虽然地膜玉米栽培技术不断的被应用到玉米的种植生产中,但是因为自身的因素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日益显现。本文就结合都匀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重点探索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便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地膜除草、保暖是从外表看来已经习惯的使用方式,其实地膜的主要作用是节水、调节土壤成份,其次才是部分除草。对于保暖来说,可说没有,也可以说是“无用保暧”,它的“保暖”只是增加土壤温度,通过借用天气暖和,太阳热量,光合辐射,使地膜内部的温度升高,但对地膜以外的温度没有提高,所以对农作物没有“保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生产中大多采用地膜覆盖生产一茬蔬菜,以致生产成本很高,人工上也有些浪费。如果同一块地膜能在一年中利用多次,或覆盖一次生产多茬蔬菜,就可以大大降低蔬菜生产的成本,缓解地膜供应不足,并获得更高的收益。下面介绍几种提高地膜  相似文献   

7.
高分子材料与西部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子材料作为材料学科的新成员,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对经济的繁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塑料地膜的使用,在局部体系中促进调整生态平衡已有明显的效益。这种效益反馈于地膜,要求地膜从单纯的保温向综合功能发展,使既有保温性,又有助长、除  相似文献   

8.
劳创明  薛刚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20+160-220,160
水稻地膜全覆盖增温湿润栽培技术(简称地膜水稻),继承了原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节水、保肥、早熟、高产等优点外,还具有简单、省工,增产、增效等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地膜在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铺设地膜,可保温保湿、防治杂草。目前市售农用地膜多为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等高分子材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降解缓慢。随着地膜使用量的增加、地块铺设地膜年限的增长,残留在农田土壤中的地膜碎片也逐渐增加,残留农膜对农业生态环境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残膜可造成土壤通气性能降低,影响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影  相似文献   

10.
一项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小麦增产新技术——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简称地膜小麦或穴播地膜小麦)经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李守谦研究员等人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陇原大地诞生了。同行专家认为,这是继杂交稻、杂交玉米、地膜玉米、水稻早育稀植之后,我国粮食增产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以机制育苗移栽棉、营养钵育苗移栽棉和露地直播移栽棉在有无盖地膜的情况下,生长规律相比较而得出的一点小经验,着重比较了棉花的主要病症,比如黄萎病、早衰和铃病等等。基质育苗移栽棉和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比,不论盖地膜与否具有很大的优势,表现在黄萎病和早衰等病症的明显的减少,而且在不盖地膜的条件下的情况更加理想。基质育苗移栽棉和露地直播棉相比,优势也很明显,黄萎病、早衰病也明显减少。三种棉相比较下,铃病发病的减少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西藏科技》2005,(6):61-61
1.定期刨大行于晴天上午揭开大行内的地膜,用三齿钩刨大行,深度15厘米~20厘米。刨后搂平,重新盖好地膜。深刨后,膜下土壤变得粗糙松软,吸热蓄热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春马铃薯采用尼龙覆盖早熟栽培技术后,可以比常规露地栽培提早上市10—20天,抢到市场销售空档,提高经济效益。春季早熟栽培方式主要有地膜加厚膜小拱棚双膜覆盖、厚膜小拱棚覆盖和地膜平铺三种方式。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总结了饲用甜菜地膜种植技术,筛选出Eckdorot品种可进行生产示范,提出甜菜生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外农用薄膜厚度一般为0.015毫米。我国普通地膜现行的厚度为0.015±0.003毫米,比厚来的部标0.015±0.005毫米提高了一步。而我厂在国产吹膜机组上,主要对牵引,卷取副机结构与速度,冷却风环结构和风机,模具的结构及间隙,螺杆型式及过滤板(网)等进行必要的改进,使之能满足生产超薄地膜(0.007±0.002~0.003mm)的工艺需要,特别是对纯线性聚乙烯的加工。实践表明效果很好,使老设备发挥了新的作用,为改造国产  相似文献   

16.
降水资源有效化与旱地农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针对旱地水资源生产潜力可控性分析,探讨了旱地农业高产的可能性,根据研制出的水雨有效化渗水地膜,提出了降水资源有效化是旱地农业突破口的观点,并建立起渗水地膜保小雨、微地形打孔集大雨和孔洞灌溉节约用水的新技术体系。经过大面积试验取得了极其显著的增产效果,从而证实了这套新技术体系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利用这套技术体系实施全省旱地降水资源有效化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推广带来的产品开发机遇地膜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正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推广,前景可观。它对小麦铺膜、穴播机提出需求,同时,也对地膜回收机具提出要求。这项技术的核心是铺膜、穴播和地膜的回收。另外,在华北地区,小麦精少播已被逐渐认识,它不但可以节省种子,而且可以促进粮食增产。因此,小麦精少量播种机具在这些地区将逐步推广应用,其产品开发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用聚氯乙烯无滴、长寿、多功能膜代替聚乙烯普通膜建蔬菜大棚。据试验,同样厚度,前者较后者平均提高棚温5℃,使用时间延长1/3~1/2,经济效益提高20%左右。双层薄膜保温即在大棚内加盖地膜或设置小拱棚。加盖地膜能使地温增加2~3℃;设置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内的温度保持在10℃以上,低温季节也可获得大棚栽培高效益。  相似文献   

19.
膜上灌是在地膜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灌水方法。本文将新疆巴州尉犁县试验站棉花膜上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准备、划行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处理地膜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