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我们身上也有,来,像老师这样,伸出你的一只手,你能看到数字儿?生:5. 师:还能看到其它的数字吗? 生:4. 师:(指一生)请你数给大家看看,4在哪里?(生数)对呀,在我们手上有4个空,这个空,在数学上也有名字,我们把它叫做"间隔"(师板书)  相似文献   

2.
师:小朋友,还记得我是谁吗? 生:蔡老师! 师:亲切地称呼一声,行吗? 生:(亲热地)蔡老师好! 师:(亲切地)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你能告诉我,你是谁呀? 生1:我是李冰清。 生2:我是陆萧丰。师:多好听的名字呀!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名字端  相似文献   

3.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生看视频听读课文)师:(播放中课件出现故障,不能播放)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有谁记得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了?生:燕子帮蜗牛搬家。师:你听得真认真!现在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我把这个故事讲下去?(生感到困难,没人举手)不要紧,简单地讲一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好不好?(师生合作讲述)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生接着把故事说完)师:你真棒,比刚才…  相似文献   

4.
师 :小朋友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 ,你们最佩服司马光的什么?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个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迅速翻看课文 ,小声交流)生1:司马光没有慌。生2:司马光没有慌。生3:司马光没有慌。师 :其他小朋友赞成吗?生 :(齐答)赞成。师 :面对这危急万分的事情 ,从什么地方能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生 :(读课文)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砸那口缸。师 :请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司马光如果慌了 ,能这样做吗?生 :如果慌了 ,那石头就搬不起来。生 :如果慌了 ,手就抖个不停 ,就没有法子使上劲。生 :一慌 ,浑身就…  相似文献   

5.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丁丁问老树爷爷的三个问题,也听了老树爷爷的回答,现在让我们也走近老树爷爷,学着丁丁的样子问老树爷爷一些问题。(投影出示《老树的故事》插图,播放大自然鸟儿欢叫,泉水叮咚的音乐,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室一片宁静,学生十分新奇师:下面老师先做个示范。(小跑至老树前,凝望着老树,露出疑惑的神情)师:“老树,老树,你脸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皱纹呀?”(生笑)师:谁能演一演老树爷爷,来回答我这个问题?(学生跃跃欲试,兴趣十足)生:小朋友呀小朋友,因为我有一百岁了呀!(师生共同鼓掌)(充分肯定学生见解,使学生在愉悦…  相似文献   

6.
犤教例犦背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其爱心和耐心,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班的学生每人都饲养了两只毛茸茸的小鸡,大家对小鸡珍爱得不得了,小鸡成了他们共同的话题。师:同学们,你们养的小鸡可爱吗?生:(齐声)可爱!(学生个个满脸笑容,充满自豪)师:谁的小鸡最可爱呢?生:我的!我的!我的……(学生情绪高涨,互相争执不下)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自己养的小鸡。那怎么能选出最讨人喜欢的小鸡呢?生:把小鸡都拿来,放在一起比一比。生:啊?那么多只鸡,拿来放在哪里呀!我们班不成养鸡场了吗?(全班哄堂大笑)生:每个同学给自己的小鸡照个相,拿来比一比。生:…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师:好!今天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课件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响起……学生情不自禁地跟随唱起来)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部动画片的名字?生(争先恐后地):《西游记》。师:对!《西游记》中有一座美丽的山,你知道吗?生(纷纷答):花果山。师:对。想一想,在花果山上会有什么呢?生:小猴子、桃子……(课件出示信息窗1画面,学生表现出惊叹的样子。)师:啊,花果山真美呀!小明和几位同学去花果山游玩,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们走进花果山看一看。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评:教师根据小…  相似文献   

8.
课时目标:使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正确数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数量。教学重点:通过创作使学生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教具:彩色纸、固体胶、剪刀。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创景激趣,导入新课师:这个卡通娃娃漂亮吗?女孩子尤其喜欢这样的卡通人物。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贴眼睛(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谁愿意上来试一试?不过,可有点难度,老师会把你的眼睛用布蒙上,怎么样?(两生试贴,其余生大笑)师:你们为什么笑呀?生1:眼睛的位置贴错了。生2:两只眼睛不对称了。(板书:对称)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她复原吗?生3:量一量两…  相似文献   

9.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天鹅、群天鹅——破冰)二赏词析句,初悟表达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老天鹅是勇敢地破冰. (师板书:勇敢) 生:老天鹅是顽强地破冰. (师板书:顽强) 师:还有吗? 生:老天鹅是竭尽全力地破冰.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等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说一说.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案例(一)谈话激趣导入师:小朋友,老师知道有这样一个王国:他们说话都很简练,而且很有道理,你们想去看看吗?生:(迫不及待)想。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读读屏幕上的这些词语:四面八方拔苗助长东张西望五颜六色坐井观天三心二意师:读后谁来说说这是什么王国呀?生:这是成语王国。师: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成语。(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这样有趣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读中学成语  相似文献   

11.
师: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吧。(故事略)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吗?(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 4=4 3)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这句话。)师:其他同学呢?(见没有补充)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  相似文献   

12.
刘玲 《贵州教育》2005,(19):31-32
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到商店买过东西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出示商店情境)。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买东西要付钱。生:我看到了售货员找回顾客的钱。……1)激发兴趣。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钱呢?生:买东西。生:游玩的时候。生:报名的时候。2)导入新课。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生:叫人民币。师: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2.小组合作、获取知识1)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师:请每位小朋友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每个小组的小朋友轮流认一认,看谁认识的人民币最多。(学生互助认识人民币)生问:(…  相似文献   

13.
一、巧用数字,导入新课 (屏显“12”.) 师: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数字“12”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是您的上课序号. (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呀!因为这个号码,我们现在相遇在了一起.其实,这个号码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停顿,制造神秘感.) 师: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12次出现了课文的题目——“狼”. (师板书“狼”.) 师:这篇《狼》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吗?  相似文献   

14.
案例描述师:小朋友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过一些放慢动作的镜头吗?生:看到过。师:请一个小朋友表演“起立”的慢动作。(生表演)师:什么感觉?生:很好玩。师:慢动作镜头可以让我们小朋友把动作看得更清楚。老师也来表演一个慢镜头,你们看看好玩不好玩,好吗?生:(个个很好奇)好!师:a—  相似文献   

15.
【片断】师:(拿起一张圆形纸卡)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月饼,你能表示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1:(用剪刀把圆形纸片剪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把一个月饼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做法和说法吗?生2:老师,我认为他剪成的两半有大有小。所以,他手里举的一半不一定是这个月饼的12。师:你能剪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2先把圆形纸片对折,再用剪刀沿折痕剪开)生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师:小朋友,你们同意谁的分法?……(全体学生折纸操作,师板书:平均分)师:通过刚才的操作,谁能把12表示的意思再来说一说。生3:把…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兴趣,主动阅读《世界多美呀》是低年级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来到这个世界的?在它眼里,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一切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显得多么神奇,多么有趣。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感情朗读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对大自然、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向往。【教学片段】师:小鸡终于啄开蛋壳儿,它看到了什么?生: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师:你见过蓝湛湛的天空吗?是什么样的呀?  相似文献   

17.
暑假期间 ,笔者参加了国家语委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的全国“注·提”实验观摩研讨会 ,在会中有幸地听了湖北省选送的《坐井观天》一课 ,颇有感受。一、听一听——故事引入 激发兴趣片断一 :讲故事 ,板书课题。师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 (大声 ) :喜欢 !师 :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师 :从前 ,有一口古老的井 (屏幕上出现一口井 ) ,井里坐着一只青蛙 (屏幕上出现一只青蛙呱呱叫 )。一天 ,一只小鸟飞到井沿上 (屏幕上出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飞来落在井沿上 )。 (戛然而止 )生 (迫不及待地 ) :老师 ,…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故事激趣,引出"点(、)"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听后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生:这个故事讲了"眼睛"的重要性。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体会得很对。那你们知道,我们汉字中哪个笔画被称为汉字的"眼睛"呢?——对的,是点(、)。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小鸡学捉虫》。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小鸡是怎么学会捉虫的,今天我们学了这篇寓言故事就知道了。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图片,边听录音。 (揭示投影片:①鸡妈妈和小鸡对话。②啄木鸟在树上捉虫。) 师:故事听完了,谁能告诉老师,鸡妈妈对小鸡说什么了? 生:你长这么大了,应该自己生活了。师:好,你回答得对极了。师;小鸡为什么不会捉虫吃? 生:因为它不学,懒惰。师:对。那么,小啄木鸟为什么能很早就会自己找  相似文献   

20.
曾云 《江西教育》2012,(35):40-41
【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