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关键。美国女记者海伦·斯诺在事变前两个多月即通过采访张学良向外界最早报道西安事变的成因,从而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海伦·福斯特·斯诺(Helen Foster Snow),笔名尼姆·威尔斯(Nym Wales),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任妻子。1936年夏,斯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访问,促成了海伦的第一次陕西之行。这年9月初的一天,留在北平的海伦收到红军信使转来的斯诺的密信,斯诺让她速到陕北共同考察这块红色“新大陆”。海…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6,(18)
本刊讯(记者 鲁艳敏)由陕西日报社主办的第22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新闻出版工作研讨会暨"寻根革命圣地,传承红色血脉"主题采访活动于9月5日—8日在陕西举行.9月5日上午,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西安会见了来自全国33家省级党报的总编辑、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1,(12):35-35
为纪念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海伦·斯诺,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从2001年开始设立“海伦·斯诺新闻奖”,奖励那些在弘扬斯诺精神、促进中美友谊和在对外宣传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该奖每两年评一次,奖励在陕西境内的报纸、电视、广播、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含中央驻陕新闻单位)供职的专职或兼职新闻工作者。首届“海伦·斯诺新闻奖”颁奖仪式拟于2002年1月11日(海伦·斯诺逝世纪念日)举行,届时美国海伦·斯诺文学托管会两主席将专程来陕为获奖者颁奖。陕…  相似文献   

4.
1991年5月美国华美协进会为张学良九十寿诞举行祝寿宴,张学良的亲属、老部下和尊崇他的老朋友,纷纷赶到纽约参加这次寿宴。已经年迈的海伦.福斯特.斯诺闻讯,在5月29日写了一封贺信,派人送给张学良将军,回顾往事,重叙旧谊,并且特别指出,如果没有张学良的帮助,他们夫妇当年不可能试图冒险去延安,信中还讲到相关的其他一些趣事。同年8月16日,海伦.斯诺与王福时通信时,把这封信的复印件寄给了他。这两封信是王福时先生最近提供的,由我译成中文。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年斯诺夫妇在华活动的一些情况。——魏龙泉注海伦.斯诺给张学良的信(199…  相似文献   

5.
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普洛沃,1997年1月11日逝世,享年八十九岁。1931年8月海伦.斯诺从西雅图搭“林肯总统号”邮轮到上海,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任秘书,邂逅埃德加.斯诺,并于1932年末结为伉俪。1933年春,斯诺夫妇来到北平安家,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开,其间,他们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很多青年学生常到他们家聚会和议论时政,曾多次帮助进步人士避难。1936年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回来,她帮助丈夫整理书稿和照片资料,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1937年4月海伦.斯诺冒险访问陕北,在延安采访毛主席和许…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首届“海伦·斯诺新闻奖”评选近日在西安揭晓,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副总编辑马珂撰写的长篇报道“走在克林顿前面的人”等三件作品获一等奖。美国海伦·斯诺家族一行五人专程赶到西安出席颁奖典礼。该奖由陕西建功集团赞助,每两年评一次,奖励那些为弘扬斯诺精神.传播中美友谊以及对外宣传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人们推崇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往往忽略了他的妻子——海伦·福斯特·斯诺。由于埃德加·斯诺这颗新闻之星太耀眼了,使得同是名记者的斯诺夫人相形减色,不大为人注意。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美国作家,新闻记者,笔名尼姆·威尔士(Nym Wales),著有《中国共产党人:老兵传略》、《七十年代西行漫记》等,1991年9月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首次“理解与友谊国际文  相似文献   

8.
辛文  王扬 《今传媒》2010,(1):29-29
本刊讯2009年12月26日,由中国新闻人网、陕西省传播学会、今传媒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人物传播学研讨会暨中国新闻人网开通八周年庆典在西安举行。来自各主办单位,以及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陕西省作协、陕西日报社、华商报社、陕西终南学社近30家媒体的编辑记者等传播界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家和业界同仁约70多人参加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9.
院系动态     
北京大学将召开“斯诺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刊讯为纪念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北京大学将与国务院新闻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让世界了解中国———斯诺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会议将从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斯诺的新闻理念和实践,进而探讨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媒体、文化等相关领域面临的新课题。本次大会开幕式将于2005年7月1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研讨会为期两天。(孙华)2005中国传播学论坛将在南宁举行本刊讯“2005中国传播学论坛…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6月14日,“记者形象——张建民同志新闻实践32周年”暨《苛刻到底》专著学术研讨会在杭州文广集团召开。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个人举办一场研讨会,表达对张建民32年电视新闻工作的肯定和敬意,这在杭州文广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在海伦·斯诺八十寿辰、访问延安五十周年纪念之际,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展览馆举办的《海伦·斯诺在中国》展览与观众见面了。 7月10日开展一个多月来,参观者已逾两万五千余人次。173件实物和数百幅照片图  相似文献   

12.
译者附记:今年2月15日,是我国人民敬重的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日。斯诺先生于1928年夏第一次来到中国,原先只打算在中国漫游6个星期,结果却逗留了13年,并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如果当年23岁的斯诺不敢做一次“环球旅行”,他也不会来到中国,也不会在8年后写出震撼世界的《西行漫记》。前年,我去美国访问了位于坦萨斯市的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获得了保存在那里的斯诺于1928年2月在“奔向大海”前写给父母和家人的一封信的影印件。此信在美国也从未发表过,现予照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7月19日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近百名学者齐聚北京大学,召开“让世界了解中国——斯诺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缅怀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记者应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和职业技能?新闻教育究竟能做什么?新世纪里新闻教育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是世界各国的记者和教育者们共同面临的问题。4月23日,在北京东方广场君悦酒店举行的“21世纪新闻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美、日、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50多位新闻教育专家和著名媒体负责人会聚一堂,坦诚、热烈、严肃、深刻地研讨了共同关心的问题。研讨会的主办单位是香港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史料》2005,(3):38-40
1991年5月美国华美协进会为张学良九十寿诞举行祝寿宴,张学良的亲属、老部下和尊崇他的老朋友,纷纷赶到纽约参加这次寿宴。已经年迈的海伦·福斯特·斯诺闻讯,在5月29日写了一封贺信,派人送给张学良将军,回顾往事,重叙旧谊,并且特别指出,如果没有张学良的帮助,他们夫妇当年不可能试图冒险去延安,信中还讲到相关的其他一些趣事。同年8月16日,海伦·斯诺与王福时通信时,把这封信的复印件寄给了他。这两封信是王福时先生最近提供的,由我译成中文。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年斯诺夫妇在华活动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6.
韬奋与斯诺     
韬奋与斯诺,中外千百万读者熟知的两位著名记者.人们知道,斯诺三十年代初在上海的时候,曾同鲁迅等中国文化界人士有密切的交往,并翻译介绍了中国左翼作家的部分作品.人们也知道,韬奋对斯诺这位以《西行漫记》闻名的新闻界"哥仑布"十分钦佩,并多次在与读者通信中推荐他的作品.但这两位名记者究竟有那些具体交往,想必是人们感兴趣的.韬奋主编的《抵抗》三日刊第二十号(1937年10月23日),发表了他的《访问美国记者谈话记》,称这位  相似文献   

17.
方裕谨 《历史档案》2006,(1):F0003-F0003
2005年10月10日,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故宫与中国紫禁城学会共同举办的中国明清宫廷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8.
第8届网络新闻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3月30~31日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新闻学院举行。"!自1999年起(2000年除外),来自全美各地的编辑、执行官、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每年一度会聚在奥斯汀,讨  相似文献   

19.
永远闪烁的红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发表《西行漫记》的第50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中国三S研究会及各新闻单位组织了各种纪念活动,李先念、陈云、聂荣臻等老同志担任了纪念委员会荣誉委员。本刊特请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安危同志与海伦·斯诺联系,这位80高龄的老人在美国到安危的电话后,欣然命笔,写下了这篇只有她才能写出来的纪念文章。安危曾于1986年在海伦·斯诺身边工作一年,对斯诺和海伦颇有研究,所写《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一文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情况。本刊将这两篇文章一并发表,纪念名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海伦·斯诺接近90高龄时,在美国东海岸康涅狄格州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在世界上许多人为追逐金钱而生存的时候,作为政治家的周恩来辞世之时,在国外没有一分钱存款;作为科学家的居里夫人拒绝一切金钱馈赠和任何荣誉勋章,坦然地回归自然;作为一位写了42本著作的作家,海伦·斯诺则更是身无分文,静静地躺在养老院里去世。 海伦·斯诺是世界上最清贫的作家。1940年,她丈夫斯诺因报道皖南事变被蒋介石驱逐出境,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