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黄盖湖湿地是洞庭湖和长江之间的重要湿地,具有鄂东南亚热带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分析黄盖湖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和旅游资源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以实现黄盖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湿地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商品基地。分析洞庭湖湿地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湿地农业开发的现状,指出湿地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农业开发利用构想,对实现洞庭湖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极具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目前,整个洞庭湖一湖三地,其生态旅游资源被人为分割,缺少科学的总体规划。本文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现状,阐述了制约其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构建环洞庭湖生态旅游经济圈,走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建立协调机制、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和品牌旅游产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泗洪县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泗洪县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结合当地自然概况和人文景观基础,提出了发展当地旅游产业的构想,以实现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洞庭湖湿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资源,要充分发挥它的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可持续利用效应,必须走保护性开发的路子.具体应按照景观生态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植物生态适应性原则、景观特质性原则、景观自然性原则和投资少、生态效益好、养护成本低、成景与生产结合、野趣浓厚的以植物景观改造为主的方法对东洞庭湖湿地的"三山、二廊、一区"进行重点景观改造,创造出质朴天然的湿地景观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岳阳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名城品位.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淡水湿地,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区,国家级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在维系洞庭湖区生态平衡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过度开发与环境污染,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建全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建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模式,规范有关法律体系,以及树立正确的资源利用意识来提高洞庭湖湿地资源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7.
杨娟 《华章》2011,(25)
河南黄河湿地处于黄河中游和下游的过渡地带,同时又处于我国黄土高原和豫西山地丘陵、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沼泽面积较大,水热条件优越,地处中原,是多种水禽及鸟类迁徙停留和越冬的理想栖息地,具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本文对河南黄河湿地的旅游资源分布、开发现状以及在开发过程暴露出来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为河南黄河湿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湿地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分析入手,通过对苏北沿海湿地资源特色分析、目标市场分析、苏北沿海湿地旅游产品开发品种、苏北沿海湿地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苏北沿海湿地旅游产品进行开发设计,以期进一步促进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对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观察记录到水鸟14目34科136种,其中优势种有21种,占该保护区冬季水鸟调查总种数的15.22%,多样性指数为2.667 1。该调查为东洞庭湖湿地鸟类资源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洞庭湖湿地是洞庭湖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典型的温地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动植物资源。在调查评价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实现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5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纪录到鸟类164种,隶属16目42科96属,其中冬候鸟84种、夏候鸟30种、留鸟38种,旅鸟12种,分别占51.22%、18.30%、23.17%、7.32%;古北界种类87种(占52.5%,另有新北界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43种(占26.9%),广布型种类33种(占20%);国家Ⅰ级保护种类6种,国家Ⅱ级保护种类29种。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为3.991 0,均匀性指数(Pielou)为0.542 4。通过对该区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摸清了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生存现状、类型、分布,从而研究洞庭湖的鸟类资源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湿地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湿地。近年来,由于洪灾频仍,损失巨大,湖南省提出了全面治理洞庭湖的“4350工程”,目标是重现八百里洞庭浩浩荡荡的美景,把洞庭湖建设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调蓄滞洪主导功能区。但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有关湿地管理的问题并未得到完全解决。分析认为,“退人不退耕”与“移民建镇”都是值得商榷的,只有将湖区的居民迁离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才能得到根本的恢复。同时,调整当前的行政区划和治理污染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对湖区湿地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洞庭湖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洞庭湖是整个洞庭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历年来一直是人们高强度开发的区域.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在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采取了开展退田还湖恢复湿地示范项目、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强化湿地保护管理职能、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对湿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并与当地渔民一起对湿地资源进行社区共管,开展有机渔业生产、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等保护管理模式,使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正大庆市正处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旅游业作为石油、石化产业的接续产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大庆市素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之称,大自然赐予大庆的"大湿地"资源与丰富的石油人文景观资源作为旅游特色刚刚开始市场开发状态。开发同时具有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功能的旅游活动,是大庆市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大庆市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苏州地区滨水地块的资源开发与园林景观建设,分析了滨水自然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新建景观工程与原有湿地相互融合的问题,阐述了自然湿地在城市园林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要分析旅游资源突出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衡水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思路和目标,阐述了如何在尊重场地自然风貌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场地自然风貌特色和资源优势,进行综合景观规划设计,以期获得对于地区性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中地区特色的创作方法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及其湿地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湿地系统,它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近年来,由于水体污染、人工过度捕捞,致使湖泊面积缩小、湿地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生态资源每况愈下;采取补充湖泊水量、优化湖泊水环境等有效措施,将有利于洞庭湖及其湿地生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北省湿地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湿地面积的改变,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变化、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方面。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湿地退化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治理与恢复应采取的政策、生态建设措施。通过对湿地的科学利用、合理保护,可使退化湿地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近年来由于对湿地旅游资源的过量开发,大量的湿地急剧丧失,继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保护进行分析,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是朝阳产业,它既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游客亲近自然,提高自然保护区自养能力,在旅游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本文结合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详细分析了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以推进湖南东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