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产学研知识链是以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为产学研合作主体,以知识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流动、交互和增值为核心,围绕知识生产、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等环节,形成的具有动态流动性、交互非线性、反馈制衡性和知识增值性等特性的无形链式结构。加强产学研知识链管理,是提高产学研合作绩效,更好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代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在知识互补的基础上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问题在当前是一个新热点。针对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及激励不足,在知识互补性视角下,应着重从合理利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各方的优势资源、加大激励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的交流和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境三个方面,寻找适合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将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措施和必经之路。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研究主题,根据2010年至2016年的相关研究资料,从"概念内涵""生态视角""知识视角""机制视角""绩效评价"五个角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可为未来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前提下,基于协同学和协同管理的理论知识,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下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新思路:要从宏观上探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者的协同发展问题,建立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学位体系;从微观上分别探讨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自身协同发展问题,形成协同创新下各自的培养模式;最后指出应开展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专题研究,进一步强化协同发展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着手高校人事管理机制创新既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大趋势的迫切需要。现有的高校人事管理机制却阻滞着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以合理划分校院人事管理的权限,建立服务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人力资源共享系统,构建基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的多层级动力系统的联动机制等3条路径的人事管理机制创新,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4):150-151
高职院校产学研中的知识网络是指参与产学研合作知识系统的各部门,以知识共享与应用作为目的,将协同创新作为核心通过耦合式互动、三重螺旋实现知识在知识网络各节点的流动与扩散,形成开放复杂的知识网络机构。从知识网络某一链条看,知识生产作为起点,知识共享作为中心环节,知识应用作为终点。知识网络具有动态性、反馈性、收益递增性及非线性等特点。高职院校产学研知识网络治理,慎重规划格局,谋求合作机制;打造平台联动,促进资源整合;打通各方面壁垒,提高参与主体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政产学研协同机制还不完善,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对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由封闭式技术合作创新向全方位、开放式协同创新合作新机制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集约型发展模式下,产学研合作还存在转型困难、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政府、高校、企业等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部门,要通过打造阳光政务平台、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建立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等方式,构建面向区域发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当今世界各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模式是提升创新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美国、法国、日本及韩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发挥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汇聚优势,深化校企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法律政策体系,争创科技创新服务型政府,建立高度市场化的协同创新中介组织,着力培育协同创新文化等方式,可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技术之基,技术是产业之源,而高校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发祥地,是产学研创新的源头活水。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继续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从建立战略协同机制、建立资源协同机制、建立利益协同机制、建立管理协同机制、构建专利协作模式和建立网络协同模式等六个方面对高校产学研协同机制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的主体,大学科研从“象牙之塔“走向了经济主战场,知识产业化成为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而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知识产业化发展.大学知识产业化专门立法,旨在发挥法律的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建立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及知识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法律机制,调整大学知识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的深入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重大战略。创新的基础在企业,珠三角地区要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高端层次。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目的是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形成一个区域的整体创新环境。国家创新体系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学校中的知识创新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与企业的"创新"活动有很大不同,它要求学生能够切实开展知识的建构与创新。为了探索中国大陆知识建构课堂的知识创新过程,文章构建了一个不断转换的知识生成过程,通过KnowledgeForum(知识论坛,简称KF)的功能外化从个人知识、小组知识、社区知识的发展及转换过程开展研究,深入探讨学习者从知识建构走向知识创新的机理。文章认为师生在KF中进行创新性的知识创造活动,通过协作性的知识建构,保证创新性观点的产生以及社区知识的推进,为一线教师开展知识建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碳关税"和"碳交易"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无以逾越的门槛。发达国家据此强化其经济发展上的强势地位,甚至借此打压新兴工业国的成长空间。作为新兴工业国的典型代表,中国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一方面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公约与框架的谈判和筹建,特别是在碳气排放总量上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筹措低碳经济的国内制度创新,特别是在碳税国内化进而架构全体商品的碳价体系,以及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方面,争取更有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在外在空间和内在效率两个方面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paper intends to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facilitating China’s ongoing regional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with an ultimate goal to enhance the role of university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so doing, this paper compares major models of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UAS) around th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iple Helix Model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nature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 implied by each model, and then exploring their relevance for China’s UASs transform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innish model is the most relevant to China. By comparing the Finnish and Chinese practice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are solicited to Chinese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在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二者之间的融合协调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关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表现为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引导型模式和官民结合型模式等三种主要实践模式。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创新机制则既包括科技推动、利益驱动、市场导向等动力机制,也包括政策保障、人才支撑、资源配置等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增强组织竞争优势的管理方法。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应该从编码化战略选择、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化流程建设、知识共享及人员流动机制建设等方面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以适应知识管理理念要求。  相似文献   

18.
Previous research concerning teacher practical knowledge has revealed its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s, content structure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but little research examines its ethical dimension. Based on a four-year project in China, this study probes the ethical dimension of an experienced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explicated in a dilemmatic but teachable moment. Narrative inquiry is used as both a research method and a representational form to reveal the teacher’s ethical decisions and actions in the nested macro–meso–micro dilemmatic spa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is embedded in a complicated web of meanings, and tapestried by her compromise to the national policies, her negotiation with the school governance and her caring for her students 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The ethical dimension of her practical knowledge provides her a vital power to carry out her educational practice. It is advocated that an ‘ethical turn’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needed, so as to authorize teachers’ professionality reflected in their roles as humanity cultivators and transformative intellectuals. Moreover, under the global educational reform context since late 1990s, this article can be seen not only as a case from China, but also has implications for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9.
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是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有效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举措。相比传统的所长负责制和项目聘任制,PI制以科研人员个体为基本单位进行科研决策和资源配置,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科研组织模式。本文基于组织分权与高等教育系统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以访谈和文档研究为基础,结合问卷对南方科技大学的PI制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发现,PI制可以有效激发基础科研创新活力并推动市场导向型校企科研合作,但与国家战略导向型科研需求存有潜在的不兼容。为此,新型研究型大学可探索多元错位发展,或通过PI协作群提升与国家政策导向科研的兼容性,也可选择充分发挥PI制优势以保护基础研究人才的科研自主权。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国家是建立在民族对国家认同基础上的主权国家,是当今世界最基本的国家形态。举办教师教育对民族国家而言具有重大的直接性价值意义和间接性价值意义。举办教师教育,办好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和政府的责任。具体到我国,就是要进一步突出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完善教师教育的制度体系,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完善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互动机制,全面支持和推动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