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播客发展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兰 《网络传播》2006,(7):28-29
当博客风正劲时,播客之风也渐渐地刮起来。虽然播客是博客发展的一个分支,但是将博客的发展公式完全套用在播客上面,似乎有点过于简单。以声音或视频作为表达的手段,毕竟有着与文字传播不同的一些内在逻辑,也带来了一些不同的文化景观,也许正是这些将决定播客未来空间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何淼 《新闻世界》2008,(11):110-111
目前博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个人博客行为的规范与否、网站的博客服务与管理是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博客的世界是井然有序还是混乱不堪。个人、网站和监管部门都应该主动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职责,努力使“博客”——这个充满活力的信息交互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秦明 《网络传播》2005,(12):4-4
博客的传道者方兴东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非常严肃而又迫切的问题,他说,当“木子美事件”轰动全国并且极大地冲击了中国新兴的博客世界的时候,一个极为严肃,极为紧迫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塑造博客世界的道德规范?如何为博客的未来发展负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个问题关乎博客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关乎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4.
张燕妮 《青年记者》2009,(20):31-32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博客,在初期被赋予了新型媒介和新型传播方式的美好形象。但随着博客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个人话语权在博客的实现程度遭到质疑,在看与被看之间,博客的监视与窥视,分别代表着博客的权利范围与心理机制,主宰着博客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曾丽清 《视听界》2007,(1):66-67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2005年,会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l在中国,这一数字达到了1600万。2006年,随着博客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博客数量预计将达到6000万。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认为,博客已经成为继bbs、QQ、email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很多传统出版也顺应时势,开始博客出版匆匆联姻,谋划出博客书、博客杂志等多种共生模式。从竞争对抗到和谐共生,这个过程给传统出版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博客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图情博客的相关理论,研究图情博客的类型、应用情况,分析图情博客的技术支撑,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能够多方位地了解图情博客,并为其今后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论博客的传播及其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宜君  张欣 《新闻界》2006,(3):69-70
博客(Blog)是一个新型的个人互联网出版工具,据《200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的内容生产中,并且通过这些内容,与别人进行共享和互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王静  边文婧 《兰台世界》2013,(17):19-20
本文在剖析网络博客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网络博客在档案领域中的发展现状、网络博客推动档案研究和发展的作用,提出了部分博客已经具有了档案价值,具有了被保存的必要性这一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陈睿 《声屏世界》2007,(9):33-34
与2005年的风风火火相比,2006年整个博客行业热潮趋降。因为后续资金未能跟进,为了压缩运作成本,国内最负盛名的两大专业博客网站先后缩减了规模。2006年1月,博客网一口气裁员约100人(占当时员工总数的1/4);到6月中旬,中国博客网又撤掉北京分部的市场商务部门。7月份,敏思博客因为资金问题而休克,直接引发了博客寒流来袭的大争论。  相似文献   

12.
方希  郑雅钦 《出版参考》2005,(6X):20-21
博客的出现是对传统媒体的一个冲击,其信息灵敏性、撰文的相对深刻性以及博客之间,博客和其它网友之间高度的互动性较之传统媒体形式都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从博客和图书出版契合的角度出发,是博客图书的出版实践探索中的一部分。此时不禁疑问,什么是博客图书?博客图书比传统图书出版有什么优势?博客的未来又怎样?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工程》2002,(12):41-41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发展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里。若要使制造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对制造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内地图书馆学个人博客特点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宇 《图书馆》2008,(1):60-62
本文分析了我国内地图书馆学个人博客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内地图书馆学个人博客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  相似文献   

16.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公共图书馆博客与不博客的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的私人性与开放性决定了其分享和参与的社会特性,博客精神与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天然耦合,使博客成为公共图书馆时代精神的技术表达,公共图书馆博客对公共社会价值的实践全面诠释了公共图书馆博客的理由,而对不博客理由的反讽进一步预示了公共图书馆博客的兴盛.  相似文献   

18.
博客10年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来,博客曾被誉为“传播媒介的未来”,也曾遭受猛烈抨击,但博客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促进了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7000万个博客,全世界每一年新增约12万个博客,平均每秒1.4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博客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博客及博客化正在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并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由博客短暂的发展历史来看,博客并不是全新的事物。个人网站进一步的大众化。就是博客浪潮的生命本源。博客技术门槛的过低,以及概念、模式的迅速复制,是它得以迅速传播并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的重要原因,也使得它将个性化的知识积累、信息过滤和深度沟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述了博客的来源和发展历程,认为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现代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具有个性化、互动性和公共性,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基于博客的特殊性,文章提出,在博客的发展过程中,除要遵守现行互联网法律法规外,还要遵循博客自律性原则,真正实现博客个人媒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