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的启蒙运动。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旗帜,进行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的英勇斗争。他们冲破封建制度的网罗和宗教神学的樊篱,用理性的火炬驱散社会的黑暗,用真理战胜邪恶,从而开创了法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启蒙思想运动中,卢梭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提出的社会政治哲学,是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西方文学既是极富于开放特征和创造活力的文学,又是多种文化基质的综合。它除内蕴着一定的深层文化意识,即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生活方式及其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积淀的深层社会心理结构,还往往交织着不同程度的神学倾向,体现着现代基督教从“神证”向“神学”、从笃信型宗教向文化型的靠拢,揭示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向神学的回复。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是宗教与封建专制融合的时代,以方术、巫术为基础的宗天神学和谶纬神学得到统治者推崇,对秦汉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秦汉时期许多封建礼制和典章制度,都源于方术及其相关的宗教信仰.而河北地区的燕赵故地,正是神学宗教盛行的地区.以大量史实为基础,研究秦汉礼制中蕴含的神学宗教,可剖析封建礼制与宗教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革”之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先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主潮,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比较而言,现实主义主要承担了文学的启蒙意识,现代主义则致力于审美形式建构.90年代之后,在市场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新时期文学迅速走向分化,呈现出无主潮的多元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5.
罗红霞 《文教资料》2012,(32):95-98
基督教文化在当代中国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当代作家都有意无意地在宗教文化中寻求文学资源,使得当代文学或隐或现地蒙上了一层宗教的光环。本文主要阐释了基督教话语下史铁生的个体言说,史铁生深受现代神学的影响,具有深厚的现代神学思想,再加上自己独特的生存体验,自觉将基督教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和文学资源融入自己的人生和写作,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宗教观念和言说方式。在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影响下,史铁生领受了对神性的感性依赖,在求索中追寻个体生存之根,在问信中思考生命的欠然,在爱愿中实现心魂的救赎,从而创造出一种彼岸的语言,超越一切的限制,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完成了他神性和诗性的个体言说。  相似文献   

6.
“文革”之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先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主潮,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比较而言,现实主义主要承担了文学的启蒙意识,现代主义则致力于审美形式建构。90年代之后,在市场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新时期文学迅速走向文化,呈现出无主潮的多元共性格局。  相似文献   

7.
艾略特作为二十世纪英语世界伟大的宗教诗人和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宗教文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宗教与文学》一文。他认为只有符合文学标准且表现了基督教思想感情的作品,才是伟大的作品;另外,必须以道德批评和神学批评来补充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批判宗教神学世界观的历史功绩作了客观评价。伏尔泰的批判武器是自然神论,这种自然神论是摆脱神学的简便形式,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无神论形式。今天研究这种反神学思想,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启蒙文化甚嚣尘上,文学启蒙则成为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由于副刊在不断的发展中对文艺的重视,再加上其迅速快捷的传播方式又优于期刊等其他传播媒介,就作为文学和文艺的载体选择,承担了启萌思想、开启民智、传播知识、批评现实的功能,成为文学革命和思想启萌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1920年代,赵紫宸对"五四"启蒙现代性思想抱有热烈的期望与认可,甚而要求按照启蒙思想原则对基督教信仰进行变革,但是,在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代宗教"的命题前,他表现出了与"五四"启蒙主义者截然相反的态度,并开始超越启蒙现代性思想的界域,1930年代以后,更在卡尔·巴特的新正统神学的影响下回归基督教信仰的传统,高举启示神学的旗帜,走向一种反现代化的文化守成主义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莹 《文教资料》2011,(11):116-118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以大篇幅论述了地理环境中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民族性格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而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虽然这种论断是不合理的,但就其表述看,是客观且有分寸的,更重要的是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分析,以反对宗教神学为目的。他的这种观点为摆脱宗教神学的羁绊而向科学迈进了重要一步,所以孟德斯鸠并非地理环境决定论者。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是一个启蒙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尝试趣味教学.巧妙利用德语诗歌教学来辅助德语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在德语入门阶段的学习兴趣.通过诗歌这个载体来教授学生语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德语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修养.教学实践证明,将诗歌融入基础德语教学,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快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罗斯著名的作家、文学家、宗教哲学家和神学家。他一生发表了多部文学著作 ,大部分作品中都蕴含着神学主题 ,这也就体现了他的神学思想。他的神学思想对新基督教有着重大贡献 ,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在黑格尔哲学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方向的形成过程中,卢梭的思想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卢梭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揭示了启蒙自身的异化,启蒙不仅未能实现理性和自由,反而导致了更多的不平等和不自主,损害了人类的天性,但他也意识到,自然状态往而不返,关键在于如何在对现代社会的重新理解和重新奠基中,恢复人类天性中的自由和善良。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哲学和神学著作中,充分吸收了卢梭关于宗教与立法的讨论,并以卢梭的"公民宗教"为蓝本提出了自己的"民族宗教"和"主观宗教"的构想,希望以此来改造传统的基督教,使自然与规范、自由与权威最终在这种新宗教中统一起来,从而在一个更为根本和整全的意义上实现人的自由。可以说,充分把握黑格尔思想的这一开端,将为我们理解黑格尔思想发展和成熟时期的哲学体系提供一个可靠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模式是宗教与人文的关系,古希腊早期宗教神学中有着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不同发展时期主要哲学流派思想中均呈现出这种人文主义旨趣.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通过100个故事批判了文艺复兴时期封建、守旧的宗教思想,通过巧妙地讽刺手法抨击了封建特权、宗教神学及僧侣阶级,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狂欢化特性为中心,解读《十日谈》在思想观念、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体现的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无神论,是在吸收无神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是在与宗教神学观撞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面对历史悠久而纷繁复杂的宗教神学现象,科学无神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历了各自艰苦曲折的思想转变以后,以更深邃、锐利的目光,透视了宗教神学的深层本质,洞察了宗教神学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揭开了神学的神秘面纱,建立了科学无神论的理论体  相似文献   

18.
在外语专业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正视德语文学课程在当下德语人才培养体系中面临的困境,深刻认识文学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是推进德语专业改革的重要步骤。因此要改革德语文学课程教学方式,改变当前文学课程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开发德语文学实践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德语文学在新时代德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斯宾诺莎是17世纪荷兰杰出的哲学家,在继承古希腊时期以及中世纪学者部分观点的基础上,在《神学政治论》中阐述了独特的神学政治观点,对政体与宗教的关系做了细致分析,为神学与政治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对后世自由主义、理性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文学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宗教发展需要运用文学形式.因而也就产生了宗教文学,如基督教新约、旧约《圣经》、伊期兰教《古兰经》,本身就是很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它们具有强有力的文学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文学家在观审生活、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已经将自己的宗教感情和宗教心理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到创作文本当中。宗教需要文学,同时宗教也给文学以巨大的影响。艺术从宗教中获取材料.发展自己。宗教心理的审美积淀神是人创造的。美妙绝伦的阿芙洛蒂特是希腊人审美心灵的结晶,是希腊审美文化的象征。黑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