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父亲     
从小很少写父亲,可能是因为潮流的趋势,作文选上总是不停地出现《我的母亲》类似的文章。但是我知道,母亲是天,父亲是地;母亲是船,父亲是舵。没了地就没了方圆,没了舵就没了方向。父亲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那张怎么也看不厌的笑  相似文献   

2.
李洪敏 《家庭教育》2013,(11):41-41
我不知道是因为父亲太过于心细而显得母爱粗粝,还是母亲一向木讷的缘故,反正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给我一种距离感。赶集回来,我们会争着掏父亲的包,而从不去翻母亲的包,记忆中,母亲是很少给我们买零嘴吃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母亲就离开了我,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当别的小朋友嘲笑我没有妈妈时,自卑的我常常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如今,我已经长大,而且和同龄人一样开朗乐观,这是因为成长的路上一直有父亲的陪伴。自母亲离开我们之后,父亲在我面前就扮演着双重身份:既是严厉的父亲,又是慈爱的母亲。所以,我从父亲身上不仅能感受到深沉的父爱,还能感  相似文献   

4.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童谣一直伴随着我,但我觉得父亲对我的爱也是同样伟大的,他对我的爱也不次于母亲对我的爱。我的父亲已是年满四十岁的人了,由于生活的艰辛,父亲的头发变成了灰白色,手里的茧子也非常多,整个人看上去苍老了许多。自出生以来,父亲就对我非常疼爱,凡事都偏向我,也许是因为我是家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非常爱喝草莓汁。我每次去看她,都能看到她正在喝草莓汁,这使我很震动,也很惊讶。我的父母后来都住进了养老院,并在那里度过了以后的岁月。这主要是因为母亲患了老年性痴呆症。后来父亲也病了.不能再照顾她,这样他们就住进了养老院。他们虽然分别住  相似文献   

6.
果然 《华章》2004,(12)
小的时候我不算是个本分的女孩子,或许是因为把我当儿子看待的父亲潜意识里不自觉地培养,母亲总是为我的不端不淑发火和担忧,父亲却看着我的淘劣哈哈大笑、陶然自得。每当吃饭时母亲摆开架式要教训我时,父亲就会把我抱在膝上,带着愉快的口吻说:“来,咱爷俩喝口酒!”看我吮着筷尖上的白酒辣得眯起眼睛,母亲也会被逗得笑起来。于是我便得以在这种类似庇护的遮掩下,顺利地躲过母亲的数落。  相似文献   

7.
黄昏的路上     
我对夕阳落下的一幕情有独钟. 记得小时候我总体弱多病,不能跟那些满世界跑的"野"孩子一起玩.父亲是位山村教师,每天很早就出门去教书了,母亲得下田里干活,我便留在祖爷跟前.在午后太阳老高时,我总会不间断地去村口的田边仰望,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见到父亲和母亲的归来.  相似文献   

8.
忘忧草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和母亲离婚。在年少不懂事的我看来,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在履行法律义务,或者是因为他的某些自私想法。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 1米 75 ,我的母亲 1米 6 8。父亲和母亲谈恋爱时 ,父亲剃着平头 ,母亲留着长发。认识父亲的人说 :“那是谁家的闺女 ,真漂亮 !这傻小子还真有眼光。”认识母亲的人见了说 :“小伙子真是体面 ,这姑娘福气好啊”。秋收的季节 ,母亲没带上什么嫁了过来。父亲和母亲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很勤劳 ,母亲很贤慧。父亲干完农活就到水田里去捉些鱼虾 ,用荷叶包着拿回家 ,煮了给母亲补身体。母亲怀了我 ,就在家里煮煮饭 ,给公公婆婆端点水。那个小阳春 ,我从娘胎里出来了 ,从此 ,家里多了个我。母亲把我托给了公公婆婆。母亲剪了长发 ,和父亲…  相似文献   

10.
爱心不怕剪     
一次,父母在看电视,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还拿着毛衣针为父亲编织毛衣。母亲织了一会儿,对父亲说:“剪刀。”父亲拿起剪刀迅速地递了过去。我看到父亲的手自觉地握住剪刀的刀口部分,而将剪刀的刀柄递给母亲。母亲用完后将剪刀递了回来,同样用手握住锋利的刀口部分,而将圆曲的刀柄留给父亲。我被这一瞬间的动作感动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危险的部分留给自己,而将温柔的部分留给对方。难怪在生活中他们相敬如宾,互谅互让。看到这一幕,我猛然醒悟:父亲是因为爱而时时处处为对方着想,于是递剪刀时是将圆曲的一边递过去。而我递剪刀时是将锋利的一…  相似文献   

11.
一对耳塞     
多年来,母亲的起居一向极有规律,早睡早起.那晚她和平常一样,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就睡着了.我奇怪地问父亲,母亲怎么戴着耳塞就睡了?父亲正看电视,怕我惊动了母亲,赶紧转过头冲我说,别弄醒她!尔后才慢悠悠地给我解释:她呀,迷上京戏好多年了,不听上几段睡不着的.  相似文献   

12.
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了。父亲一走,我的快乐也跟着他不见了。母亲整天以泪冼面,家里所有跟父亲有关的东西都被姥姥收起来了。我偷偷地藏了一张全家福,每天睡觉前都要拿出来看上好一会儿,有时候还哭着对着父亲说话……后来我对母亲说,我们都想父亲,就把父亲的照片挂起来吧。那张全家福被母亲放大后,挂在我们家最显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我瞧着母亲,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我懂得了爱有时候就是一种原谅。10岁,我成了孤儿1991年,我出生在美国怀俄明州的一个小小农庄中。孩提时代,父亲便告诉我:我的母亲是个坏女人,在我降生一年后她便抛夫弃子,远走他乡,她是我们父女俩的叛徒。怀俄明位于中西部山区,那里土地贫瘠,生活艰辛。我的父亲是一个苦行僧般的人,他性格倔犟,不苟言笑,仿佛生来就与人世间的任何快乐无缘。父亲中年刚过,可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的出走带来的。于是,从懂事起,我便恨母亲,恨这个在我的记忆中未留下任何印象的坏女人。我常常想…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出走     
母亲第一次出走,是在我六岁那年.我五岁时,父亲煤气中毒,双耳血流如注,接连做了三次手术,家里欠下一屁股债,才将父亲从死神身边抢回来.父亲病愈后,身体虚弱,不能干重活.母亲对父亲说,她要出去打工.父亲不同意,但母亲还是走了.  相似文献   

15.
若即若离     
相互依靠的情义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我母亲.我母亲收到后都会在被订正的字旁写上一整行对的字,就像小学生被罚写生字.  相似文献   

16.
我对于父亲的称呼始于一声“叔叔”。父亲从十七岁当兵离开故里,回家的日子就屈指可数。我降生的时候,他不在身边。不到两岁的时候,母亲千里迢迢抱着我去父亲所在的兵营探亲。下火车后,母亲把我递到远远冲过来的父亲怀中,我也就懵懵懂懂地冲着这个陌生的男人脆生生地喊了声“叔叔”。后来,母亲告诉我,当时父亲就怔住了,尴  相似文献   

17.
父爱永恒     
渐渐的上了小学二年级,母亲要去外地工作,我和父亲并不想让她去,可是工作需要,母亲必须去外地。从母亲走的那一刻,家庭负担全部压在了父亲的身上。每天早晨父亲帮我梳头,这是母亲的委托,但母亲说,如果不习惯的话就把它剪掉,父亲从小就喜  相似文献   

18.
馒头的伤害     
亲爱的朋友,如果我对您说,仅仅因为一个馒头,许多年来我一直不敢正视我母亲的那双眼睛,忍受着自己良心日复一日深深地自责,您也许一定不会相信。那么,就让我来告诉您这个关于一个馒头的真实故事吧。13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了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多寄钱回家,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这是父亲路上吃剩…  相似文献   

19.
当然,她并非真是我的姨妈,并且出于对她的恐惧,我从没当面这样称呼过她。我只是在提及她时才用"我的芬妮姨妈"作指代,因为这个称呼总惹得我父亲咯咯笑,还使得我母亲板起脸来直瞪着我和父亲——瞪着我是因为我对长辈不尊重,瞪着父亲是因为他纵容我使坏。两种反应都让我乐在其中,所以我总是伺机尽可能地将那个称呼用到我们平常的对话中。  相似文献   

20.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