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笑是常见的外在动作,但在《卖蟹》中却写得声态各异,生动地折射出人物心灵的美与丑。1.胖同志不屑地看一眼离去的人,嘴角上浮出一丝得意的笑容。2.小姑娘开心地笑起来,象摇起一串快乐的铜铃铛。3.小姑娘从鼻子里哼出一声笑。4.她一边称,一边不时地看一眼过滤嘴,嘴  相似文献   

2.
“笑”是人的思想性格及内心世界的表露。各种各样的“笑”在许多诗文名家笔下被描绘得妙趣盎然,余味无穷。而《卖蟹》中的“笑”则更显得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先看“旱烟袋”憨厚的“笑”。在等着买蟹时,“旱烟袋”向“过滤嘴”问时间,“过滤嘴”随口答道:“差一刻”。他不知道是差一刻几点,但不好意思再问,只是忠厚地笑:“嘿嘿,你看还能上货?”尽管“旱烟  相似文献   

3.
《卖蟹》一文以某海滨小城的蟹市为背景,展示的是一个小城镇集市贸易的场景。通过买蟹卖蟹的曲折经过,着重刻画了“过滤嘴”、“旱烟袋”、小姑娘这三个人物,鲜明地表现了主题,文章采用的艺术手法是:一用不同的手法刻画不同人物的个性写“过滤嘴”,运用讽刺笔法,进行艺术夸张,把他漫画化。这是一位“出众的胖子”:“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他自己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  相似文献   

4.
《卖蟹》和《醉人的春夜》出自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两篇课外自读课文。教师如果将它们进行综合比较阅读指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比较相同之处。 一是主题相同。都是表现社会主义先进人物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前者集中体现在少女小姑娘身上,后者集中体现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小说通过他们的赠蟹和修车等平凡小事,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新道德。 二是描写相同,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前者主要体现在“过滤嘴”的身上,他“胖”的肖像细节,两次丢掉半截烟卷,两次被蟹夹疼的动作细节,生动地画出了他自私肮脏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小说《卖蟹》以其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都很有特色,相当精彩。其中,对人物的笑描写得更是精妙绝伦,极其传神,很值得品味。这篇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卖蟹小姑娘、过滤嘴和旱烟袋。为了刻画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在调动各种艺术手法的同时,始终抓住“笑”这个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面部表情的词语,进行描绘。小说前后对各种人物的笑的描写共二十多处,成为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这些描写自始至终,前…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六册)小说欣赏单元中选录了王润滋的《卖蟹》, 《教师教学用书》在评点这篇小说时认为胖同志是“恶人”, “贪得无厌”“老奸巨猾”“强横霸道”“利令智昏”;而卖蟹小姑娘则“对恶人,寸利不让”“以恶制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分析推敲,认为这种看法有偏颇,试分析如下。抽过滤嘴的胖同志和抽旱烟袋的老同志都是急等着买蟹的人,他们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  相似文献   

7.
《卖蟹》是山东作家王润滋闯出山东、走向全国被读者普遍叫好的优秀短篇。它通过对普通人物平常心态的刻画,以其清洁明亮、宽厚深挚的人性之美,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读者,陶冶着人们的心灵。《卖蟹》的人性美,首先表现在对劳动和劳动名的尊重上。小说塑造了热爱劳动珍视劳动的小姑娘和蔑视劳动践踏劳动的"过滤嘴",并通过小姑娘的斗争胜利表现了对劳动的赞美,通过对"过滤嘴"践踏劳动的批判,也从反面对劳动进行了讴歌。当富态严然的义始者"过滤11$"将筐中'"那些Tfi八个儿的鲜蟹一曰\挑t匕",对父想廉价买入时,J钻眼据"理"力争,使得"过…  相似文献   

8.
一次在北京坐公交车,看到一个外地男青年拿着北京地图在看。一会儿,他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请问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售票员小姑娘眼皮也没有抬,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话也没错,但是小姑娘接着说了一句多余的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劲儿啊!”小伙子有涵养,嘻嘻一笑准备下车。旁边一位老大爷对小伙子说:“你再往前坐四站转904路车也能到。”大爷要是说到这里打住就好了,既帮助了小伙子,又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问题是他看不过小姑娘欺负外地人,于是又加了一句批评她:“现在的年轻人啊,没一个有教养…  相似文献   

9.
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放学后正蹦蹦跳跳地回家,一不小心撞上了一个老人。老人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女孩,是我不小心。”女孩望着老人,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和自然中无处不存在美,但也存在着丑;美丑并存,相互联系,对立统一。 许多课文的作者所构造的艺术美,既可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又可以反映自然丑和社会丑。不仅如此,还可以将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以丑衬美。有的丑是作为美的对照而存在的。作者在创作时,常把美和丑并列在一起,以丑衬美。短篇小说《卖蟹》,运用正反对比映衬法,让美丑同步、相反相成、相得益彰。作者笔下的艺术美,通过卖蟹人(小姑娘)与买蟹人(旱烟袋和过滤嘴)之间和两个买蟹人之间的多层次  相似文献   

11.
轶名 《学习之友》2008,(12):46-46
一次在北京坐公交车,看到一个外地男青年拿着北京地图在看。一会儿,他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请问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售票的小姑娘眼皮也没有抬,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话也没错,但是小姑娘接着说了一句多余的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劲儿呀!”小伙子有涵养,嘻嘻一笑准备下车。  相似文献   

12.
头发虽小,但诸多名家却通过对它的描绘来表情达意,刻画人物形象,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绘“头发”的妙笔,下面摘取出来,与读者共赏。一、通过对“头发”的描绘,暗示人物年龄和身份王润滋在《卖蟹》的开头介绍人物时,对“过滤嘴”作了这样的描绘:“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就显得格外精彩有神……”透过对“头发”和肖像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过滤嘴是一个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的精明的小市民形象,这为后文揭示他…  相似文献   

13.
你抓过大蟹吗?在那漆黑的夜里,左手持电筒,右手戴手套,踩在“百蟹丛中”,一手伸下去,捞起一只大蟹……你相信吗?你肯定不会相信的。用这身打扮去抓蟹的肯定是养殖大蟹的人,我这个学生怎么会有这种经历呢?不瞒你说,我爷爷就是养殖大蟹的,所以我就有机会体验一下抓蟹的滋味了。今年,爷爷第一次尝试养蟹,养殖面积只有3亩多。现在,正是大蟹的成熟期,每到夜里,河里的大蟹就如热锅上的蚂蚁,争先恐后地往岸上爬。蟹多了,抓蟹的人手不够了,我就来“填补空白”,当一回“义务工”,表面上说是帮爷爷的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好玩。今天,我又一次跟着爷爷去…  相似文献   

14.
随份子     
马鸣刚到科里的时候,哪个同事有了什么事,马鸣就跟着大家一起随份子。后来,不仅是科里的人有事大家要随份子,单位里的哪个人有事,大家也都要随份子,而单位里的人又越来越多。有一年元旦,马鸣的工资奖金全都搭进去还不够,只好回家向爸爸妈妈要生活费。马鸣对这件事深恶痛绝。一次又要随份子的时候,马鸣终于忍无可忍,大声埋怨道:“操,这不是自己往自己脖子上套绳子么!不干了,老子说啥也不干了。”负责收份子的小姑娘不相信,问他:“马鸣你真不随啦?”马鸣坚决地说:“不随了,说啥也不随了。”马鸣又说:“无聊,简直是无聊透顶。”大家就笑。小姑…  相似文献   

15.
去年国庆节,在著名导演郑晓龙的办公室里,我与周弘先生热烈交谈着。一位制片人问:“你们是老朋反了吧?”周弘笑了:“我们刚认识30分钟,却一见如故。”是的,作为教育思想的探索者,我们一见如故,“赏识—成功”教育成了永恒的话题。大家还记得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周婷婷吧?那位又聋又哑的南京小姑娘,不但创造了能听能讲的厅迹,如今又成为中国第一应残疾少年大学生,还成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特邀嘉冥。周婷婷的成功之路就是父亲周弘先生“赏识—成功”教育的诞生过程。几十个聋儿成了周婷婷式的早慧儿童,一批批所谓的“坏孩子…  相似文献   

16.
车还没有来,真烦。车来了,不是我要乘的那路车。“阿姨,这路车到不到动物园?”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嫩嫩的童音。“不去。”售票员在车上头也不抬,冷冰冰地回答。小姑娘失望地退了回来,我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小姑娘紧紧咬着下嘴唇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四处张望着。我知道去动物园应该坐哪一路车,看她无助的样子,我想我应该去告诉她答案。我走到小姑娘旁边。“你去哪儿啊?”我的声音温柔得让我自己都有点儿惊奇。小姑娘怯怯地望着我,把我审视了一遍又一遍。“是动物园吗?刚好咱们同路。”我等着小姑娘欣喜地询问我该乘哪路车,我想有她羞涩…  相似文献   

17.
《精彩的马戏》(六年制第四册)一文的题眼是“精彩”,为了表现这一中心。文章突出地描写了观众的三次反应。“先说猴子爬竿吧.……它那顽皮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因为猴子本身就顽皮,表演时又穿着小孩  相似文献   

18.
熊姑娘     
森林边住着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歌儿唱得又脆又响;森林里住着一只小黑熊,模样又憨笨又难看。小熊孤孤单单,想和小姑娘做朋友。 一天早晨,小姑娘又在森林小河边唱歌了。小熊走出森林,笑呵呵地对小姑娘说:“你长得真好看,歌唱得真好听,咱俩做个朋友  相似文献   

19.
龚晓凤 《中学生读写》2009,(10):148-148
一脸“坏笑”的青春 读了《一脸坏笑》以后,我无法遏制地发出了许多百感交集的叹息。因为我无可奈何地跟随着书中那个少年李海洲,又走回了我们这个兼具炎热、杂乱、多情、荒诞等多种品质的城市十多年以前的时光。  相似文献   

20.
《小橘灯》是冰心的作品,一直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而且被《大纲》列为基本篇目。但对它的结构分析,在教学中却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全文共13段,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的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4段),写初遇小姑娘。第二部分(第5至10段),写探望小姑娘母女和小姑娘制作小橘灯送给“我”的经过。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交代小姑娘爸爸的去向以及“我”对小姑娘一家的思念、祝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