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早在上大学时,我就对美国很感兴趣,读过一些关于美国革命历史的书籍,对美国人民建设新大陆的创业精神,十分敬佩。那时,正值同属盟军阵营的美国和我国并肩抗日,我还曾和几个在华作战的美国大兵结为好友。当时的美国,在我脑子里,是一片民主自由的乐土,令人向往,  相似文献   

2.
重点导读     
《对外大传播》2016,(9):1-1
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及对中国外宣的启示美国大选,无论是在美国国内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都举世瞩目,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美国在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大选过程涉及的中国议题会对美国甚至世界的"中国话语"产生影响,影响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了解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做好美国大选年的外宣工作,对促进国外公众对中国的理解、提升中国形象大有益处。2016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主要集中在中美经贸关系、南海问题和朝鲜问题、网络安全、人权问题等。我们应总结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中国话语"趋势,规划外宣,提早介入;根据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3.
美国版权法源自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然而,该条款源自何处,研究尚不充分。美国独立前长期被英国殖民统治,殖民统治形成了深厚的法律传统。独立后的美国在立法上不可能立刻摆脱英国法律的影响,版权法也不能例外。在宪法起草前,有12个州通过了各自的版权法。宪法起草者来自这些州,这些州的版权立法实践无疑会对宪法版权条款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首先介绍知识产权条款起源在美国的研究现状,随后从版权法的外部渊源、美国联邦法渊源、美国州法渊源介绍美国版权法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围绕提高美国公共债务上限的谈判长达数月之久,当各界认为美国债务危机在8月2日收官之际,美国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8月5日抛出“重磅炸弹”,下凋了美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再度引发金融市场和媒体“海啸”。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0,(1):114-114
<正>郭晓平在《教育研究与实现》1993年第4期撰文指出:纵观近一个世纪的美国教育发展史,可以说,美国教育是在变革中求发展的。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需要是促使美国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那么,美国教育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期里是如何  相似文献   

6.
与中国人较为关注国际时事不太一样的是,很多外国人更关心自己以及周围发生的事情。以美国人为例,尽管9·11之后美国剐时打两场仗,一场在伊拉克,一场在阿富汗,但是63%的美国人不知道伊拉克在哪里,更有近九成的美国人不知道阿富汗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威廉·迪安·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The Rise of Silas Lapham)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绘中产阶级白手起家图景的作品。在美国建国后的一个世纪,美国长期处于亚文化状态,欧洲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在美国占据着统治和主导地位。1865年的美国内战为美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促进了美国现实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该作品创作于1885年,处于美国试图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特殊时期。笔者从民族性角度出发,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旨在证明这部作品实质是一种对美国文化身份构建的探索。首先,该作品塑造的"白手起家"的故事正象征着美国亚文化走向文化独立之路;其次,"美国梦"和"清教主义"作为"行为指南"内化于人物内心,带有美国特质。由此可见,从民族性的角度解读《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是对该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她共创作了11部小说,均是描写生活在美国的黑人生活。这些小说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与人物描写,把生活在美国的黑人生活与白人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当时生活在美国的黑人在文化冲突下的心灵困境,引发了社会对黑人生存现状的共鸣,从而奠定了托尼·莫里森小说的文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美国双线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自主灵活、富有创新和竞争精神,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监管体制曾是美国金融业发展繁荣的坚实基础,但是美国分散制约式的功能监管体系在金融危机面前漏洞百出。  相似文献   

10.
如果在北京的大街上问过路的行人,美国的民族构成如何,绝大多数市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美国有白人和黑人,白人占大多数。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美国本土,竟有很多人不清楚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由哈佛大学与《华盛顿邮报》等单位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不分种族,接受调查的1970名美国人对美国的白人占74%的高比例毫无所知。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自1936年至今,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诸多一流学府的国家之一,在世界教育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美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令世界震惊,令世人瞩目。在发展的过程中,美国高  相似文献   

12.
远在异域的美国,能在电视荧屏上看到东方人面孔的主播人和记者,倍感亲切。在美国东西海岸的华文大众传媒中当然拥有华人记者编辑,但是在美国主流社会的英语新闻传媒中亚裔的新闻从业人员则很  相似文献   

13.
外刊概览     
亚裔美国人永远是外国人 1965年以后移民美国的亚洲人不同于更早到达的犹太人、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亚洲人独有的相貌也许使他们更难融入美国社会,但同时他们的高学历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快进入中产阶层。现在他们的孩子, 年龄20-40岁不等,正跨在两个世界之间,即亚洲民族的传统和西方文化。他们得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更新老移民的故事,打造亚裔美国人的新身份。但一位美国社会学家称,他们被视为“永远的外国人”。虽然出生在美国,英语为其第一母语,因为有着亚洲的血统,即使习惯于美国的生活方式, 为美国服务,还是美国人的朋友而不是他们国家的人。 (《时代》2006年5月1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媒体活跃在美国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无论是纽约时报广场正中高耸的巨型新华社液晶广告屏,还是已进入美国千家万户的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或称中国国际电视台,原央视外语频道),或者是美国主要城市市中心众多的中国日报报箱,都是近年来中国媒体在美国取得成绩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底,随着《星际穿越》在全球市场的热映,《洛杉矶时报》刊登乔尔·西尔贝曼(Joel Silberman)的评论。文章称,该片选取一群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的美国人作为拯救世界的英雄,清楚地表明美国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拯救世界,较好地构建了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印象;而将星条旗插在外太空行星的举动,既可以唤起人们对美国登月历史的美好回忆,也是对美国未来的一个隐喻。西尔贝曼认为,《星际穿越》是导演诺兰送给美国的一份厚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善于在作品中表现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通过描写日常生活的琐碎,剥去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安稳的外衣,从容地挖掘出中产阶级生活中出现的焦虑、异化、恐慌等各种问题。本文将通过展示作家在作品中反映的中产阶级生活,分析厄普代克小说中反映的美国中产阶级生存的状态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能成为世界文化超级大国,不仅是依赖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力量,更是依靠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战略家们不断制定与调整其文化发展战略和措施的保障。探析和学习美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将对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不同的时期美国对内和对外先后实施了文化例外主义战略、孤立主义战略等战略。美国在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重视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及调整,形成独特的文化管理体制,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注重文化的对外输出。同时,美国文化发展战略面临许多问题,文化商业化、文化缺乏集体代表性、文化霸权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波 《文化博览》2006,(12):26-27
在美国居住、学习、工作的七年中我交往过很多美国朋友,接触过很多美国的人事。在许多文化、习俗上,我对美国文化有过怀疑、颂扬和吸收,也有过碰撞和抵触。但有三位美国朋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多年来思索不已。千万富翁之子当厨师Keith 是我在丹佛工作时的同事,我认识他的时候他26岁,是一个很普通的美国青年,沉默,踏实,向上。我们共事了很久以后,有一个国庆日,他请我们几个同事去他家的牧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公众如何看待中国?这个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成为国内中美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亮点。原因有三:第一,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下,民意往往对政府决策有显著影响。知道了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我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美国对华政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玛莎的生日     
7月4日是美国独立纪念日,也是美国的国庆节。1988年的7月4日,我和两位在美国进修的中国同事,应美国朋友玛丽·邓菲夫妇的邀请,到纽约州比较偏远的一个小镇,为她的90岁的老母亲玛莎过生日。玛莎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在许多年前离了婚,之后一直单身住在距纽约市150多公里外的一个僻静的小山村。她的生日恰巧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