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互联网+”加速到来。信息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方式,也改变着教科研方式。“互联网+”环境下的“教科研共同体”研修模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及信息交流能力,有助于学校校本教科研的生态转型,是适应新时代要求教师成长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师要在创新中实现自我发展,就离不开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自主研修,就需要教师在向新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将自己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的着眼点放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上,努力在创新中展示特色,以实现幸福自我发展.物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幸福研修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系列主题研修活动,架构物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之路;巧借外力,勤练内功,强激内驱,力构氛围,为物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助力;打造物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机制等“教科研训一体”研修机制.  相似文献   

3.
教科研能力作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表现,主要包括教科研认识、教科研选题、教科研过程、教科研方法、教科研态度、教科研支持条件和教科研成果等方面。利用自编量表,对天津市16 88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水平虽然整体较高,但教科研成果需进一步增多;男女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存在差异;年龄、职称、学校等因素是影响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教科研水平突出。应鼓励教师将学术研究纳入日常教学,针对男女教师研究特点开展精准指导,鼓励老教师与年青教师组建合作共同体,同时关注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供更多支持。此外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研修,综合提高教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4.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目的是共享和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本文构建了促进教师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为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提供基础支持.本文最后以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为例说明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在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要在创新中实现自我发展,就离不开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自主研修,就需要教师在向新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将自己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的着眼点放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上,努力在创新中展示特色,以实现自我发展。本文从开展系列性主题研修活动,架构物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之路;巧借外力,勤练内功,强激内驱,力构氛围,为物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助力:打造物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机制等“教科研训一体”研修机制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活动载体,让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呢?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提倡"教师即研究者,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大力推进课研训一体化,把教科研活动与教师培训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校本研究,让校本研究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吸引教师,激励教师.  相似文献   

7.
朱金欣 《师道》2005,(8):12-12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学校要走发展之路离不开教科研,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离不开教科研。作为主体的教师在实际中如何认识教科研呢?据调查。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并不愿搞教科研。教科研,正离一线教师越来越远。原因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8.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已成为解决新课改下反思教育教学的不可忽视的平台。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主动参与、得到关注并提升自己的影响,而教育支持则是质性评价与教师校本研修的前提,终身学习是质性评价与教师校本研修的本源。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校本研修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解决的基本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培训的实效,还可以采用观察诊断技术等有效策略并积极开展教育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是教师成长的基地,教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科研中心组,通过创设交流平台、聚焦共同困惑、搭建展示空间等研修平台,切实满足教师研修需求,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与科研的双重能力,加快专业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吴群 《教师》2010,(25):51-52
帕克·帕尔默所著的《教学勇气》,其中一章以“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为题。他提出,教师需要一种同事之间的相互切磋、对话的共同体的指引.同事的共同体中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的资源。近几年.我们尝试在教师培训工作上改变思路,构建多种形式的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增强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很大程度地促进了不同学校、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发展。下面,从研修共同体的构建、运行和管理三个方面介绍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有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作支撑。要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就必须走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就是"校本研修"。只有"校本研修"搞得有特色、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能有发展。为此,我校通过"培训"进修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作为职前培养、入职培育和在职研修的开放的、一体化的、可持续性的教育过程,无论是对未来教师角色的塑造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在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最为重要的。基于合作文化,构建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既是贯彻教师教育新理念和促进教师专业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哲学实践观的导引,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与QQ群结合入手,阐明了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与QQ群结合的意义,对构建基于QQ群的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环境进行了设计,分析了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的各个构成要素.通过试用证明了基于QQ群的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能较好解决研修平台交往单一、强度不够、动力不足的问题,在研修资源共享、增进研修学员情感交流、使研修对学员思想震撼更持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校本研修实践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重要形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低效的深层原因可归结为:一是学校管理者缺乏教育信息化意识,不遵循教师学习和专业成长规律,没有建立与教师校本研修培训相一致的体制机制;二是教师校本研修脱离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脱离课堂教学,忽视信息化教学成果的萃取;三是学校忽视本校教师和学科团队教研作用发挥,缺乏对团队和教研有效评价考核。实施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重点突出、深度研修,要强化校本研修教师共同体形成和作用发挥,要聚焦课堂实践提质增效,要构建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一致的模块化培训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依托新教师研修班、骨干教师研修班和名师工作室构建了"金字塔型"教师学习共同体。金字塔由底层到高层,分别为基础型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型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各有不同的研修对象、学习重点和研究方向。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通过专家引领、自主研讨、教师帮带等形式,使每位个教师都得到相应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技能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依托“青年优秀教师成长联盟”学习共同体,探索任务驱动式新教师校本研修新模式,以分享的方式探求自我认识的有效路径,让新教师分享“我的职业规划、我的教育故事、我的师本课程”;在聚焦课堂、深耕科研中唤醒新教师自我成长的力量,打开自我修炼的多元视角;开展读书品诗、写字朗诵和影像设计活动,在仪式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中唤醒新教师的发展意识,促使新教师群体实现专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科研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专业反思所形成的内源力,也需要学校组织内部及外部客观的外驱力,防止教师形成"职业倦怠"和"审美疲劳".如何使内外形成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呢?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提出教育科研共同体这一理念,即校本研修共同体、课题研究共同体、家校沟通共同体等,通过教育与教学、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共生共荣的共同体,引领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是推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建立城乡教师基于共同目标和共同使命的共同体,城乡教师平等对话的协商和合作的共同体,以彼此的承诺和责任感及使命感的共同体,以相似经历和共同情感为内核的共同体,农村教师从边缘参与人到中心主体的实践共同体,以城乡教师共生理念指导下的共生体,等等,是构建城乡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是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就地方教育工作而聚集的合作型组织,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一个广阔平台。通过分析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区域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模式构建,针对合作共同体之间存在文化冲突、共同体教师缺乏合作热情、有效评价机制的缺失、资金保障力度不充足等问题积极探索文化融合、动力寻找、模式创新、组织建构策略,以期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重庆市万州区初中政治名师工作室根据区域教育现状,以基于学科实践的初中思政课“生本课堂”为教学主张,以理论支撑、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实践研修为核心,开展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有厚度的实践研究,构建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促进研修成员的素养提升和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