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仲斌  侯建平 《钓鱼》2008,(14):38-39
上海地区气温不断攀升,加上城市“热岛效应”,使申城进入了火热的炎夏季节。去年盛夏的一个周六,笔者同钓友们去“上海植物园”池塘垂纶。但这天气温节节上升,向35至36摄氏度紧逼,笔者只见底层栖息的鱼不断上浮,而白鲦鱼它们竟然异常地活跃。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池塘中间的水面活动,争抢、争食各类水面浮游生物(因池塘边游客多,故白鲦鱼向安静、安全的池塘中间水面嬉戏、觅食)。  相似文献   

2.
张世才 《钓鱼》2008,(3):35-37
白鲦鱼,属小型淡水鱼类。白鲦鱼属鲤科。身体细长,个体不大,最大的约1两左右,银白色,白鲦鱼分布甚广,在我国的池塘、溪流、河川、水库、湖泊等都有它的踪迹。白鲦鱼既多又贪吃,是垂钓爱好者主要猎取对象鱼之一。  相似文献   

3.
“刷白鯵”,即钓白鯵。在巴蜀的“钓民”,都叫“刷白鯵”。白鯵,叫鯵鱼,又叫鲦、白鲦。白鯵,体延长,侧扁,个头不大,性情活泼,不怕风浪,善于游窜,喜欢在水面追捕飞虫,追吃小虾、小鱼,比较好钓。在四川的溪、河、池塘、水库里都有它的踪迹。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7,(19)
近几年的鱼不好钓,为了钓鱼,我足迹遍布周围上百公里,多达几十座水库、池塘。不是收费过高就是很少有鱼咬钩,钓上的除了白鲦还是白鲦。  相似文献   

5.
邹思全 《钓鱼》2007,(10S):31-33
近几年的鱼不好钓,为了钓鱼,我足迹遍布周围上百公里,多达几十座水库、池塘。不是收费过高就是很少有鱼咬钩,钓上的除了白鲦还是白鲦。[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李智 《钓鱼》2014,(14):32-32
白鲦,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鱼类,因其肉质细腻,成为很多钓友喜爱的对象鱼,笔者也不例外。三伏天是垂钓白鲦的好季节,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阐述一下如何垂钓白鲦鱼。天时白鲦属于上层鱼类,喜欢高温高氧,所以选择3~4级偏北风的晴朗天气出钓,刮南风、阴天、雨天的出钓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垂钓白鲦的时间多以白天为主,夜间要比白天的收获差很多。  相似文献   

7.
常言说:浪里白鲦,是指白鲦鱼最喜欢在流动里的水里游动,而且这些白鲦鱼喜欢成群结队游着,如果钓白鲦鱼,最好是在涌动着的水里钓。白鲦鱼常在水面游走,特别喜欢吃水面落下的飞蛾,蚂蚱等小虫.  相似文献   

8.
于至凌 《钓鱼》2014,(15):26-27
夏天到来后,气温、水温不断升高,鱼也不好钓。尤其是气压低、水位下降的时候,近岸的鱼情实在不怎么样。使用手竿很少有鱼咬钩,就是有鱼咬钩,浮漂动作也不大,钓获的也大多是小白鲦之类的杂鱼,有时甚至一天钓下来,白鲦等小杂鱼也不咬钩。但近几年来,在炎热的夏天和初秋时节,笔者发现手竿不上鱼时,小小的串钩却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9.
张仲斌 《钓鱼》2006,(18):41-41
鱼饵是钓鱼的关键。所以经常变换鱼饵的品种,能促进被钓鱼的食欲,加快中鱼的几率,是钓手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笔者经过实践发现有两款自制钓饵。对鲫鱼、鲤鱼、鳊鱼、草鱼、青鱼、白鲦、翘嘴巴等鱼,效果不错。特别适宜池塘的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夏秋钓白鲦     
郁文生 《钓鱼》2007,(8X):50-51
白鲦鱼通常在有流水口处嬉戏、觅食,亦常会在草洞处群聚。夏秋时节,正是钓取此等鱼的极好时机,你若找到白鲦鱼的栖身之处,定能让你有满意的鱼获。这里着重讲述在流水口和静水处钓取白鲦鱼的方法,主要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1.
华歆 《钓鱼》2003,(18)
夜钓,用什么饵?钓鲤,钓鲫,钓鳊,钓鲢,还是钓白天不吃食的草鱼?在下列答案中选择——1.基础饵拉饵钓鲫。入夜后,上层水温慢慢变凉,用“本味”基础饵搓饵抛钩10竿,即有鲫鱼中层截饵。随着抛钩次数增加,引来了许多白鲦鱼,偶尔有鳊鱼上钩。为避开白鲦,我改变抛钩方向,偏过30°,但十几竿后又来了白鲦。让开它,换到原来的位置,白鲦没有了,用拉饵连钓4尾鲫鱼后鱼没有了。于是还用搓饵,但数竿后又是白鲦,让开它,钓偏过30°,白鲦还有,但咬钩动作小的就是鲫鱼。两个窝子轮流钓,搓饵引拉饵钓,有白鲦就让,到2时共钓1尾鲫鱼,重2.6千克。本白色的基础饵在…  相似文献   

12.
张福顺 《垂钓》2005,5(11):19-20
花心思钓过白鲦的人都知道,它是最难钓的高智商滑鱼之一,想要制伏它,钩大钩小、标尾粗细、浮标长短等诸多因素都需要仔细研究。您能在一天之内钓起十几斤烟卷大的白鲦吗?笔者尝试着设计了点钓浮标,使用由这种浮标构成的钓组钓遍大江南北,每年钓获的白鲦近千斤。经过近干次的对照实验和严格的实践考验,笔者推出了这种DXS-1型浮标(白鲦浮标),在这里把由它组成的钓组介绍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轻松俘获那些小滑鱼。  相似文献   

13.
刘定龙 《钓鱼》2012,(22):23-23
四年前,笔者和很多酷爱悬坠钓的钓友一样,以细线小钩擒大鱼为乐、为荣、为目标,总爱把池塘悬坠钓的习惯带到休闲钓中去。但是现在,笔者会更实际一点:细线是钓小鱼的,粗线是钓大鱼的。在实际使用中,我极有可能走两个极端:钓鲫鱼、白鲦一类的小型鱼,我用线可能比谁都细;钓鲤、草等大型鱼,我用线可能和传统钓的老头们一样粗。这个习惯,是在无数次水库跑鱼、无数次"没有鱼"的小河沟钓鱼时总结得到的。  相似文献   

14.
邹思全 《钓鱼》2011,(7):30-31
夏末秋初,天气还是很热,因此时还处在“三伏”之中,素有秋老虎的说法。只要一过“立秋”,早晚的天气立马就会变得凉爽,但中上午的气温大多会保持在30度以上,就出现昼夜温差大的天气,此时的鱼还是不好钓,可在早晚守钓大鱼,但咬钩的大鱼不多,其他时间还是以钓小鲫鱼、白鲦和翘嘴鲒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朱剑飞 《钓鱼》2012,(13):61-61
白鲦,也许是垂钓中最常碰到的鱼了,它们似乎无处不在,十分贪食,是有名的杂鱼之一。白鲦给我们带来干扰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快乐,如果钓鱼没了白鲦,反而会很无趣。无论是野钓、试饵、练竿,白鲦都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拉”白鲦     
东山 《垂钓》2002,2(6):61-61
2001年9月8日,我到辽宁省开原县南城子水库钓鱼。这个水库的白鲦鱼密度特别大,闹钩特别凶,手竿饵没到底就被抢光,海竿糟食也是一到底就没。于是我索性用“拉饵”钓起白鲦来。“拉饵”是近几年竞技钓坛出现的新技术,特别适合钓密度较大、个体较小的鲫鱼。它最大的特点是上饵时间短、上鱼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搞定白鲦     
二木 《中国钓鱼》2018,(2):47-47
白鲦,又名青鳞子、鱼条、鲷子鱼、蓝刀鱼,体长约有70~140毫米,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鱼类,我国东南部地区均分布生长有。栖息于水的中上层,从春到秋常喜集群于浅水区水面流动觅食,行动迅速,潜藏于深水越冬。喜食浮游生物、藻类及水生昆虫和植物碎屑等。喜欢钓大鱼,这是钓鱼人的普遍心理,有的钓友垂钓时一见白鲦来闹钩就头痛。但笔者对白鲦却情有独钟,因为钓到1~2指的白鲦,总比几两重的几大家鱼实用好吃,特别是本人用的生煎法烹制白鲦,  相似文献   

18.
诱钓小白鲦     
王濛 《垂钓》2001,(1):54-55
白鲦,北方俗称“尖嘴子”。因是浮鱼,在水面游动敏捷,故很多人又把它叫做“白漂子”。白鲦分布极广.北起黑龙江的阿穆尔河及呼伦池、贝尔湖,南到台湾,西起四川、甘肃,东到朝鲜西北。我国有7个品种,朝鲜有1种,故基本可以说是我国的特有鱼类。它是小型上层鱼,鳞体细而银白,体形细长,  相似文献   

19.
汤昕东 《垂钓》2008,8(3):16-16
“泡沫钓法”是化绍新独创绝学之一,主要用于竞技池浮钓水皮老滑鱼,以及休闲浮钓上层鱼(如鲢鳙、白鲦)。  相似文献   

20.
炎热的盛夏季节,垂钓鲫鱼,,比起春季、秋季难钓,尤其是城市中公园的池塘更为难钓,对于难钓的鱼,常将它归类于刁滑之鱼。造成鱼刁滑的原因,最主要是公园垂钓人多,鱼口味杂,鱼没有饥饿感;其次是气温、水温升高,超过了鲫鱼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环境,由于温度升高,池塘水体中的溶氧量稀薄,部分鲫鱼上浮到水面抢吸空气中的氧来保命;第三个原因,公园池塘的水质,一般属略带有酸性的肥水,肥水鱼盛夏垂钓更比较困难。盛夏公园滑鲫的主要表现特点是:钓、诱饵的质量再上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