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今年4月7日,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在北京宣布:台湾方面可以用“中华台北”名义赴大陆参加体育比赛。这一重大新闻翻开了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史上新的一页。 4月17日下午,中华台北青年体操队从香港抵达北京,参加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台北选手踏上大陆的土地,成为历史性的一幕。然而,人们觉得惊奇的是,海峡两岸体育交往多年困扰的难题何以如此迅速地一解百了。3月下旬,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魏纪中在国家体育宣传司的一次例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还表示:鉴于台湾当局对“中华台北”的调子越唱越高我看这不利于问  相似文献   

2.
1993年2月26日,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当天,由辽宁男篮和河北女篮组成的大陆篮球访问团经香港抵达台北,这是经过40多年的隔绝后,大陆运动队第一次到达台湾访问比赛。 1989年4月,中国奥委会和中国台北奥委会在香港签署了两岸体育交流协议。随后在4月17日,中国台北青年体操队首先“登陆”,在北京参加了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从那时起至今年三月份,大约有五、六十批,5400  相似文献   

3.
文摘     
为促进海峡两岸体育交往,为能在明年北京亚运会获得更好成绩,台湾一些单项运动协会纷纷积极备战,并有意聘清大陆优秀教练员赴台执教,帮助运动队伍提高竞技水平。前不久参加第五届亚洲女排锦标赛的台北排球协会副理事长林宪同在比赛结束后表示,他希望有优秀的大陆教练员愿意赴台任教,以帮助台北女子排球队训练。林宪同称,目前台湾的排球运动开展十分普遍,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尤其在女排方面,除大陆女排水平高出一筹外,台北女排可说是有能力与日本及南朝鲜并列三强,因此说这项运动在台湾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再者,目前台北奥委会正在全力争取主办  相似文献   

4.
1989年4月,台湾海峡两岸的体育交往取得了重大突破,双方代表达成了进行体育接触、交往的协议,促成了台北的运动队在1949年以来首次到大陆参加比赛。海峡两岸的体育界是怎样进行接触和谈判的呢?双方的协议是如何达成的呢?在海峡两岸体育交往协议达成一周年之际,我们将一位香港记者访问台北奥委会秘书长李庆华的手记奉献给读者,读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这一历史性接触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简讯     
《篮球》1994,(1)
北京四中男子篮球队和首钢中专女子篮球队一行29人,应台湾私立南山高级商工职业学校的邀请,于1993年11月12日—25日赴台湾参加南山杯海峡两岸高中篮球四强邀请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一派新气象深深地感染、吸引着台湾同胞。在大陆举办的各类两岸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多的同时,赴台交流受到岛内民众的欢迎,却遭到台当局的种种限制。在1992年下半年海峡两岸呈现双向交流的基础上,1993年初,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就大陆居民赴台进行交流发表谈话,希望台湾当局顺乎民意,采取实际步骤和措施,推动两岸交流的发展。就在这个时候,辽宁男子篮球队、河北女子篮球队作为44年来第一支赴台湾访问比赛的大陆体育队伍,在途经香港时突遭台当局的阻挠。但只要民意所向,阻挠就会被突破。我对台工作…  相似文献   

7.
历经四十载隔绝,台湾体育界终于冲破政治困扰,跨越社会制度屏障,相继派体育团队来大陆参赛。自今年四月十七日台北体操队率先抵京起,先后有十几支团队登陆,参加正式国际比赛。这是两岸体育交往的重要突破,也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件值得庆贺、值得纪念的事件。然而,两岸体育交流的现状远不令人满意。台湾选手赴大陆参赛只局限于“多边多向”的交往,即台湾运动团队只能来大陆参加洲际以上的正式比赛。大陆选手还不能到台湾参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学者座谈学校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规模空前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科学大会为海峡两岸的学校体育学者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交流学术思想、沟通情况的良好机会。在大陆学者曲宗湖、刘伟平和台湾学者侯致远先生的积极倡导下,1990年9月20日下午,海峡两岸的学校体育学者约40余人,在香山饭店四季厅里举行了座谈会。大陆参加的学者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主任委员曲宗湖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理事长王英杰教授以及熊斗寅、蔡俊五、滕子敬、刘绍曾、徐本力、刘德佩、潘志琛、苏连勇、庄弼、黄美好、阮光明、沈建华、李树怡、刘伟平等;台湾方面参加的学者有台湾体育学会前会长、台湾大专体协秘书长许义雄教授及来自台湾大中小学的学者黄国义、贺斌、桑庆荣、陈和睦、杨明雄、姜茂胜、戴智权、侯致远、卢俊宏、李宁远、黄荣松等。  相似文献   

9.
功臣李公子众所周知李庆华是前台湾“行政院”院长李焕的次子。然而,他在海峡两岸名声大噪并不因为是李公子,而是因为他为两岸体育交流作出的贡献。台北奥委会主席张丰绪先生已是六旬左右的老人,精力、体力自然无法与年届四十的李庆华先生相比。于是,台北——香港,香港——北京,李先生往返穿梭。拜会大陆奥委会官员,商谈两岸体育交流事宜,忙得不亦乐乎。香港太子饭店,李庆华先生成功地与大陆奥委会主席何振梁签订两岸体育交流协议,这是他在任职体育官员生涯中树立的辉煌的丰碑。  相似文献   

10.
两岸交流     
乔婷 《围棋天地》2006,(11):15-15
台湾与大陆各有一座“阳明山”.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5月11日至14日.海峡两岸阳明山围棋邀请赛在湖南永州举行。来自中国台北.香港、澳门、湖南阳明山等代表团参加了角逐.图为台北代表队与阳明山代表队棋手在比赛中。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下旬,北京国安足球代表团应邀访问了台湾,成为大陆第一个跨海赴台比赛访问的足球团队。短短的9天时间里,台北、台南、高雄都留下了大陆足球健儿的身影和足迹,也留下了海峡两岸体育友好交往的佳话……代表团团长、北京市体委主任万进庆此次访台的日记,记下了宝岛之行令人难忘的一幕幕故事。本刊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罗学莲 《新体育》2003,(2):63-63
应台北著名体育人士纪政小姐的邀请,以大陆著名田径名将姜玉民为团长的“心手相连,经验传承——海峡两岸杰出运动员交流活动”于2002年12月23日至30日,在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交流活动。 参加这次活动的大陆运动员,都是当年田径场上的骁将和著名教练。他们是:“短跑飞人”姜玉民,三级跳远名将李荣国,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获得者严章照,著名跳高教练李景明,“三铁皇后”冼少梅,著名铅球名将和教练员石宝珠,跳高名将和教练付雪雁,第7届亚运会短跑亚军肖紫侬,以及田径场上的名将罗运琪、陈文通、刘学民等。笔者也随团同…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月17~23日,应中华台北木球协会的邀请,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广州体育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木球队参加了在台湾举行的两岸三地“城市杯”木球邀请赛,在台期间分别受到中华台北奥委会、中华台北体育总会、中华台北大专体育总会的热情接待,先...  相似文献   

14.
乒乓名将滕毅捷足先登,抢先赴台湾逛了一圈,一时轰动海峡两岸体育界,滕毅随之成为大陆赴台的第一位杰出运动员。名正则言顺。滕毅此行是以探亲名义,但《中国体育报》载文称他是“台湾访问和探亲的”,一话披露滕毅赴台乃访问探亲兼而有之。两岸体育交流今年发展极速。台湾体育团队自四月的亚洲青年体操赛首次登陆便纷至沓来,不胜枚举。不过,令人困惑的是大陆的体育团队或个人却迟迟未见动静。去年,“应氏杯”世界围棋赛发起人应昌期先生数次努力将该赛址定在台北,意让棋圣聂  相似文献   

15.
<正> 今年4月5日至8日,台北高级中等学校体育总会体育代表团一行三十余人来到北京进行访问交流。在代表团成员中既有长期在台湾从事学校体育行政管理工作的官员,也有多年从事学校体育实践工作的教师和教练员。为了对台湾学校体育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了加强海峡两岸学校体育的交流,本刊记者专程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6.
还是在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前,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教授雷飞龙就主持了一项“民众对参加若干国际体育活动的态度”的民意测验。通过对一千六百多人三个问题的询答,统计结果显示:台湾一般民众对台湾参加国际性的体育竞赛,抱积极态度,多数民众不仅赞成允许大陆选手来台参加比赛,同时也赞成台湾派队参加在大陆举行的体育活动。这项民意调查的三个题目是:一、台湾代表赴共产党国家比赛,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的体育交往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在这一阶段,海峡两岸的体育交往濒临杜绝的境地。但是,党和政府并不放弃和平争取工作。如195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第16届奥运会代表团筹委会曾发布邀请台湾运动员参加全国体育选拨赛,并宣布来去自由,提供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二、桥牌———友谊之“桥”通过桥牌活动对台接触是我一生海外体育交往中最深的回忆。1981年8月 ,我率领上海桥牌队赴香港参加第二届国际城市桥牌邀请赛 ,开始了通过桥牌对台的接触。邀请赛是由香港著名人士徐展堂先生发起 ,由香港桥牌协会主办。举办这一比赛的初衷就是要促进内地城市和台北的交流 ,促进世界各城市之间的桥牌交流。听说第一届邀请赛台北市队就准备前来 ,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台北方面认为台湾的许多体育项目不如内地 ,只有棒球和桥牌等几个项目能胜大陆 ,台北的桥牌早就参加过世界大赛 ,曾取得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9.
胡克禹 《武当》2013,(3):25-26
2012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铜川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了33名老年体育工作者赴宝岛台湾观光旅游,我有幸再次前往,与老伴一同到美丽的宝岛环岛一游,我第一次去台湾还是2002年的7月,随陕西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赴台考察团一行18人,是陕西省政府对台工作办公室出面联系组织的,当时两岸还没有实现"三通",只能绕道香港停留一夜第二天再转乘台湾华航飞机。这次方便多了,10月31日早晨8点50分,我们旅行团一行直接由咸阳机场乘坐东航MU2037航班直飞台北桃园机场,行程2500公里,空中飞行三个半小时,中途不用转机停留,亲自感受了一次海峡两岸实现三  相似文献   

20.
《上海集邮》2014,(2):4-4
2013年10月26日上海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会王珏、周正谊等一行17人组团前往台湾,在台北与台湾中国邮票研究会联合举办邮展,参观台湾邮政博物馆;在宜兰与宜兰集邮学会交流邮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