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崛起     
《神州学人》2004,(6):5-5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亚洲各国共创亚洲振兴的新局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4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的主旨演讲中,国家主席胡锦涛这样说。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重头戏”之一,“中国和平崛起与经济全球化”圆桌会议隆重进行,就“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国际社会意味着什么”的话题展开讨论。“PeacefulRise”(和平崛起)这个由中国人创造的英文词汇,成为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政界智囊…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指明了方向,即坚持和平崛起的道路,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既参与全球化又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靠对外扩张和军事对抗崛起,而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各国实现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3.
1.2004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的新年贺词指出,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一系列涉及世界和地区安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推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和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4.
林国治 《考试周刊》2011,(77):233-234
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必由之路。当前,学术界有关此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国内因素和国际环境、目标及意义等四个方面。这些理论探讨为世界各国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国的发展战略意图.进而更好发展与我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60年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外交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先后实行了"一边倒""、一条线"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不断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协调与合作,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多边外交事务,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外交格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相关国家和地区人民筑梦的战略纽带。一、构筑体系。统筹优化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丝绸之  相似文献   

7.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亚洲邻国则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发展同亚洲及世界的发展紧密相关。中国的发展己经并将继续为亚洲及世界各国带来合作共赢的机遇”。韩国是中国隔海相望的近邻,长期交往的历史和现实的需要使中韩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强大的动力和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面对中国的崛起,世界各国态度却褒贬不一。有些欢迎中国的发展,认为中国的巨大成就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积极的贡献;但更多的国家却对中国的崛起感到疑虑甚至恐惧,对中国崛起的目的感到困惑。因此,文章试从文化视角解析中国如何摆脱目前的"崛起困境",以实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主席的出访讲话蕴含了诸多观点,其中以全球观和合作观最为突出。习近平主席的全球观是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主流的一种把握,论及了中国发展离不开和平安定的世界,发展了的中国也要贡献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致力于建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他提出的合作观是对世界合作大势的一种阐述,合作则共赢,斗争则两败俱伤,世界各国应积极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沿着"接触性了解—常规性交往—理念求同存异—政治互信—亲诚惠容—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的路线走向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崛起是和平方式的而不是霸权性的,是以多边政策战略为基石,推行平衡、伙伴政策,建立与世界各国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网络。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思想代表着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成为中国国际战略由内向性转为外向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杨守明教授的《中国和平崛起论》已于2008年12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针对国际社会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展开论述。首先,通过探讨时代主题,论证国际社会制约因素“不容许”中国以“战争”方式崛起,只能以“和平”方式发展,从而说明不管中国主观“愿不愿”威胁世界,国际社会制约因素将使中国“不能”威胁世界;其次,通过考察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中国坚持本国利益与外国利益兼顾的思想,说明中国始终秉承“和平”、“合作”的理念,只可能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崛起;再次,对中西方两种传统文化理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海洋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国家间政治利益争夺的集中地,21世纪的海洋开发与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焦点之一。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越来越多。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也面临与多个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岛屿、岛礁争端,其中,中韩苏岩礁争端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问题。这些海洋争端在吸引世界眼球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国的介入;同时,与中国有海洋争端的国家也出现了联合的趋势,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都是巨大的挑战。本文以中韩苏岩礁争端为例分析了海洋争端与中国和平崛起,认为海洋争端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中国梦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的关系,中国梦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呢?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在俄罗斯、在非洲、在拉美、在美国、在东南亚、在欧洲,他一再重申这一重要理念,把中国人民期待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传递给各国人民,把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展示给全世界。  相似文献   

15.
时事背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相似文献   

16.
“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独立自主的价值选择,中国立足于自己的力量来来实现和平崛起。崛起的中国,将会更好地巩固自己独立自主的地位,对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加强研究的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和平崛起代表的是一个新时代的憧憬。在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中,国际社会应牢牢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合作与进步的历史潮流,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共同安全,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伊拉克战争是对国际法的最大冲击。世界更加重视联合国的作用,重视国际法的作用。尤其是要加强对于条约法及其在国内的适用方面问题的研究,加强对WTO、海洋法、生物多样性公约、空间法等国际法专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要事概览     
(2005年8月28日~9月28日)国内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0周年会议召开会议于8月2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加强同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继续推进世界妇女事业,造福各国妇女和世界人民。10年前,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8月29日16时4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我国第22颗…  相似文献   

19.
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是: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系统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思想,包括阐明和平与发展是和平崛起的时代主题,以及中国和平崛起的奋斗目标、系列战略与策略;结合新时期特点对中国和平崛起提出几点理论思考,即和平与崛起的辩证关系、和平崛起与维护国家统一的辩证关系、和平崛起与韬光养晦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