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总之,就是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有更多的“语文味”。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学生语言能力表达的考查,更是学生交际能力的体现。为了更好地体现“本色语文”的“语文味”,口语交际教学就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轻松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大多“热衷”于对“对话教学”的教学运用与理论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可见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是很重视的。而所谓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或“对话型”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吴莉 《陕西教育》2008,(5):27-27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学习的工具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会拒绝     
“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领悟语言的表达方法,揣摩作者的表达形式。”“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几句话,道出了《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即语言的表达形式),加强语文实践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新课标中提到:"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结合自己十多年语文教学的经验,我渐渐发觉:课堂应该是还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丁晓 《现代语文》2008,(7):146-147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引进“对话”原则,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目前课堂上“被训听”、“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而这同时也提出了新课标下应该有着怎样的师生关系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等,多次提到“语感”。这一方面表明了新课标对语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语感及语感教学的研究取得了新课标的认同。从20世纪80年代末语文教学界兴起语感研究的热潮,到现在语感及语感教学的研究已经取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就为多媒体技术进入语文课堂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不可否认,在新课程改革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技术,为语文教学信息传递增添了一条全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效用。小学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积累的语言,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思维,使其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要提倡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树立正确的朗读教学观念、掌握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一、重“文”轻“语”,华而不实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但是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忽视、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看到,有些教师为了落实“人文教育”目标,目光只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在教学中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好像教学中一涉及…  相似文献   

13.
王晓明 《教师》2010,(33):19-19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提醒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地、人为地把语文实践当作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王宏根 《现代语文》2010,(12):31-33
无论是语言的掌握,还是文化的接受,都必须通过阅读去完成。因此,阅读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阅读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强调了阅读教学的作用:在必修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带动了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当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贴合新课标精神,向新课标期待的方向转型。在新课标背景下实施文言文教学,需破除错误的文言文旧教学理念和以“串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标要求构拟“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学习任务”组织下、“学业质量标准”规范下的文言文新课堂之形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心目标,制定素养导向下的文言文教学目标,进一步凸显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文化本位”,以“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建构知行统一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以及建立四位一体的新文言文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之中历来强调诵读、领悟、熏陶,这些关键词来源于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及其潜移默化的同化功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当然也不能抛弃这些优良的传统。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的探索出现了良好的趋势。然而,重新考察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会发现,只有“情感”一个关键词属于“感性”的范畴,“知识”“能力”“过程”“方法”都属于“理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过程性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体现了新课标对“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视。为此,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更需要以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也让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优化个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从新课标中不难看出,熟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熟读背诵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无非是促进学生对语文工具的掌握和人文素养的养成。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是听说读写工具的掌握.还是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都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的“接受”过程所能奏效的。语文工具的掌握需要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体验与感悟.所谓“熟能生巧”的“巧”,就是体验与感悟的结果。人文素养的形成.要靠熏陶、感染,是学生自己体验与感悟的结果。毫无疑问.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由讲授性教学转向体验性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既回归了语文知识本身的情感载体这一属性,又关注了学生主体性这一教学的重要原则。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激发之策略探究摆在了语文教师的面前。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是制约语文教学费时低效之“瓶颈”。也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