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五十周年。明年是“左联”五烈士牺牲的五十周年。胡乔木同志在首都隆重召开的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十年代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先驱者用血肉铸成的纪念碑,它与中国人民结成了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它的伟大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胡乔木同志要求我们:“坚持和发扬三十年代左翼文艺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光荣传统,把左翼文艺和左翼文化运动留给我们的战旗举得更高。”在三十年代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激烈战斗中,用自己的血肉铸成中国革命文化的纪  相似文献   

2.
马子华与“左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子华是三十年代参加“左联”的屈指可数的云南作家之一。他对左翼文艺运动作过一些有益的工作,在创作方面取得了为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优秀乡土小说作家的称号。本文多侧面地阐述了马子华与“左联”的关系,旨在对马子华的创作道路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月二日,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五十周年,我们在整理、编写“左联”史料过程中,搞了一些有关的文献资料。现分别撰成短文数篇,献给“左联”五十年周,并供现代文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今年三月二日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五十周年纪念日。际此光荣节日的前夕,我不能不回忆起在左联宣告成立的第二年,就在敌人的残酷迫害下病死在上海漕河泾监狱的诗人冯宪章。冯宪章和诗人殷夫,生活、斗争在同一年代。他是最早参加左联的年轻诗人之一,去世时年仅二十三岁。他原籍广东省兴宁县,跟梅县相邻。他的中学生活是在梅县度过的。我曾经跟宪章在东山中学一起念过书。时间是:从“五卅惨案”发生后的一九二五年下半年到一九二七年蒋介石背叛革命的“四·一二”、“四·一五”事变,也正是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大革命时期”的这一段时期。“五卅惨案”前后,在广东已经正式成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政府,先后进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九三○年三月成立于上海。她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冲破国民党反动派骇人听闻的白色恐怖,英勇顽强地展开了反“文化围剿”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左联的对敌斗争形式,除了举办读书班、演讲会及开办工人夜校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创办刊物。通过这些刊物,宣传左联的纲领、章程、决议,并发表作品,介绍无产阶级文学,借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据不完全统计,左联的刊物有三十二种之多。这些刊物,大致可分为左联机关刊物、左联有关刊物及左联成员办的刊物三种。  相似文献   

6.
从1931年5月至1934年1月的三年时间里,瞿秋白是“左联”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首先,作为党内首席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瞿秋白为中国左翼文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对纠正“左联”时期相当一部分左翼作家中存在的把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机械等同起来的“左”倾错误,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其次,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以及他参与起草的“左联”一系列重要决议和创办的刊物,扩大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团结了大批进步作家,使“左联”逐渐摆脱了“左”倾路线的影响,开始走向成熟,标志着“左联”的“一个旧阶段的结束和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为中国左翼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它的艺思想对“左联”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为他参与对“左联”的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左联研究界,戴望舒作为或曾经作为左联作家的身份从未得到充分认可。戴望舒曾被冯雪峰引上左倾之路,参加左联是他的无产阶级革命倾向最明显的表现。参加左联前后,他阅读、研究、创作、翻译、传播了大量革命著译。但在行动上,他与左联不即不离甚至没有了下文。他更加关注的与其说是革命文学,还不如说是文学革命。他本来同情左翼思潮,但他在诗歌艺术追求上与左翼理论家背道而驰,在受到左联诸公的辱骂后,不惜与他们笔战,最后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二年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的成员王志之等,在清华大学的一个教室里以上课的形式召开“左联”代表大会,王志之在大会上作题为《苏联文艺政策》的发言。会后,有人建议到小饭馆去吃饭,王说:“有没有钱?”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走过来说:“有,有!铜的也有,银的也有!”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北平左联中的朝鲜人——金湛然同志。他家原是朝鲜的贵族兼大资本家。为追求光明前途,“九·一八”后,他徒步逃出朝鲜,来到北平。当时,他在“左联”搞世界语,是北京大学的旁  相似文献   

10.
左联漫忆     
一“左联”成立于1930年3月间。由于我曾是太阳社的成员,而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当“左联”成立时是全部参加的,所以“左联”一成立我就算是盟员了。可是,当“左联”在上海宣告成立时,我还在日本东京读书,因而并未参加成立大会,只是其后在东京跟华蒂(叶以群)等几个同志搞了个“左联分盟”,一面跟国内经常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建工作,早在一九二九年十月开始,曾开过几次筹备会,都是在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现在都无法追溯它的历史和内容。只有最后的一次筹备会,现在尚可以从个别刊物和当时人的回忆文章中窥探其大概。左联成立前最后一次筹备会,是一九三○年二月十六日下午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以东的一家“公啡”咖啡店二楼秘密举行的,出席这次筹备会的有鲁迅、柔石、冯雪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三月二日,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周扬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以左联为标志的“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以伟大的鲁迅为旗手,举起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旗帜,勇敢地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用革命文艺家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新篇章。……三十年代的革命文艺,以它强烈的战斗精神,鼓舞了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广大人民,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是对于三十年代文艺的历史功绩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学的一个新阶段开始了.左联文学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延续,也是“革命文学”的结果,它的主导文学思想延伸了“革命文学”理论.但是,如果说“革命文学”的理论思想还比较混杂、不成熟、不系统的话,那么左联文学思想则已经走向纯粹成熟、系统,特别是由于苏联文学界批判了“拉普”派文学理论,确立了反映论的文学观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正统地位后,左联文学也调整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并且逐渐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取得了对文学思想界的控制权.“革命文学”已经终结了五四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4.
六、“左联”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等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文学论争的结果。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左联理论纲领,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时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左联”以鲁迅为旗帜,掀起了一场左翼文艺运动。它的主要成绩在于,建立了各种研究会,主要是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出版了数十种机关刊物,热心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推动革命文艺的繁荣;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开展文艺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展开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建立中国的革命文艺理论;加入了国际作家联盟,使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与国际进步文艺界得以相互支持和声援。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到今年已经整整五十周年了。“左联”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形成尖锐对立,中国人民不得不进人一个由中国共产党单独地领导群众进行革命的新的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伟大历史背影下成立的;是在革命遭受挫折,处于低潮,而革命文学却趋向旺盛,必须建立组织,加以具体领导的迫切需要中成立的;是在经历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激烈辩论,发现了敌对思想的干扰,迫使双方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文艺运动中的指导作用,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敌的情况下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左联”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具有重大治政意义的纪念日。在节日前夕即四月廿九日,借西藏路福州路附近爵禄饭店举行了一次全体盟员大会,出席盟员约三十余人。会议由冯乃超作《政治报告》,鲁迅致祝词,秘书处作会务报告,并通过了“有组织地参加五一并发动群众”等十个决议案。当时正是左联成立的初期,为了高举左联的战斗旗帜,他在自己的纲领中庄严地宣告“我们不能不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攻破一切反动的保守的要素,而发展被压迫的进步的要素。”“我们对现实社会的态度不能  相似文献   

17.
冯雪峰参与左联组织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从左联的酝酿筹备,到左联的成立、发展、壮大,他都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左联"组织"形象的构建经历了一个从左翼文化(文学)阵线滑向亚政党组织的过程.造成这一奇特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冯雪峰在左联组织中的一系列活动,对左联亚政党的"组织"形象的构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俗见把左联的运作过程中所暴露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冒险的飞行集会等极左倾向与极左行为,简单地归咎于受到"党内几次‘左倾'路线特别是王明路线"的消极影响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左联"成立之初,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南国社等创办的既成刊物随之变成了"左联"的文艺阵地,计有:《大众文艺》、《南国月刊》、《艺术月刊》、《沙仑月刊》、《拓荒者》与《萌芽月刊》。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介了一些左翼文学新人、新作和新理论,推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进程,为将民众引入艺术殿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推进了左翼文艺界的大联合。  相似文献   

19.
以左联东京分盟留日诗人诗歌创作活动为参照,将20世纪30年代左翼诗歌现代性追求放置在域外文化空间作初步梳理,从域外语境下的集体性想象、译诗与日文诗的艺术创化、诗学精神的域外延伸等方面,论证左联留日诗人新诗现代性建构所做出的实践探索。特别关注中日左翼诗人及东盟盟刊与日本左翼刊物的互动,由此对左翼新诗现代性的域外探索做出更为客观的理解,以全面认知左翼诗歌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20.
左联研究中存在着几个重要问题,主张应当有严格意义上的左联学的学术概念,认为重要学史料的搜集整理,现代学及左翼的史料建设应当得到学术性的认可,在左联研究中要注意学评价与学史评价的区分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