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洁 《网络传播》2007,(3):48-49
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网络新闻事业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必然对网络新闻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网络媒体提供信息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我国网络信息质量的高低,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是决定我国在国际信息主权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对网民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国家信息主权的维护也是好事!加强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潘志贤 《青年记者》2009,(19):80-8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日新月异。互联网及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的不断进步,更是为提高整个社会的开放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新闻媒体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稍作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从业者群体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个别新闻从业者素质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提升新闻从业者素质的教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日新月异。互联网及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的不断进步,更是为提高整个社会的开放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新闻媒体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稍作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从业者群体中还  相似文献   

4.
受到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新闻从业者一直在我国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专业理念,离我国新闻专业所要求的还很远,新闻教育专业在我国发展得很迅速,但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之相比较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通过研究,发现对新闻专业主义贡献有限,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提高新闻教育中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是我们新闻教育所要做的工作,也是新闻整体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宁宁 《报刊之友》2014,(11):147-149
新闻行业是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力量。新闻从业者的责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本文从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入手,以陈永洲事件为典型个案探讨了新闻媒体人才管理的必要性。从中足以窥探出新闻媒介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快新闻媒介的立法进程才能使新闻媒体取信于民,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新闻行业是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力量。新闻从业者的责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本文从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入手,以陈永洲事件为典型个案探讨了新闻媒体人才管理的必要性。从中足以窥探出新闻媒介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快新闻媒介的立法进程才能使新闻媒体取信于民,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地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任何新闻信息。与此同时,网络的普及,也给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网络时代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网络时代新闻信息传播与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异同,得出网络时代对新闻从业者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21世纪社会信息环境的改变对图书馆的影响,从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兰台世界》2016,(Z2):125-126
<正>档案职业,是对档案工作的统称,泛指从事与档案管理实践相关的工作[1]22。我国已经步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不仅给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其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的不同,其从业者的素质也不尽相同。档案职业亦是如此。那么,什么是档案工作者职业素质呢?一、档案工作者职业素质内涵档案工作者职业素质就是档案工作针对档案工作者在从事的档案工作的同时应当具备的内在稳定的特质。具体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10.
王淑华  李咏 《新闻前哨》2003,(11):35-35
信息环境和信息载体的新变化,要求媒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重新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积极调整心理,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信息环境的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 一、新闻媒体内部图书馆员素质不高的表现 媒体图书馆馆员是联系记者、编辑与文献信息资  相似文献   

11.
周久凤 《晋图学刊》2004,(6):1-3,40
对"知识服务不能作为图书馆核心能力"的论点进行质疑,认为知识服务是知识社会对图书情报机构提出的新要求,知识服务能力是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的核心能力。同时认为,馆员素质是制约知识服务能力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2.
代妮 《编辑学报》2022,34(2):149-152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成为公众和医学专业人士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来源,医学期刊在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肩负着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的社会责任。医学期刊投身健康科普,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充分地实现医学专家和医学研究成果等学术资源的科普价值,更精准地做好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弥补大众媒体和自媒体学术性和科学性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满足公众对高质量健康知识传播的需求。同时,医学期刊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通过打磨专业化的原创内容,使用高可读性的表现方式,采取个性化和分众的信息推送方式,增强互动和人性化服务意识等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和医务人员对健康信息的精准需求,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在推动健康科普、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读者至上”的美国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的图书馆理念是重视实用、强调合作、知识和信息获取自由,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目的。为社会提供服务过程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了读者至上的图书馆事业精神和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郭庆文 《图书馆建设》2007,(4):104-106,109
本文从全科医生的概念出发,结合厦门大学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提出高校图书馆流通馆员的角色应是图书馆的“全科医生”,并从其角色——“全科医生”化要求出发,对其角色定位、知识结构与能力、培训目的、培训方法、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Web信息检索现状和当前智能检索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先控”智能检索系统,面向基础用户,充分利用质量较高的网络资源分类目录体系,辅助形象化的“知识地图”显示,快速准确地定位用户的信息需求范畴,以提高检索效率和检索精度,同时分析了实现技术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谈“查全/查准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查全/查准率”是情报检索系统评估的第一要素,目前我们评估这一指标主要是从软件技术和检索语言方面考虑的,而真正影响这一指标的是系统管理数据的质量、加工深度、知识库等因素。文章从“知识获取五要素”的角度对学科、人物、机构、主题、基金等关键数据项的加工深度与“查全/查准率”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竞争知识与竞争知识管理——关于情报与情报学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提出情报作为一种具有竞争性和知识性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本质既不是information,又不是情报,而是竞争知识的观点。指出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竞争知识活动,其研究范畴包括竞争知识搜集、组织、服务及其社会运作机制等方面;情报学就是竞争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竞争知识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因特网专利信息资源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目前因特网专利信息资源现状的深入分析,研究了专利信息门户网站的资源类型划分;并结合专利资源的特殊性以及用户信息需求心理和行为习惯,定义了专利信息门户的资源类型。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现状,分析了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关系,归纳了面向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识服务特点,提出开展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具体举措,最后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积极探索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两者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increasing interest taken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by a wide range of practitioners as well as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commun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not systematically applied in librarie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knowledge, as well as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re is no consensus among LIS professionals regarding its relation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context, the current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how library employees perce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well as which KM tools and techniques are adopted by academic libra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practitioners are awa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appreciative of its benefits not only for library performance but also for LIS professionals' future career options, there is a lack of clarity on fundamental KM issues. Finally, academic libraries take steps towards capturing the knowledge of their users and internal explicit knowledge; however, social practices such as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which facilitate tacit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sharing, are not adop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