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分析,提出高校应从优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强化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等方面着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时代的角度来详谈综合素质的涵义,分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影响因素以及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模式和方法,为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综合测评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王得尤为重要。目前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本文对综合素质测评进行了分析,对通过综合测评未了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罗文海 《教书育人》2012,(15):26-27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应当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只有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才能激励大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大学生在德、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取得优势,就必须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方面做出不懈努力.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渠道,因此,必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综合素质是现代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是当前及今后大学的根本任务。有效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大学的发展。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个难题。美国的大学尝试运用顶点课程来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探讨何为顶点课程、顶点课程何以能够有效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如何运用顶点课程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唐世章 《中国教师》2009,(Z1):152-152
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始终是高校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所在。怎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也一直是高校一个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和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要求,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与要求表现出的问题与不足是我们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认知保证。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人才,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任务.[1]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反映了人才的质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办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高校设置、组织课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练兵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三部分组成.在课外活动中,能全面的促进和巩固大学生踏入社会前的心理、能力、协作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需要以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为起点,以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构为前提,以优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为基础,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化为关键,以实现大学生素质评价科学化为保障,以提升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归宿。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嘉应学院"党政班"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建设的几点启示:科学构建评价内容结构、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主体、科学运用测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市州电大,怎样在30多年办学历史积累的基础上,转型、创建、升级为现代市州开放大学?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谋划、实施、推进转变创新。只有精心谋划、积极实施、着力推进转变创新,才能正确引领、有力推动、逐步实现学校事业转型升级。一要推进教育理念转变创新;二要推进发展战略转变创新;三要推进建设思路转变创新;四要推进教学资源转变创新;五要推进教师队伍转变创新;六要推进管理体制转变创新;七要推进运行机制转变创新;八要推进经营方略转变创新;九要推进文化建设转变创新;十要推进办学影响转变创新。  相似文献   

12.
多元化战略在学术界早已耳熟能详,但许多企业在实际运作时却布满荆棘,甚至于因此而遭遇破产厄运。究其原因,实是多元化陷阱在作祟,而学术界至今尚未对其规避方法作任何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在对多元化利弊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其规避方法作事前、事中、事后三种情形研究。提出事前四大规避原则,事中监督调控体制和事后的“止损”方案。  相似文献   

13.
法的要素是由法律规范、概念和原则构成的,其中法律规范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法律规范除具有本身的含义、逻辑结构范式和种类外,有效性则是贯穿其始终的关键所在。法律规范的有效性应包括应然和实然两方面。应然有效性是正义和秩序的综合体,就实然有效性而言,如果一项法律规范本质上与应然有效性同一,则法律规范有效(或生效)。反之,则法律规范无效(或失效)。在法的要素中,为确保法律规范具有效性。应做到法律规范应然与突然、本质与形式有效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络时代异常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与开发,就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只能使利用者望而兴叹。特别是近些年来,无论是实体资源还是网上虚拟资源,由于其来源广泛而繁杂,信息垃圾和冗余越来越成为人们利用的障碍,每个利用者在档案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选取所需的信息越来越困难。这时,对档案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编制出高质量的二次、三次档案信息,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电子化、数字化的数据库,为传播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古文字中的"(鹿文)",即古文献中所说的麒麟,单称麟或麐。麒麟身上有铠甲式的外表和圆泡钉式的纹斑"肉甲",这也是古人之所以称之为"麐"((鹿文))或"麟"的原因。麒麟头顶部只有一只角,古人认为其与鹿属动物相似。根据头上独肉角、铠甲式外表、圆泡钉式"肉甲"与马蹄类圆蹄,可知其原型实为印度犀牛。麒麟古代被视为四灵兽之一,其特点与印度犀牛的生活习性有关。麒麟虽为庞然大物,但不好斗,故被视为"仁兽"。在古代,印度犀牛因气候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南移,中原已很少见到,偶尔来到中原,便被认为是因圣王"仁德"而来,这便是麒麟被圣化为灵兽的重要原由。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研究的一个主题是时尚.时尚的基本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新颖的感性的表象式炫耀;它变化迅速,永远处于现在时;它也是一种模式化循环与浪费.同时,时尚具有明显的社会文化功能,主要在于:对于女性的心理补偿;有助于个人的社会群体认同与区分;彰显个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和社会的发展,语言变得越来越简单并且多样化,在各种各样的新语言形式中,网络语言就是一种。给网络语言下个适当的定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网络语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被广泛地接受。许多人,包括语言学家都认为网络语言不是一种规范的语言,然而,它却是我们语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当然,它不可避免的也会有些缺点。网络语言在网络中十分流行并被广泛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多一些了解。为了对网络语言有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必须知道它的产生、发展、基本特点,不同类型以及使用原则。同时,我们必须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怎样更好的利用它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化”,通俗地说,就是让文化走向市场,把文化当作产业来经营。更直白地说,就是让本土文化走出去“赚钱”,然后再用赚来的钱发展壮大文化,也即是“文化经济化”。就全国而言,文化产业化将是文化建设的一种发展趋势;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民俗文化资源颇为丰富,如何将区域民俗文化资源更好的服务地区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嘉毅 《教育研究》2006,27(11):41-46
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契机,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是有效方式,优化教育结构是保障。  相似文献   

20.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