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特稿,以什么打动人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稿,是近些年来在新闻写作中兴起的一种新文体,已上升为一个重要的新闻写作门类。从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最初设立的“特稿写作奖”,特稿在国际新闻界的出现和发展还不足三十年。而在国内特稿这种文体的兴起和发展也只有十年。《中国青年报》1995年1月份推出的《冰点》特稿专栏;  相似文献   

2.
一个媒体的新闻写作,能够形成独具个性且具有标志性的新闻文体,并不多见。新华体以其及时、准备、鲜明、简短、生动活泼而深受业内人士好评,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名篇,至今仍广为传颂,奉为经典。近年来,随着特稿写作的兴起与发展,不少媒体又引入了一种新的写作文体——《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  相似文献   

3.
刘君 《新闻采编》2005,(3):27-28
1979年,《巴尔的摩太阳晚报》的记者乔恩·富兰克林发表了一篇读起来像短篇小说的医学报道《凯利太太的妖怪》,意外地得到普利策奖评委会的赏识。以它为首届获奖文章,普利策奖评委会从当年开始增设“特稿写作”奖项,一种新型的新闻文体由此得到了承认。作为新闻的一种特殊的文体,特稿借文学手法,通过使用与小说相联系的叙述及修辞技巧报道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随着新闻报道的深化和多样化,“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的趋势使传统的纸质媒体增加了以特稿、通讯特写等为主的专栏或专题报道,在摆脱了传统消息写作的平铺直叙,给读者以细腻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即便不是世界新闻界当年最好的作品也是最好作品中的一批。长期以来,对普利策获奖作品的研读成为我国新闻学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方式。特稿是西方新闻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作者剖析事件真相及写作功底的要求都很高。不久前,我阅读了《普利策特稿卷新闻奖》一书,对统计数据作出客观分析后,可以得出普利策特稿奖选题中的三种倾向。  相似文献   

5.
赵勋  周骏 《新闻知识》2000,(9):27-28
我们合作完成的《她,背起妈妈上大学》一文,被评为199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和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并且被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的角逐,这篇不足千字的通讯受到省内新闻界众多资深评委的青睐,这使我们感到莫大的荣誉,同时也激励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 一、用真情去采访和写作 《她,背起妈妈上大学》一文的发表是在1999年11月4日,发表后一些同事就说,这篇文章很能打动人,为此我们也颇有点“沾沾自喜”,因为我们是用自己的真情去采访、去写作的,这也是我们在采写这篇文章中获益最…  相似文献   

6.
董铭 《青年记者》2007,(14):114-115
“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多运用在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与写作中。  相似文献   

7.
非“倒金字塔”模式是目前特稿写作的普遍方式。其中《华尔街日报》的模式,首先描绘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即独特面——过渡到主题——报道主题——回到起点的结构,最为时下媒体写作者推崇和仿效,而且渐成一种趋势。在这种新闻文本里,首先描绘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即独特面”  相似文献   

8.
董铭 《青年记者》2007,(14):114-115
“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多运用在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与写作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问题的特稿写作怎样做到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读一下美国记者丹尼斯·法内的作品《努力恢复绿色的海洋》,也许不无益处。这篇描述美国人重建草原的特稿,刊登在1975年6月6日《华尔街日报》上,以后被收进纽约出版的《美国通俗作品选集》。文章一开头,就用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笔法,描写了北美草原的美丽风光,廖廖数行,就把读者带进了柔和幽雅、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然后用个先抑后扬的句子,由“宁静”引出“变化”,点出了文章的主题:人们开始珍惜草原,整个民族的情绪正在变化。这是《华尔街日报》常用的延缓式导语,作者运用得十分娴熟而又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非虚构写作方法基于新闻事实而开展的写作报道活动.①2003年,以《南方周末》记者李海鹏采写的《举重冠军之死》为代表,非虚构写作以“新闻特稿”的名义正式进入新闻实践场域.②在随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虽不断遭受质疑,但借助新媒体发展的浪潮,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不仅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的新闻生产实践,也为我国新闻文体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周骥  忻志伟 《新闻实践》2012,(2):81-I0001
生动、简洁、精炼、准确——这是几个经常被用来形容优秀新闻作品的词汇,也常常被视作是对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看似简单的词语。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每篇报道都能“达标”。也非易事。  相似文献   

12.
国际新闻界     
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揭晓纽约当地时间4月16日,代表美国新闻界最高成就的“普利策”奖揭晓,,有4家媒体各获得了两项大奖,它们是《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迈阿密先驱报》《因在其封面文章中报道了美国特工突袭并带走古巴男孩埃连一事而荣获“突发新闻”报道奖。美联社记者阿兰·迪亚兹为此报道提供图片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公共服务奖”被《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获得,得奖是因为一篇关于  相似文献   

13.
《华尔街日报》创刊于1889年,是美国一份侧重财政金融的全国性报纸。该报读者对象主要是大资本家、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股票市场投资者、专业人员和政府官员等。“华尔街日报体”指的是《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独特具体的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①“华尔街日报体”的结构与特色怎样才能使经济新闻变得生动活泼,有力吸引读者眼球、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呢?《华尔街日报》在上世纪…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用得较多。它通过艺术变形使文学形象更加生动,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这已是文学界的共识。但是,尽管“陌生化”艺术手法实际上已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而新闻教科书和新闻论著中却少有涉及。因此探讨一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对丰富新闻写作理论和增强新闻写作手段都很有必要。“陌生化”唤醒读者的“新”感觉 新闻要新,人人皆知。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新鲜,当然首先取决于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但是对读者来说,评价新闻是  相似文献   

15.
如何写出生动鲜活而真实深刻的经济新闻,为读者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提升所在媒体的人气值,成为众多经济新闻记者编辑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写作方法来写活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6.
周静 《新闻窗》2009,(2):38-39
如今,新闻界的同仁们一直在尝试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打破常规公式和一定新闻格式的写作风气。突破了那些不合理的束缚之后,那一套令人生厌的新闻语言也渐渐随之改变了。一篇篇角度新颖、语言生动的“散文笔法”新闻稿件在报纸的版面中很是“抓人”,也倍受读者的青睐。一些主张创新的报社也提倡记者写散文式新闻,优先刊登散文式新闻。就散文式新闻而言,  相似文献   

17.
如何写出生动鲜活而真实深刻的经济新闻,为读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提升所在媒体的人气值,成为众多经济新闻记编辑研究的课题。笔认为,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写作方法来写活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8.
如今,新闻策划日益受到媒体的重视,尤其是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策划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家庭主妇报》作为一张家庭生活类的报纸,刊登的新闻稿件基本属于纪实类的特稿。一个题材做成特稿,通常是它已经有了定论,也就是事情已经发展完了,这样,一篇特稿就可以清楚地涵盖整个事件的始末。  相似文献   

19.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新闻写作中同样适用。细节是新闻的血肉.常常成为一篇报道中最生动、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荣获第7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工人日报》通讯《北京有个李素丽》就是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苜家擦鞋店》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3等奖。评委们之所以青睐这篇消息,原因是它是一篇成功的短新闻。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