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忘的十二年还记得那一天——1982年9月初,一个睛朗的下午,我兴冲冲来到广播学院2号楼一间简陋的小屋——当时的学报编辑部。一位慈祥和霭的负责同志接待了我,并让我担任电视理论的编辑工作。从此,我告别心爱的文学和语言,迈向那陌生的然而前景灿烂的电视领域...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一位曾参加远征军入缅参战的国民党抗日老兵.爷爷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5个年头,但他在世时给我们讲述他那难忘的峥嵘岁月,让我们后人了解了中华民族这段悲壮的历史,也了解了他从一名远征抗日老兵,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并与胡耀邦同志结下深厚情谊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3.
在我十余年的记者生涯中,1990年是个极不平常的年份。那一年,我几乎一直在贫困山区里行走,一直在围绕环境、人口、贫困、发展这样一个大主题进行专题采访。虽然这次采访活动一直延续到好几年以后,但主要的采访都是在那一年里完成的。那一年,我到过青海东部干旱山区的民和、乐都、化隆、循化4个县的30余个贫困乡镇、近百个贫困村,累  相似文献   

4.
杨春兰  梁茜茜 《传媒》2008,(8):27-29
公元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难忘的一年——举国团结、抗震救灾,上下一心、承办奥运;对《女友》来说,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是她20岁的生日;对唐文华来说,更是一个不能忘却的年份——伴随着《女友》的成长,她在这里走过了20个春秋。  相似文献   

5.
何凯 《出版广角》2014,(7):34-37
正文艺与新民——兼谈知识分子写作柴春芽:我觉得30岁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30岁之前我是像堂吉诃德一样向外去战斗批判的角色,做了八年的记者,有过被撤职的经历。我在30岁这年发生了一个思想的转折——启蒙先启自己,新民先新个人。30岁那年我做了一个选择,去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一个牧场做义务的老师,在那里生活一年,这是没有报酬的。那个地方没有电,没有通讯,没有公路,我每个月要去县城买食物,需要骑马走九个小时,但那九个小时的路不是像蒙古草原那么平坦,而是山路,特别陡峭。我为什么做这个选择?就是希望先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8,(3)
文滴识编(三)——我与报刊编辑的交往文/屈超耘1964年11月——1979年6月,这一段时间是我发表文章的空白。1979年7月,和全国那若干万受冤的同志一样,我被平反了。紧接着在一个县上当上八品文官,每日每夜都是忙碌的。到1984年,我已经是48岁的...  相似文献   

7.
大卫 《中国广播》2008,(5):41-42
2007年,对于朱丹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她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岗位上整整工作了二十个年头;这一年,她的播音事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播音作品《跨越民族的爱》获得了2007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她说:“2008年1月9号,当我站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那个华丽的舞台上接过奖杯的一瞬间,我激动得想哭,我觉得手中金灿灿的奖杯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带我走进播音行列的领导、老师们,属于新疆台的几代播音员……”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12,(10):82-83
"我点燃了烈火却又将它扑灭,为此,我受到了上帝永久的惩罚。那烈火,当然就是你。"——理查德·伯顿"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就相信我是一个被命运安排好的孩子,如果这是真的,理查德·伯顿无疑就是我的宿命。"——伊丽莎白·泰勒  相似文献   

9.
提起吐鲁番,那就是一个“最”——全国最热的地方。记得1980年7月,我从乌鲁木齐来到吐鲁番,是在将近午夜时分。那时候,汽车还没有空调,敞开车窗。一股火辣辣的热风从车窗外扑了进来。我用手摸摸,汽车表面烫手。我的嘴唇发硬,不得不用舌头舔着。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新闻界竟然有那么多“才子”没有文凭? 为了一张文凭,今天又重新返回那阔别二十四年之久的课堂生活,依然作为一个学生,依然要接受那许许多多的严格考试。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早晨离家时,女儿问我:“爸爸,你今天到哪里去采访”怎么回答女儿?作为爸爸的我,只觉得脸红耳臊,恨无地洞可钻。为了获取一张大学文凭,使自己在评定职称的道路上扫除障碍,已是不惑之年的我,正处于编辑、创作黄金时期,实在是挣不脱文凭——职称,职称——文凭,这两者的缠绕,才又重新站到了这个已经陌生了24年的课堂上。其实何止于我呢?他们不也一样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